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

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

姚建根[1]2001年在《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已成历史,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收费上学的制度正在探索中前进。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学校收费体系和要求个人分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已成为实践的迫切要求。 本文从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入手,结合对我国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析,试图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收费体系。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成本的构成和实行个人分担的经济内涵,论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一般特征和原则要求,并通过高等教育成本计量实践来探讨成本个人分担的科学模式。

赵佳丽[2]2013年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九九六年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更成为一个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普遍面临着规模扩大、经费紧张等原因造成的巨大压力,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上升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高校、学术界及教育部门针对高等教育成本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多且内容零散,不利于检索、归类与研究。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内容以及归纳其研究的主要观点十分必要。本文目的在于掌握国内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现状,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轨迹,从而为后人对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故笔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文献以及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选取了1979到2012年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该样本均来源于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通过笔者的收集、统计,共得到926篇文章和35本专着。通过对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笔者根据年均发表的文献数量,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划分为叁个阶段,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归类为四个方面,分别是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并进一步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基本问题、核算、补偿及分担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认识进行了梳理。通过笔者的梳理研究,本文主要得到叁个结论:其一,从发表的文献数量上看,随时间的推移,有关高等教育成本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多,理论研究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二,从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其叁,理论研究不是孤立的,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创新体现在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研究的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及探讨制度背景和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间的关系。当然,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的梳理会由于文献搜集的疏漏而有待完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阶段的划分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笔者会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弥补这些局限,以期完美的达到研究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理论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孙羽迪[3]2008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国际比较》文中指出随着各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ˋ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ˋ高等教育开始逐渐迈向大众化ˋ政府财政压力不堪重负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运而生?现如今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参阅国内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ˋ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实际情况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文的第一个部分是绪论部分ˋ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ˋ回顾了近年来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文献ˋ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相关理论ˋ对高等教育成本的范畴进行说明ˋ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三大基本理论依据ˋ最后指出高等教育分担的原则是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论文的第叁部分详细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必然性与可能性?论文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发展及其各分担主体的情况?主要采用近20年的教育数据ˋ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其教育经费来源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着重的剖析了近9年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ˋ并得出相关结论?论文的第五部分介绍了美?英?澳?和印度等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情况ˋ逐一分析了他们的历史进程及其分担主体?论文的第六部分着重撰写了我国与国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对比情况ˋ最后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ˋ比较研究以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ˋ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情况进行梳理?主要创新点有两条ˋ第一是从政府和个人分担角度出发ˋ对比国内外政府拨款比重和学费比重的变化情况ˋ并得出近年来我国政府拨款比重下降速率最快ˋ而学费比重上升最快的结论?第二是利用学费比概念ˋ通过对比国内外公立高校收费标准ˋ得出我国当前收费标准相对较高?的结论?

