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留守国外,增加了不和,教育错位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张浩然论文

“留守儿童”留守国外,增加了不和,教育错位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张浩然论文

“留守儿童”留洋反添仇,教育错位凸显中西文化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差异论文,中西论文,儿童论文,反添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从小与父母分开、被奶奶宠坏了的少年,11岁时去了德国。人在异国他乡,生活中的失宠和同学的“歧视”让他度日如年,他因此产生仇恨并以死抗争。不料,回到国内后,他又仿佛陷入了陌生的世界,失落的心灵无以为家。于是,他经历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打击……

少年留洋,异国他乡遭遇“水土不服”

2006年6月,辽宁省鞍山市少年张浩然和母亲一起、来到了德国法兰克福。张浩然的父亲叫张经涛,早在1999年就来到了德国,在法兰克福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他的母亲叫田美萍,也于2002年来到了德国。靠着勤奋和拼搏,夫妻俩将进出口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资产超千万元,惟把张浩然撂在了他的奶奶家,奶奶和姑姑把他宠得像个小皇帝。看着儿子渐渐长大,又被他奶奶娇惯得不成样子,父母亲决定让他到德国读书,以便接受更好的教育。

法兰克福的家真好啊!可到了晚上,问题来了——他得单独睡在父母给安排的屋子里。他跑进父母的房间说:“妈妈,我一个人睡害怕,我要和你们一起睡!”父亲很生气地看着他,声音里透着不满:“都11岁了还让人陪睡觉,真不像话!自己回去睡。”从来没受到如此冷落的小浩然拿出了在国内对付奶奶和姑姑的办法,他双手叉腰,大声嚷着:“我就不自己睡,就得和你们睡!”说完就躺在了父母的床上。父亲勃然大怒,一把将他拎出房间说:“回你自己房间睡去!”田美萍心疼了:“儿子这么小,又刚来德国,我去他房间陪他吧。”张经涛当即反驳说:“你这样做,会毁了儿子。不能迁就他,要改造他,就要让他学会自立自强,就要让他锻炼自己的意志。”

最终,小浩然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既害怕又难过地在地板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他站在父母房间外宣布:“我要回国,我要回奶奶身边去!”父亲冷冷地看着他:“你一辈子都得在这里生活!别任性,3个月后你就得上学去了。”

小浩然开始后悔来德国了,他想念奶奶、想念姑姑、想念在中国的幸福生活。他越这样想,就越不愿意学习德语,更不愿意与德国小朋友相处了。

心怀仇恨,他用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

小浩然毕竟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这种孤独寂寞只忍受了3周,就挺不住了。他泪流满面地说:“爸爸、妈妈,你们让我回国吧!在这里我都快要疯了。我想奶奶,想姑姑……”他的父母却严词拒绝,父亲看着小浩然说:“你听着,在你长大成人之前,不可能再回国了。你必须在德国法兰克福自立地生活,你别无选择!”

于是,小浩然开始用更激烈的方法反抗父母。放学后回到家,他跑到外边的公共绿地坐下,看着管理人员走过来,他拔起一株鲜花,扔得很高很高。看着管理人员挥着手向自己走来,他又拔起两株,笑着向高处扔去。管理人员把他押回管理处,给他的父母打电话。他的父母又是道歉又是赔偿,才把他领回了家。回到家,他的父亲刚刚举手要打他,他便认真地警告说:“我弄懂了一点德国法律,父母打孩子是犯法的。你不想进监狱吧?那就不要打我。”看着父亲铁青着脸离开房间,小浩然开心地笑了,心想,你管不了我,就会送我回奶奶身边了。

谁知第二天放学,一位德国女人拿着他父母的授权书来学校接他回家,并一直照顾他到睡觉为止。这个女人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一步不离开他。德国人的意志就像钢铁一样,不让小浩然有一点儿出格的机会。小浩然感觉自己像犯人一样被看管起来,终于投降了:“爸爸妈妈,我答应你们,永远不再破坏东西,放学就回家,让这个女人离开吧!”

张浩然的父母终于“胜利”了,他们相信儿子会适应这里的生活。可未等他们笑出声来,小浩然又在学校里寻衅打人,目的是让学校将他赶走,以便回国。结果,惹得同学们一哄而上,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事后,母亲摸着儿子的头说:“浩然,告诉你,别再惹祸了,就是惹再大的祸,也不会送你回国的。”

小浩然又哭又闹,可还是无济于事,他只好低头,内心世界里却疯长着仇恨。他仇恨父母,认为父母让他生活在这种举目无亲的地方是有意害他;他仇恨同学,认为他们看不起中国孩子才欺负他;他仇恨本来漂亮无比的家,因为他感觉不到奶奶家那样的温暖……他寄希望于长大:“等我长大了,我就回国。我才不要什么财富,我才不要在这里生活,我要回到奶奶身边,永远不认这两个恶人!”他在心里已经把父母当作“恶人”了。

誓死回国,永远不想再见父母

一晃儿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到了2009年春天,张浩然长到了14岁,已经变成了一个身高1.75米的小伙子了。他不再害怕父母,也不再害怕同学。内心的仇恨和不满使得他脾气暴烈,并又开始和同学打架,不是被同学打伤。就是他打伤同学。作为监护人的父亲张经涛受到了警察的严厉警告,并赔了一大笔医药费。2009年9月12日傍晚,因为他又在学校打架,遭到父亲的一顿训斥。他一气之下,打了父亲一个耳光。年过40的张经涛被儿子这一耳光打得惊呆了,呆立了许久,落下泪来。可张浩然却扬长而去,心里在说:你不让我回国,我的痛苦比你还多,你哭什么?

