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被情感困扰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_情绪和情感论文

走进被情感困扰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_情绪和情感论文

走进情绪困扰幼儿的内心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心世界论文,困扰论文,情绪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宇宇,男孩,5岁,就读于幼儿园大班。因父母工作繁忙,从出生开始,保姆一直是宇宇的主要抚养人。在建立情感依恋的关键期,父母双方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孩子提供的精神支持、情感支持都不充分,造成孩子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行为:情绪很不稳定,眼神游离,容易坐立不安;挫折容忍度低,易怒;无端地拍小朋友的脸,时不时地用手指弹小朋友,揪小朋友的头发,在活动过程中粗鲁地抢夺小朋友的东西,与同伴之间很少言语上的沟通。老师反映宇宇是个非常让人头疼的人物,在班级中是被拒绝的、最不受欢迎的孩子。

宇宇的这些不良行为表现往往是因为情绪困扰所致。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因为有内在的冲突,问题、焦虑和症状才会出现。所以如果能让情绪困扰幼儿将内在的冲突呈现并得以释放,那么其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都会有所改善。情绪困扰儿童普遍具有回避、退缩的特点,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沟通工具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选择用绘画等表征性的美术活动来对情绪困扰幼儿进行干预,记录分析情绪困扰幼儿在活动中的变化历程,解读情绪困扰幼儿的内心世界。

研究将个案(宇宇)回归到班级这个生态化的集体环境中,通过对整个班级开展一系列具有治疗取向的艺术活动,进而带动并影响个案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对个案给予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个案在熟悉的班级环境中能减轻心理防御,更加真实地反映、投射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希望透过同伴的介入与老师的引导,帮助个案改善情绪困扰状况、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表达,进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研究将活动方案设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系的建立与自我觉知,第二阶段是情绪表达与问题解决,第三阶段是自我成长与人际互动。

第一阶段 关系的建立与自我觉知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安全、信任的关系,同时提高个案对活动的兴趣以消除其防御,坦然地自我表现。基于这种考虑,主要开展了诸如“大家喜相逢” “让爱住我家”等主题美术活动。

活动一:大家喜相逢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大家喜相逢”,活动通过“捏柠檬”帮助幼儿进入放松状态,并请幼儿尝试用手偶做自我介绍,最后开展主题描绘活动“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个案降低防御,融入到班级气氛当中;通过同伴的榜样力量,激励个案进行自我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主题绘画活动澄清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知觉,这些知觉来自于个人与环境及他人的互动所形成的主观看法,它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认知与评价。在活动过程中,宇宇的种种表现都显示出其非常低的自我概念:在放松训练时,眼神无助地朝窗外看,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做自我介绍时,宇宇坚持不想说,不停地眨眼,并下意识地把双手藏到身后,嘴角抽动,非常焦虑、恐慌,呈现出退缩、回避的状态。在主题绘画活动中,宇宇与同伴之间有争执行为,并对同伴进行了身体上的攻击。有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攻击行为(包括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显著相关,自我概念越低攻击行为越多。同时研究还指出具有攻击特质者会表现出低自尊与沮丧的情形,较易受到社会排斥,并产生恶性循环。宇宇的攻击性行为,可以投射出其较低的自我概念。

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画“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个案的作品呈现的是混沌、凌乱的状态,没有完整清晰的人物画像,充斥整个画面的是许多类似蜘蛛网状的图案,好像在向我们展示他复杂、烦乱的情绪。画面上有多处用笔头用力涂擦呈现的小洞,表现出他紧张、焦虑和不安的状态。画面的条纹多以锯齿状为主,根据巴克的理论,以锯齿状线条为主意味着个体较为暴戾,直接地将冲动着的语言或动作宣泄出来,可能是焦虑、情绪化或适应困扰的体现。第二幅画上是一个“小蜘蛛人”在向纸边爬行,或许象征着个案乞求自己能逃离这样的困境,摆脱烦乱的心情。

活动二:让爱住我家

本次活动的主题叫做“让爱住我家”,活动中请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及家庭成员的活动情况,最后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活动的目的是想提供个案表达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机会,了解个案的家庭氛围,了解个案与家庭成员的亲密程度及情感依恋程度。