柴江[4]2017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现状与效应研究》文中提出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进入制度化阶段后,有关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政府与个人的分担比例,以及贫困家庭学生的付费能力和高校学生付费后的实际收益等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2013年以来,随着一些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调整方案的出台与落实,对当前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高、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的论断呈一边倒的态势,几乎所有的评论对此次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调整均呈批判的态度。事实上,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缓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扩大经费来源,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重要举措。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高等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引起的各类争议,在任何实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国家中都曾出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现状的正确认识,需要从历史和现今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整体性的研究,既需要肯定成果,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的缓解情况,也需要正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高等教育收费以及对收费客体产生的效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一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解读。通过收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性文件,以政策实施的稳定性为依据,梳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演变历程,区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探寻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二是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水平与比较。依据面板数据,比较我国与OECD成员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水平、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以及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政府和个人分担比例,从国际比较中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状况;叁是高等教育收费对收费客体产生的付出效应,即对高校学生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的评估。结合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宏观层面上分析我国与OECD成员国之间,以及我国不同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的高等教育付费能力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从微观视角分析高校学生付费能力的整体状况,并从地域和城乡两个角度,分析高校学生付费能力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付费意愿的水平;四是高等教育收费对收费客体产生的获得效应,即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个人非货币收益的评估。依据文献资料,结合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编制《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个人非货币收益问卷》,以此测量和评估高校学生投资于高等教育后的学生非货币收益的状况。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发展分为叁个阶段。研究以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出台的时间和政策内容的稳定性为依据,将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划分为叁个阶段:免费高等教育阶段(1949-1983年)、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探索阶段(1984-1997年)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制度化阶段(1998年至今)。进入制度化阶段后,高等教育收费政策逐渐趋于规范化。第二,与OECD成员国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水平相对较低。从高等教育学费增长趋势看,OECD成员国的高等教育学费水平呈上升趋势,相比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快。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学费限涨的五年限令期间,在考虑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杂费没有发生实际的增长。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但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在教育财政性经费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且增长率较为缓慢。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政府和个人分担情况来看,2005年至今,个人分担比例呈下降趋势,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中个人分担的比例相对较低。第叁,宏观层面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与OECD成员国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相对较高,且我国不同地区及城乡居民的付费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高校学生的付费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学生,城镇学生家庭的付费能力高于农村学生家庭;微观层面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高校学生家庭有一定的付费能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家庭背景的高校学生的付费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一般高校以及来自农村家庭学生的付费能力相对较弱。高校学生的付费意愿处于中等水平,西部地区、一般院校学生的付费意愿相对较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认同程度、学生对学费标准高低的主观理解、学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是影响高校学生付费意愿的主要因素。第四,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非货币收益主要包括生活观、知识观、抱负水平、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学习效能6个方面的收益。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主观层面上较为肯定自己在校期间的个人非货币收益。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家庭背景的高校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个人非货币收益有一定的差异。学校所在地区、学校层次及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在校期间个人非货币收益存在显着影响,但影响甚微。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现状,缓解高等教育收费对收费客体产生的付出效应,提升收费客体的获得效应,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本文有如下设想:一是在政策层面提出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核定办法,使高校学费标准的核定有据可依;二是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总量;叁是建立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提升一般院校学生的付费能力;四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非货币收益。