父子俩不再说话,在家里形同路人。田美萍自然担当起了调解的角色,可张浩然也不买母亲的账,在他看来,正是母亲与父亲联手,才让他生活在地狱一样的地方。一家人就生活在这种气氛中,当然没有快乐可言。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祖母的去世,让张浩然彻底疯狂了。

2009年11月23日下午,张浩然放学回家后,被母亲叫进二楼的一个房间。他一进门就看到奶奶的照片挂在墙上,父亲坐在椅子上,声音低沉地说:“儿子,给奶奶磕个头吧!她去世了。”母亲也对他说:“浩然,磕个头吧!奶奶一直惦念你,还希望你能有出息。”

听到这儿,张浩然两眼突然暗淡下来。随即双膝跪下,开始狠命地磕着头,直到把头都磕破了。母亲见状急忙拉他,他一把推开母亲,继续磕头。父亲也过来阻止,他一把将父亲推了个趔趄,继续磕……一时间,鲜血不断地从张浩然头部流出。父母急了,一起把他从地上拖起,强按在椅子上。

满脸是血的张浩然,此时如一头暴怒的雄狮,他大声吼叫着:“奶奶死了,你们凭什么现在才告诉我?!”说着,他拿起东西乱摔乱砸,随后把自己锁进房间里不出来。第二天早晨,张浩然来到父母的房间说:“爸爸、妈妈,现在,我只想告诉你们一个结果。如果3天内我不能踏上回国的飞机,你们就一定能看到我的尸体。这不是玩笑,是我经过认真考虑过的!”到这时,张经涛夫妇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不敢再与儿子斗争下去,因为从张浩然的表情中,他们看到了儿子的决心。

2009年11月27日,张浩然终于被送回祖国,第二天,田美萍也悄悄回到了国内,她不放心儿子,可又不敢见儿子。她和丈夫终于承认教育的失败她想尽力挽救。

再陷危机,精神世界终是无家可归

回到鞍山,张浩然住进了姑姑家。他用一周的时间跑遍了他记忆中的城市,又开始去找他童年时的伙伴。可那些好友都没有时间陪他玩,因为他们正紧张地准备中考。无奈,张浩然只好一个人躺在姑姑家里看电视。2010年春节,张浩然开心极了。他又找回了小时候在奶奶家王子般的快乐生活。春节过后,张浩然进了鞍山市一所很好的初中。

虽然从去德国那一天起,张浩然就不喜欢德国,可他毕竟在那里生活了3年多,许多生活习惯和做事风格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开学后的第四天上午,老师正在讲数学课,他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你讲错了,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老师当时就生气了:“张浩然,你坐下!有事请举手,老师叫你才能站起来。”张浩然当即回应了一句:“我在德国都这样,老师讲课时学生发现错了就可以站起来指出。”老师一听更生气了:“这是在中国,不是在德国!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回德国上学去。”同学们顿时哄笑起来。时间长了,张浩然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渐渐紧张起来,因为他说起话来太直接,这让许多同学不习惯。

这年4月底的一天,放学后,同学们开始去校内体育场踢足球。张浩然身穿一件耐克运动衫,他的同桌小禹也穿着一件耐克运动衫走进球场。张浩然脱口而出:“小禹,你的运动衫是假的,不能……”小禹早就忍无可忍,此时终于爆发了:“我穿衣服是真是假关你屁事?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出几年国吗?在德国也肯定没混好,要是混好了,还回国干什么?放下你德国佬的臭架子,离我远点儿!”张浩然还在较真儿:“假的是不能穿的。你这是纵容造假者,也是犯罪啊!”同学们开始踢球,却把张浩然排除在外……

次日早晨,小禹找到班主任老师,坚决要求换座位,理由是无法忍受张浩然的言行。老师做不通工作,只好答应。可接下来的麻烦却让老师无法解决,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张浩然坐在一起。老师无奈,只好强令班长大鹏和张浩然同桌。受此大辱,张浩然明白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可是即使再难,回国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开始努力学习,也开始努力修复与同学的关系,即使同学们不理他也决不放弃。这样一来,他的精神压力增大了,常常做噩梦,常常失眠,常常莫名其妙地烦躁不安,还出现了精神恍惚的症状。姑姑和母亲知道了这一情况后非常着急,她们和老师沟通,又找到了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咨询。

心理专家告诉她们,张浩然从小与奶奶和姑姑生活在一起,表面看来是过着王子一样的生活,可他的内心一直缺少父爱母爱,这是许多父母生活在国外而子女生活在国内的“留守儿童”们的通病,他们自私、敏感又感情脆弱,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可能会使他精神崩溃。专家还为张浩然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家庭亲情治疗方案。

就这样,在亲人和老师的配合下,经过3个月的心理矫正,到8月底,张浩然已开始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了。

2010年9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张浩然终于和母亲在姑姑家相见了,母子俩相拥而泣。父亲张经涛得知这一喜讯,忙打电话说要从德国赶回来。张浩然在电话里向父亲道歉,父亲也向他道了歉。埋藏于父子心里4年多的坚冰,终于开始慢慢融化……

标签:;  ;  ;  ;  

“留守儿童”留守国外,增加了不和,教育错位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张浩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