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护理部 永州市东安县 4259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气道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术以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严格气道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做好相应的抗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堵管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堵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气道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堵管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气道护理;临床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的危险系数也相对较高[1]。尤其是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得临床创伤性病患数量增加。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类型,患者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后也容易出现气道感染的不良并发症[2]。气道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而气管切开术则是解决患者呼吸道堵塞,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术方案,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3]。但由于气道切开术的特殊性,其感染率也较高,所以做好呼吸道护理、防止感染,是保证患者预后恢复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研究中探究将气道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不具有正常认知功能的患者;排除合并下肢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3.17±4.58)岁;实验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3.26±4.71)岁。所有患者一般在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消毒和抗生素的应用,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气道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呼吸道护理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来说,由于其吞咽反射会有所减弱,痰液也容易积滞于咽喉,而导致患者发生误吸,患者的口咽部分的分泌物也是进入患者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的重要致病源。所以对气道切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当及时将患者套管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防止分泌物被患者再次吸入或凝结在套管内,而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阻塞。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探视和陪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室内清洁,做好每日的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采用0.05%含氯消毒液对室内用品进行擦拭,患者所使用的氧气管和湿化瓶应当每日更换。
1.2.2 套管气囊护理
为了防止患者在昏迷期间,将口腔内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返流,而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也应当保持充气,且压力处于适度大小,每隔2-4小时应当进行一次放气,避免长时间对患者的气管内壁进行压迫,导致黏膜坏死。套管口也应当进行良好管理,避免有异物落入。如果需要进行药液注入时,应当取下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刺激。
1.2.3 口腔护理
每日应当应用生理盐水和复方硼酸溶液棉球,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擦拭,每日擦拭次数应当在2-3次左右。同时在擦拭时应当注意患者口腔是否发生出血和溃疡以及感染等状况。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应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洗毯用品应当专人专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时,应当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做好口罩和帽子的佩戴,避免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1.3 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的堵管时间和发生肺部感染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堵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比
3讨论
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感染来说,应用合理的护理方式来说十分重要。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护理,并且坚守无菌观念[4]。给患者的住院期间,应当保持患者适宜的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根据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吸痰,从而减少患者的肺部感染。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患者的环境消毒和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堵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气道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堵管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旷丽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7,(7):206-207.
[2]黄月红.重型颅脑损伤后气道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10,76.
[3]李毅萍,郭健凌,林翠娥,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9):8-9,71.
[4]李少兰,陈玉琼,陈瑞珍,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J].河北医学,2016,(2):193-195.
[5]孙红燕,韩艳珍,燕霞.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7,(1):85-86.
论文作者:刘梨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实验组论文; 气道论文; 损伤论文; 气管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