与其他儿童相比,那些有压力或生活在问题家庭中的儿童会对完成人物绘画感到困难,甚至感到焦虑。宇宇在今天的主题活动中非常消极、沮丧,注意力不能集中,他似乎很不情愿触及“家庭”这一主题,迟迟没有下笔。在研究者再三引导下,才开始在纸上胡乱涂抹,不停地用笔在画纸上戳洞,直到把纸面戳穿。过了一会儿,又画了一个蜘蛛网,上面爬着一个人形的小蜘蛛。整个活动过程中,宇宇表情忧郁,沉闷不说话,无法认真完成作品。宇宇的行为表现与画面内容都反映出他对家庭认知的模糊,揭示出其早期情感的缺失。在同伴们相互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时,宇宇却将作品倒扣,茫然地望着窗外。

第二阶段 情绪表达与问题解决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个案自我情绪的控制,增进自我表露的机会,同时协助个案探索适当且良好的应对措施与态度。为配合本阶段的目标,主要设计开展了“情绪脸谱”、“我的烦恼”、“心中的愤怒”、“恐惧魔怪”等活动。

活动一:情绪脸谱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情绪脸谱”,通过讲述儿童情感教育图书《我的感觉》,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引导幼儿自我表达,并把想表达的情绪或此时此刻的情绪画下来,参照模具制成脸谱。活动设计的初衷是想给个案一个自由表现的途径和管道,用创作脸谱的方式轻松释放自己,表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嫉妒……

宇宇今天的情绪很好,对教师讲述的绘本故事《我的感觉》系列很感兴趣。他的作品投射出很强的攻击性以及冲动的特征。整幅画面只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并用红色涂满,根据Furth的相关理论分析,红色代表着攻击、愤怒和憎恨,代表着澎湃着的情感或者危险。治疗取向的艺术活动重视的不是创作的成果如何,而是尊重儿童的自我创作与表达,让儿童能自由自在地表现自我。宇宇虽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一个脸谱的创作,但是他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宣泄、表达、释放了自己。

活动二:我的烦恼

本次主题为“我的烦恼”,活动通过引导幼儿画出让自己烦恼的人、事或物,讲述烦恼的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来了解当前最让个案感到烦恼的事,帮助个案认识到:烦恼并不可怕,能够用合理的办法来解决。

活动中,同伴们积极地讲述和为烦恼赋予色彩的过程让宇宇很受触动,他今天异常地安静,很专注地创作自己的作品,而且与同伴有了较好的互动。他画了一个大大的风筝在天上飞,因为担心自己画不好小人,主动请同伴周周帮他画,因为担心自己讲不好,主动请周周帮他解释画面的内容。周周向研究者解释说:宇宇画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放风筝,没有握住风筝线,风筝飞跑了,他很苦恼,想把飞走的风筝弄回来。研究者询问宇宇的态度,宇宇点头表示赞同。由此可见,治疗取向的班级艺术活动能够促使儿童与同伴交流情感、交换意见甚至是适当修正自己的言行,并且借助同伴的帮忙解决创作过程中的困难,这有利于儿童疏解情绪,进一步诱发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安全感。

活动三:心中的愤怒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心中的愤怒”,活动中用吹气球的游戏比喻怎样疏解心中的愤怒,然后请幼儿画出曾经让自己很愤怒的一件事,并讲述出来,最后用撕、剪、割等破坏性动作来帮助其宣泄情绪。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让个案澄清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不愉快的事件,了解个案内心的不满和痛楚;二是提供儿童宣泄情绪的管道,透过撕、剪、割等破坏性的动作来帮助儿童表达、抒解不良的情绪。

宇宇在吹气球的环节,情绪非常兴奋。从吹气——放气——再吹气——再放气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宣泄情绪的快感。新的材料调动了宇宇的积极性,体验过后,他便开始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宇宇今天较放松,自然地在画纸上涂鸦,从画面上凌乱的线条、密密麻麻的洞洞就能够感受到他心中隐藏的愤怒以及思绪上的混乱。涂鸦给孩子一个自由宣泄的途径,宇宇用涂鸦的方式表达自己可能感到的不舒服和被压抑的情感,涂鸦的过程让他感到放松。随后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放纵地撕、割自己的作品,体验到无比的快感。儿童的愤怒与不满的情绪不能过分的压抑,因为消极情感不会因压抑而消失,而是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危害其身体健康。

