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探讨论文_陈艳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探讨论文_陈艳

陈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471000)

【摘要】目的 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所收治的78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后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9%)高于甲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小于甲组(15.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行。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是一种因误吸、感染、休克等因素所诱发的,一种以肺顺应性降低、进行性呼吸窘迫、肺部广泛性严重性渗出等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症[1]。一旦患有此病,需及时予以有效地治疗与护理,否者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研究中,为了解不同护理措施对ARDS患者的护理效果,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78例ARDS患者分别予以两种护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78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各有39例。甲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3.7)岁;致病原因:13例感染性休克所致,10例急性胰腺炎所致,9例重症烧伤所致,7例其他。乙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3.9)岁;致病原因:15例感染性休克所致,11例急性胰腺炎所致,7例重症烧伤所致,6例其他。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另外,对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即对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并予以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2]。在上述基础之上,对乙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为:

1)心理护理:ARDS患者在患病后,可能会因为疾病本身所带来的不适感而产生诸多负性情绪,如不安、紧张、恐惧等,这种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极为不利。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以便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且态度相应的措施以对其负性心理予以疏导,例如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说明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或者是向其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继而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护理人员应对呼吸机参数、患者是否进行自主呼吸、呼吸次数等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定期对加湿器中的灭菌用水进行替换,水温保持在32~35℃,同时对呼吸机管道内的水分予以清除,每日更换一次管道[3];气管插管的患者,需定期将其气囊打开放气,每隔2h打开一次,一次3~5min,以避免黏膜受到压迫,继而诱发缺血水肿。

3)呼吸道管理:对于实施气管插管的患者,需定时展开吸痰操作,首先将气管内的痰液吸出,之后将口咽部分泌物排除;对于痰液比较浓稠,且难以吸出的患者,可予以2~3ml的生理盐水,由气管注入,之后再实施抽吸[4]。针对实施PEEP者,在小气道中往往会有气道分泌物聚集,且无法顺利排出,对此,可予以抗生素溶液,定时开展雾化吸入,且为患者叩背、排痰。另外,还需强化口腔卫生,即用生理盐水漱口;针对发生霉菌感染的患者,可对其予以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营养支持:患有ARDS的病患,其身体一般处在高代谢状态,此时,对其予以有效地营养支持,对改善其身体状况意义重大。通常对ARDS患者予以全胃肠内营养,这不但能够防止静脉营养缺乏,同时还可对胃肠道黏膜加以保护,避免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以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此表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即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74分以下为不满意。另外,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展开分析,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甲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5%,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9%,组间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n 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甲组3911 20 8 79.5%

乙组3921 16 2 94.9%*

注:*与甲组相比,P<0.05。

(2)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ARDS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极易发生肺损伤等并发症,其中,甲组中有6例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4%,乙组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组间并发生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机械通气是一种十分关键的ARDS疾病的治疗手段,通过该治疗可达到快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窘迫的治疗目标。然而,仅对其予以机械通气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且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就对乙组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内容包含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以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护理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即94.9%>79.5%;另外,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来看,乙组低于甲组,即5.1%<15.4%。由此可见,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焕梅.高频振荡通气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12(7):776-779.

[2]李曾艳.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监护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5):136-137.

[3]刘长春.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4):106-106,107.

[4]张志刚.高频振荡通气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58-61.

[5]栗爱珍.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河北中医,2011,33(4):605-606.

论文作者:陈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探讨论文_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