朱沙[5]2009年在《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认为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其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并没有因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目标的实现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有不断凸现的趋势,引起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异常关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研究政府财政政策如何保障高等教育公平,是当前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这样做不仅能为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的实践方式,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财政政策为焦点,研究政府在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中的主体作用,在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中的财政政策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与揭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中的政府财政政策体制的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主张政府应通过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本文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全文共分7章,第1章为导论,2-3章侧重于理论分析,4-7章是基于现实的思考,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导论。这一章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这个命题。首先阐述本文研究的缘起及其意义和文章价值,在分析了大量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阐明分析问题的逻辑框架、文章的研究思路及研究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高等教育公平的界定与辨析。通过对公平、教育公平及高等教育公平的概念辨析及其理论发展的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高等教育公平评判标准的不同层次,同时认为当前实现中主要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于是以此立据,为论文的下一步分析及对策研究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第叁章: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分析。首先通过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与收入分配、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述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做了经济学分析。然后从维护和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和高等教育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品”方面对现代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进行了理论分析。文章分析了市场机制、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问题,论证了非政府力量无法真正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同时,具体阐释了财政政策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关系。第四章:中国政府高等教育财政制度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历史回顾。文章按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与学生资助制度的变迁轨迹,分阶段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公平中政府财政政策保障的历史,指出了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在本章里,主要是对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和人民助学金制度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这些财政政策对当时的高等教育公平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五章:中国政府高等教育财政制度与高等教育公平的现实考察。本章主要就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时期主要的财政政策演变进行了梳理,并采用实证的方法就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学生资助制度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审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之后,其公平性的状况到底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文章指出了我国政府在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相当的不公平现象,而且这种不公平正在出现加剧的趋势。第六章: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缺失的成因分析——基于财政学的视角。文章从财政学的视角,首先分析了造成当前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与学生资助制度的缺陷。然后,本文进一步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其背后的更为深层次原因是在我国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对高等教育公平产生的直接冲击,这集中表现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等教育公平责任的淡化,公共财政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高等教育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偏差。第七章: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公共财政政策。维护社会和谐是公共财政的核心任务,政府要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也必须建立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文章从政府职责中公平理念的重构、完善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公平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等多个维度探讨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以推行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中国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是如此庞杂,加上可参阅的资料不多,系统地研究财政政策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其难度之大超过笔者预想。尽管如此,本文仍然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第一,选题具有新意。本文着重研究的是中国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问题。在选题之初,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基本上缺乏从政府财政政策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既有的研究也主要是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而从财政学的角度来进行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很少有综合了财政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的专着研究。至于从跨学科的视角入手,进行理论分析、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如此系统地研究此问题的几乎没有。因此,将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作为选题本身就具有新意。第二,研究视角的突破。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单纯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高等教育公平,或者仅仅满足于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经济学分析,其分析不足以抓住公平问题的全貌。本文从教育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公平领域的交织点来透视其内在实质。本文将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融入到问题的研究中去,建立了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平台。第叁,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含义进行了拓展。高等教育公平概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本文对“公平”、“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概念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以有别于现有的教育财政研究领域中只将“高等教育公平”概念的理解限定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公平涵义作了扩张性解释,提出了将是否能够促进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公平的最高判定标准,并将这一标准分成为当前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同时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现实情况,认为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而提出了我国目前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叁个具体内容:进入高等教育系统机会的均等、获取不同质量特征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享受公共教育资源受益机会的均等,并以此作为对我国当下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公平现实考察的标准。第四,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的演变以及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详尽的回顾和考察。在历史阶段的划分上,选择了与高等教育公平关系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为依据,将高等教育的历史分为实施成本分担制度之前的免费制度时期(1949-1984年)和实施成本分担制度之后的收费制度时期(1985年以后至今)两大发展阶段进行探讨。选择了与受教育者这一微观主体关系最为直接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学生资助制度作为研究内容,对免费时期和收费时期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五,对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时,本文从政府财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与学生资助制度存在制度性缺陷这一表层的原因。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原因是在我国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对高等教育公平产生的直接冲击,这集中表现为政府有关部门的高等教育公平责任的淡化,公共财政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高等教育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的建议。于是本文有别于一般的关于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研究,跳出了“就高等教育财政论高等教育财政”的传统研究的桎梏,深入到对高等教育财政背后的政府行为进行思考。第六,对如何完善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本文提出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选择路径在于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而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首先要重构政府公平理念,然后从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机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生资助制度入手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公共财政体系,为构建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黄令[6]2008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同时,高校学费制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49年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经历了两次转轨。至1952年形成并实施的“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制度,构成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制度原点。此后,高校学费制度经过了“政府买单”期、“改革酝酿”期、学费标准“双轨制”时期和“并轨”时期,进入了目前的相关利益主体“均衡博弈”阶段,走过了一条由“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到教育成本分担的制度变迁之路。从实施的“免费加人民助学金”制度到“收费加资助”制度,以及现在的学费急剧上升时期,高校学费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社会焦点问题,因此,关于高校学费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论文试图利用经济学这一强大的工具来解释学费制度变迁这一教育问题,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点,从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路径出发,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呈现出了以增量创新为先导逐步演进至存量调整、渐进式改革伴有反复、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间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权利与契约的重新划分与安排以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特点。同时笔者在制度经济学之外还运用了市场供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公平理论重点对学费制度变迁的动因进行了阐述。即学费制度变迁主要可以用经济因素来解释,存在着类似美国费正清教授论述近代中国变革所提出的“冲击—回应”机制,即在大的制度环境背景下,经济因素的改变一次次冲击着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推动着学费制度的变革,而学费制度的变革来源于对经济因素冲击的回应,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迁逻辑。这亦是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从“免费”到“收费”这一政策转变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论文的第五部分把我国现行的部属师范院校师范生免学费制度作为个案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有关完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制度结构中一种制度的变迁与创新并不是孤立的,它必定要求其它相关制度的调整与适应。因此,我们需要对导致不兼容的制度本身或相关制度做出改革。在结论和思考中笔者提出了完善学费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完善高等学校学费折扣制度、规范管理高等教育收费和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另外作者详细地对影响学费的因素进行了解读,并根据学费分担机制的“收益原则”和“能力原则”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收费标准公式进行了构建。在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特别强调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高等教育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作用,完善高等教育市场,使高等教育产品达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

