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析论文_杨永谋

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安徽安庆 246000

摘要:做好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能够实现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地域规划的协调发展。文章先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基本特色进行分析,之后从建筑功能、建筑形态和建筑技术三个角度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应用

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人口、规模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对城市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建筑设计方面实现创新,已经成为了摆在建筑设计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从建筑工程的社会属性角度分析,想要实现设计创新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即对建筑工程的功能、形态及技术方面,其中前两者为建筑工程的外显特征,而技术则是建筑工程的内在属性。因建筑工程不同表现形式的内容的区别,其在建筑设计环节中的创新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设计人员予以注意和区分。

一、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本特性

1.首创性

首创是创新的基本特征,在建筑设计创新环节中,其首创性主要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予以理解。广义角度分析,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理解为设计人对业内前辈设计经验、理念与灵感上的一种优化和改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设计效果的提升。狭义角度分析,建筑设计创新的首创性可以理解为设计出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实现对建筑设计方案新方向的引导。

2.标志性

建筑是一个城市特征的直接表现模式,人们能够通过对城市建筑的观察来认识和了解该城市的建筑风格与城市特色,而这一观察结果会对人们对该城市的审美倾向与评价产生影响,所以说城市建筑的设计具有标志性特点。在城市特色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各城市都已经加大对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以实现对城市特色美感的独特化表达,为城市发展与进步提供独特的动力。

3.地域性

地域性是城市所处环境所强加给建筑设计的一种特质。建筑设计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标志性特征决定了城市特色的内涵与表达。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性是帮助建筑实现美感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筑地域性的表达能够直接提升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融合性,所以建筑设计创新会必然受到地域性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否积极,完全取决于建筑设计创新是否符合城市特征。

4.风险性

风险性是建筑设计创新所必然存在的特征,从建筑设计行为角度分析,其风险性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文化风险”三个方面。“技术风险”是指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设计理念转化为建筑设计成果过程中的风险,因为新建筑技术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在磨合过程中多种不确定因素会为建筑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影响建筑建设效益。“经济风险”是基于建筑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而形成的,因为较长的周期会导致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在实现使遇到困难,而这种困难会直接影响该建筑的投资成本与效益。“文化风险”是指建筑设计创新是否能够符合大众审美,是否能够与社会文化相结合而存在的不确定表现。

二、建筑设计创新的具体应用策略

1.建筑功能创新之转换自如的复合空间

在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当中复合空间更多的应用在住宅建筑当中,其通过对住宅空间的有效划分,使住宅建筑在功能效果上有所提升,从而提升住宅的使用空间。城市生活水平的进步促使居民对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多元化复合空间逐渐在公共建筑中得以实现,公共建筑在复合空间方面的创新,使公共空间从传统封闭状态转变成为了一个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系统,这使得公共空间在功能、形态以及空间上都实现了创新。

图1: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室内图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复合空间设计时,设计人员除了要做好对质量的严格控制,还要通过对公共建筑服务类型的研究,以保证公共建筑复合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国家游泳中心(图1)为例,其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多种水上项目,为满足观众观看需求,其在原有6000个固定座位的基础上,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奥运会结束后,临时性座位皆被拆除,之后其被改造成为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中心,在实现复合空间灵活转换的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2.建筑形态创新之符号结构化形态表现

建筑形态是体现建筑设计师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想要在建筑功能性与建筑形态有效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形态的自由化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在建筑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结构系统设计逐渐向多样化、艺术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形态创新效果。随着城市建筑功能分区越来越细致,建筑属性得以被确立,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功能性,建筑内部空间及功能水平都能够以建筑形态的方式传达出来,建筑因此具有了功能、结构、空间之外的生成意义——符号作用。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具有符号意义的建筑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了城市特色的一种直接表现,例如上海市的东方明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银大厦、北京市的国家大剧院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建筑实现了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基础上的建筑形态创新,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经典建筑。

3.建筑技术创新之生态自然的绿色空间

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我国城市建设效果的基础上,其为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建筑空间得以在建筑设计当中出现。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凯文·罗奇提出在建筑室内恰当的引入绿化能够实现对建筑微气候的有效改善。在此理念下凯文·罗奇设计出了福特基金会大楼(图2),并首次在玻璃顶覆盖的建筑室内中庭空间种植大量绿化,创造出了一个洒满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态空间。

图2:福特基金会大楼内部一角

据统计,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30%左右,并且这种消耗正在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剧,为此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做好对生态自然的绿色空间的创新刻不容缓。以竖向绿化作为软质景观引入室内,实现建筑中多层次、多方位绿化系统的有效建设,能够实现对高层建筑室内环境的有效提升,使大型高层建筑的节能减排成为了可能。这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突破,也是未来建筑设计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总结:

综上所述,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是推动建筑设计进步的主要动力,也是展现城市社会生活进步的重要表现。尽管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风险性,但只要设计人员能够足够认真、专业,那么其风险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甚至是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对建筑工程不同内容表现创新途径的分析与研究,确保创新设计的有效性,在为建筑工程进步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城市状态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晨平,邹广天.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J].建筑学报,2013,S2:206-208.

[2]梁文祥.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11:19.

[3]王清峰.试析建筑设计的可扩展思维模式[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19.

[4]周志广.浅谈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与企业,2013,22:290.

论文作者:杨永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析论文_杨永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