探索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实用型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_赵建龙

探索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实用型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_赵建龙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培养方案,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实用型卓越全科医学人才,要达到“卓越”的目的,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是核心。

关键词:实用型;卓越;全科医学;培养方案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 is the programmatic document,as "outstanding doctor" program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he pilot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raining goals,the top-level design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reasonable training,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reform.Training mode reform of rural order directional free medical education talents is the goal of the oriented training "to go under,retain,use it,well done" for rural grassroots service excellence all practical medical talents,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xcellence",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is the core.

Keywords:practical;excellence;general medicine;training program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继2010年国家下发《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之后,又于2012年5月下发《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启动了“卓越医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作为作为省属高校,2010年第一批被确定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高校,2012年11月26日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改革试点项目。按照项目建设目标,即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的要求,结合《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总目标的要求,切实为基层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信得过”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和项目顺利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应充分认识和理解“首诊在基层”医药卫生服务模式,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定向培养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科医师[1],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科学构建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目的[2];在整体思路上,要结合国情、省情和校情,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在具体模式上,整体按照“3.5+1.5”模式进行设计。

三、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提高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实验课比例 本着必须、基本、适用的原则,从人体解剖学起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开始,适度压缩理论学时,并将实验课单独设课,增加实验学时。调整后,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理论学时占有比例由64.38%(752/1168学时)下调为59.85%(632/1056学时);实验课学时占有比例由35.62%(416/1168学时)上调为40.15%(424/1056学时);理论课学时和实验课学时比由1﹕0.55上调达到1﹕0.67。实验课单独设课以后,有利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以强化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的认知实践环节 根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服务面向,即定向服务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3周的早期接触临床的认知实践环节,分两次在大一和大二暑期完成。第一次1周,让每个学生深入生源所在地调研当地3-5所乡镇卫生院或城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规模、服务范围、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医务人员基本待遇情况等),并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让学生了解乡镇卫生院的实际现状,充分认识国家免费定向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的真正目的和现实意义,以增强学生为国分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次2周,让学生自主联系或学校推荐,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或城镇卫生服务中心,以做义工的形式见习2周,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流程,了解病人分类、分级和转诊的操作过程;二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三是了解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流行病等情况,为第三学年即将开始的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认识基础,调动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管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完善全科医学相关课程 增加全科医学概论、妇女儿童保健学、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临床营养学、康复医学等[3]课程,加强中医学课程,并增加预防医学、社区医学、康复医学、计划生育和基层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学科的临床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全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

4.改分散为集中,提高临床见习质量 改革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将原先分散在各门课程的临床见习实践教学,改为8周的各科集中临床见习;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构成,将临床专业课程理论学时占有比例由77.67%(1089/1402学时)下调为为66.94%(648/968学时),实践课学时占有比例由22.33%(313/1402学时)上调为33.06%(320/968学时),理论课学时和实践课学时比由1﹕0.29调整为1﹕0.49。改革后,不仅方便了教学医院合理安排教学与医疗工作,同时又增加了临床见习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见习的实际效果。

5.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将传统的“4+1”教学模式,即“4年的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1年临床实习”,改为“3.5+1.5”教学模式,即“3.5年的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1.5年的集中见习、临床实习、基层实习”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增加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有根据全科医生培养的要求,增加了基层医院、社区医院、乡镇计生保健和康复医学(含健康教育)等的实习环节。调整后的临床实习实习时间,由45周增加到64周上调幅度为142.22%,并安排县级医院16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周、县级疾控中心1周。通过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增加实习科目,以确保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符合基层医疗机构需要的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方案的从新设计,更加符合培养面向基层定向培养卓越全科医学人才的目标要求;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认知实践、集中见习、临床实习和基层医院实习等强化临床能力的培养,已达到培养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卓越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天辉,李鲁,施卫星,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28-31

[2]辛程远,金连海,王柳行,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1):19-21

[3]蒋健敏,沈青,高榕,等.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 为新医改提高基层人才保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8-2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2014JGLX028)。

作者简介:赵建龙(1962-),男,本科,副教授,副院长,从事肿瘤病理研究、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

论文作者:赵建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探索面向农村服务基层实用型卓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_赵建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