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论文_蒙锡燕

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论文_蒙锡燕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脑血管意外率、心脏不良事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小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造影术;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是指患者体内脂类物质代谢紊乱造成的高血脂,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顺应性下降及管腔狭窄或闭塞。在冠心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堵塞心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预后较差。冠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清楚显示病灶血管是否出现狭窄、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等[1]。由于冠脉造影术对患者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在冠脉造影术后,需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减小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治疗的124例行冠脉造影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范围52.6~74.5岁、平均年龄(68.3±3.4);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36例;观察组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范围53.0~73.4岁、平均年龄(67.6±3.5);根据NYHA的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3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严格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禁忌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检查、备皮、碘过敏试验及留置针穿刺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穿刺部位表征及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正确操作,穿刺操作轻柔,术后充分压迫穿刺口止血,检查静脉输液是否畅通、心前区是否不适,快速补液并输血,注意抗凝治疗,防止冠脉痉挛;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准备阿托品、多巴胺、胺碘酮及利尿剂防止心律失常、心衰,充分进行局麻治疗,减少疼痛刺激,避免过度压迫止血;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少用大导管、避免同向多圈扭转,在导管打结情况下,应反向使扭折处旋正,撤出导丝;导丝折断时,可植入支架使之贴壁; 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及进行造影剂皮试,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或抗过敏药。

1.3临床效果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冠脉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外周并发症、器械相关并发症及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冠脉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孔、气栓、痉挛、闭塞等;心脏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衰、休克、血管迷走反射;外周并发症: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漏;器械相关并发症:导管、导丝打结及折断、支架脱落;造影剂相关并发症:过敏、肾功能损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一年,根据脑血管意外率、心脏不良事件率、生存率,综合评价患者的预后。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冠脉并发症(例)心脏并发症(例)外周并发症(例)器械相关并发症(例)造影剂相关并发症(例)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n=62)3 3 2 1 1 16.13

观察组(n=62)1 1 0 0 0 3.23

χ214.652

P值0.026

2.2两组患者的预后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脑血管意外率、心脏不良事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预后观察指标对比[n(%)]

组别 脑血管意外心脏不良事件生存

对照组(n=62)5(8.06) 8(12.90) 52(83.87)

观察组(n=62)2(3.23) 3(4.76) 57(95.16)

χ215.745 14.262 12.645

P值0.015 0.026 0.046

3 讨论

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旨在减小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协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预后[2]。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利于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管理、保障临床护理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实施预见性护理中,正确操作,穿刺操作轻柔有利于减小冠脉损伤的风险,术后充分压迫止血、了解患者的主诉或采取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预防出血、休克、心脏并发症的发生。赵淑萍[3]研究认为,冠脉造影术并发症作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大量文献报道,冠脉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外周并发症、器械相关并发症及造影剂相关并发症作为冠脉造影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脑血管意外、心脏不良事件及生存作为评估冠脉造影术预后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13%;此外,观察组脑血管意外率、心脏不良事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小并发症发生及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雪梅,何丰,高洁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2):216-218.

[2]刘晓静,余宏.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12(1):103-104.

[3]赵淑萍.探析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4,09(20):191-192.

论文作者:蒙锡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论文_蒙锡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