活动四:恐惧魔怪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恐惧魔怪”,活动中通过捏塑、造型的活动,呈现让幼儿恐惧的人、事、物,提供给幼儿表达、释放恐惧的途径。主要目的为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途径把恐惧“做”出来,正视它;给儿童战胜恐惧的决心和勇气。

选择陶泥和彩泥作为艺术媒材非常吸引宇宇,让他精力集中、兴奋不已。在今天的主题创作过程中,宇宇的专注度非常高,注意观察同伴的行为,又不予以破坏,而且能够主动把自己的作品和同伴分享。宇宇塑造的是一个长着老虎面容的怪兽,研究者根据他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为怪兽上色。宇宇告诉研究者他做的是一个梦里头见过的怪兽,他很想打败这个怪兽。研究者进一步指导他,让他明白原来怪兽并不可怕,我们可以用黏土把他做出来,去正视他。宇宇对自己的作品表示满意,并小心谨慎地保护起来。自由揉搓黏土的过程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宣泄的管道,同时也使他个人的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第三阶段 自我成长与人际互动

这一阶段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个案对自我的觉知和人际互动的能力,并激励个案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以较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促进其人格的统整与发展。为配合本阶段的发展目标,主要设计了“国庆大出游”、“未来的我”、“许愿磁场”等主题活动。

活动一:国庆大出游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国庆大出游”,要求幼儿把节日里发生的事完整地画出来,并针对个案的作品与之交流,目的是让个案回忆与家人十一出游的经历和情感体验,结合活动的经历谈对家庭成员的感受,了解个案对家庭成员态度的转变。

宇宇这次的表现较以往有质的飞跃,能够与研究者坦诚地交流。他的绘画作品内容清晰、主题明确,描述的是国庆期间和妈妈坐飞机一起去国外旅游的愉快经历。倒立的树木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绘画表现手法,飞机的造型栩栩如生,而且依稀可见机舱里两个人物的表情是微笑着的,感觉非常温暖、幸福。与妈妈一同出游的经历让宇宇感到满足和快乐,这种掩饰不住的快乐在孩子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活动二:未来的我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未来的我”,活动中要求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创造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中要有未来的自己,和自己当时的活动。活动的主旨是帮助个案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促使其建立自己未来生活的目标,表达对自己的理想期许,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待研究者交代完任务之后,宇宇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摆弄陶泥,他是全班表现最投入、最认真的。首先,他捏了一个带着翅膀的“怪异的鸟”,他告诉研究者他想成为有特异功能的鸟。然后他又开始用模具压制各种图形,旁边的小朋友看他做得很好,请他帮忙,他很热情地给对方展示自己的做法,还帮助对方完成作品,态度非常友好。研究者引导小朋友们对宇宇的表现给予评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宇宇真棒!正面的评价让宇宇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在本次活动中,宇宇获得了人格与心灵上的极大满足,自信心有所提升,负向行为也随之自然消失。

活动三:许愿磁场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许愿磁场”,要求幼儿画出自己的美好愿望,将画着愿望的纸折叠成花朵,用订书器订在许愿磁场上(用泡沫彩纸板制成的圆盘),让幼儿对磁场寄予希望,相信磁场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活动的目的是激励个案以较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憧憬未来,并帮助个案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在自由描绘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情感。

宇宇在这次活动中情绪高涨、态度积极、表情轻松自然,不时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说笑笑,非常开心。他很认真地观赏别的小朋友创作,没有出现争抢、攻击性行为以及任何破坏性的行为。他在许愿纸上画了一个大人领着一个小孩,他希望有好多好多吃的,可以和妈妈爸爸到处去玩。李文思坦说:孩子的绘画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语言。他们通过绘画传递感觉、想法以及幻想等。最后,研究者指导、帮助他把画纸折成许愿花,粘贴到许愿磁场上。宇宇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看着许愿磁场,一起开心地讨论着……

可以说,艺术不论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与掌握技巧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发展儿童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方式,其广泛的治疗价值与我们当前的儿童教育目标不可分割。幼儿园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首要生态环境,应该在教育过程中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接触艺术,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鼓励其进行自我表现。幼儿教师应该摆脱以往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接受并认可艺术所具有的治疗特质,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使其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修正,使艺术和艺术教育成为美化儿童心灵,防御心理障碍的有效工具,帮助每个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标签:;  ;  ;  ;  ;  ;  

走进被情感困扰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_情绪和情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