张扬[7]2007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动的脊椎”。正如这句话所言,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建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我国高校收费经历了从免费到收费的历史阶段。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已被普遍接受。而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成为我国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地区差异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状况,阐明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是我国不可避免的政策选择。围绕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带来的影响。本研究总体结论是: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居民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等的影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的实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面临严重经费短缺问题。最后立足于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提出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建议,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成本分担模式提供一定参考。

戚业国[8]2000年在《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穷国办大教育”,即国民强烈的高等教育需求与公共财政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民间投资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因此发展高等教育产业问题倍受社会关注。但教育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将对我国整个社会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有关政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论文选择了这样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从教育与社会的广阔视野,利用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探讨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基础,及其可能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为有关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这是一项决策的理论研究。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探讨了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价值基础,研究认为,高等教育不能固守自己传统的理念而无视社会发展的新现实,否则无法吸引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也不应使大学放弃基本理念,否则大学就不再是大学。扩大民间投资必须协调高等教育理念与民间投资主体需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第二章对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虽然私人收益率很低,但高等教育的综合收益足以解释我国当前强烈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生产”必须社会化、市场化,这是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主要渠道;民办高校大规模投资需要公共资助或政策扶持。第叁章研究了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心理活动特点,认为我国国民的心理需求与文化特点极其有利于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当前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高等教育政策应充分利用这样的社会心理条件。第四章对民间高等教育投资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研究认为,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将促进社会就业而不会带来就业危机;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必须配合有力的资助政策才能维护社会公平;目前我国的家庭与人口结构最有利于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必须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第五章分析了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政治基础以及对政治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认为,只要政策得当,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不会对社会政治带来不利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政策必须平衡各种政治权力,尤其要注意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利。第六章就我国扩大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政策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营利问题并不构成我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障碍:必须鼓励民间参与高等教育的“生产”活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选择正确的目标模式;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创造一个政策约束下的自由竞争环境。

白琴[9]2010年在《独立学院学费标准制定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型产物,从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开始试办的民办公助二级学院到今天的独立学院,都已经十多年了,其发展态势、发展规模是有目共睹的。据本文资料收集,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教育部共批准了320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以及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独立学院飞速发展的同时,它的学费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费是独立学院投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主要财力保障。近几年,社会上对独立学院学费的反应主要有:学费过高,家庭负担不起;高学费的投入,低效益的产出;制定学费标准的依据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独立学院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制约而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试图从目前独立学院学费制定标准的依据、现状、问题、原因等方面入手,对学费制定标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目前应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从改变办学观念,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机制,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大力捐赠等措施入手,力求为我国独立学院学费标准制定的问题解决寻找一条理性的道路,从而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性意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独立学院学费制定标准的问题,按照了解目前独立学院学费制定标准的问题是什么——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探究怎么样更加规范化地制定学费标准的顺序,来安排论文的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目前独立学院学费的总体概况,包括学费的属性、用途、现状等;第二部分描述独立学院学费制定标准的现状,并从中找出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探讨影响学费制定标准的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奠定基础;第叁部分也就是文章的结论部分,探究怎么样更加规范化地制定学费标准的问题。

颜丽红[10]2007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应运而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实施以来一直是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又开始探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的影响问题,并存在稍许争议。为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了理性分析,介绍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概念体系,从公共经济学、“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以及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理论依据,大量资料显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以及高校自身应共同承担。本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大致经历了免费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初始阶段、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推进阶段、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快速增长阶段以及民办高校和大量产生的阶段等五个阶段。在综合各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分析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公共资源分配的影响,而其对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则从教育结果公平的两层不同涵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教育公平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的观点。基于此要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需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高校,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并制定向弱势群体倾斜的政策。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 姚建根. 浙江大学. 2001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成本研究的历史演进[D]. 赵佳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国际比较[D]. 孙羽迪. 北京工业大学. 2008

[4].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现状与效应研究[D]. 柴江. 苏州大学. 2017

[5]. 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 朱沙.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6].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 黄令.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7].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地区差异研究[D]. 张扬.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8]. 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 戚业国. 华东师范大学. 2000

[9]. 独立学院学费标准制定的问题研究[D]. 白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10].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D]. 颜丽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