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论文_陶钟

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论文_陶钟

(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宣城 242000)

摘要:目的  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系临床少见颅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关键词:颅内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治疗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颅内部位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总称,临床以往称之为小神经角质细胞瘤与网状细胞肉瘤或为血管肉瘤,临床发病较少,占原发脑瘤1%以下[1]。因其发病率较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无法直接确诊,常被误诊为其他肿瘤或者炎症,影响患者治疗最佳时机,预后较差。为此,我院总结合计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73岁,中位年龄44岁,病史16天~3年,入院检查HIV-Ab均显示为阴性,均无既往免疫性疾病史,也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与放射治疗。入院初步诊断:6例颅内占位性质待诊,3例胶质瘤,1例听神经瘤。

1.2 临床表现

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中,1例以癫痫发作急性起病,其余9例患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线模糊或者不清,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肢体无力,耳鸣、耳聋。

1.3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等常规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进行腰椎穿刺CSF检查3例患者反应蛋白含量升高(700~2 000mg/L),细胞数显示为7~106个/L,其中多核细胞为主,进行CSF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1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发现16个病灶,其中11个单发病灶,5个多发病灶,部位:额叶5个,颞叶3个,丘脑3个,额颞部位2个,颞顶部位1个,小脑蚓部1个,小脑半球1个。平扫肿瘤病灶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信号,形状以圆形、卵圆形多见,形态规则,周围伴水肿带。增强扫描肿瘤病灶表现为明显均匀一致增强。3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影像学表现T1加权像,显示为低信号;T2加权像,显示信号明显增强。

1.4 治疗

1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肿瘤切除术。其中7例全切,2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加颞极切除。术后开展单纯放疗3例,单纯化疗3例,放疗联合化疗3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放疗、化疗1例,仅进行皮质激素与神经营养剂治疗。

1.5 结果

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中7例LCA、CD20(+),对CD45RO呈(—),3例患者对CD45RO表达较多,为T、B混合型。10例患者中获得随访6例,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

2 讨论

2.1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临床发病率较低的肿瘤,其在恶性淋巴瘤中占0.7%,在脑肿瘤中占0.85%~2.0%[2]。从研究资料来看,本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当前研究报道相符合。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发病部位以大脑半球为主,全身症状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伴有皮下淋巴结肿大与外周血管淋巴细胞增多。大部分患者有以下临床表现[3]:①颅内压明显增高,②不同程度痴呆、精神状态不稳定、意识障碍与高级皮层功能活动障碍,③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刺激与缺损症状如局灶体征与偏瘫,④癫痫。从本次病理组织学检查中总结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具有以下病理学特点[4]:①瘤细胞主要于血管周围聚集,表现为袖套状;②瘤细胞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吞嗜细胞;③瘤细胞主要以弥漫状态分布,其间无滤泡形成,多为B细胞性。

2.2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

当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的发病机制争议还较大,有观点认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是源于网状细胞、小胶质细胞、组织细胞,但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确定来源于淋巴细胞[5]。总结来讲,目前关于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①致病因素在引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过程中,某些非肿瘤性的反应性淋巴细胞聚集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这些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逐渐转变为肿瘤细胞并形成肿瘤。②淋巴结、结外的淋巴细胞在某些刺激下被激活而逐渐增生,继而转变为肿瘤细胞,这些细胞随血流迁移,最终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吸附标记物引导下聚集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逐渐增生为肿瘤。经过临床研究发现[6],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容易患该疾病。

2.3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

针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目前临床任然存在一定争议,但疗效均不理想。从本次总结资料结果 单纯放疗患者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患者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患者生存期10~43个月,我们认为综合治疗疗效相对理想,能够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7]:①针对脑皮质与非重要功能区域单发肿瘤应该先进行手术切除后再进行放疗与化疗;②针对脑重要功能区与多发肿瘤患者如果没有表现为明显颅内压增高,应先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活检,于病理组织学确诊后再进行放疗与化疗;颅内压增高明显应先进行肿瘤切除术加内外减压术,术后再进行放疗与化疗;③针对肿瘤沿脑室周围或者于软脑膜下呈葡萄状生长患者应仅开展化疗。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放疗与化疗开始时间、治疗周期、剂量等。

2.4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预后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预后较差,与以下影响因素相关: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灶部位与树木、组织学类型、治疗方法等。从当前临床研究报道来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往往长于单一疗法,因此建议针对该病采取综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要给予充分身体关注,还应该给予充分心理支持,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Splavski Bruno,Muzevic Dario,Ladenhauser-Palijan Tatjana,Splavski Brano.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aplastic Large T-cell Lymphoma.[J].Medical archives(Sarajevo,Bosnia and Herzegovina),2016,70(4).

[2]Inaka Yasufumi,Otani Naoki,Nishida Sho,Fujii Kazuya,Ueno Hideaki,Tomura Satoshi,Tomiyama Arata,Osada Hideo,Wada Kojiro,Maeda Takuya,Mori Kentaro.[Primary Intra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Associated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A Case Report].[J].No shinkei geka.Neurological surgery,2017,45(11).

[3]梁肖欢,杨超,林佳平,张威,钟德泉,赵展,王文涛.63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04):272-275+280.

[4]李学东,刘桂彪,黄河清,陈家康,文超勇,陆建吾.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特点与治疗(附12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02):227-228.

[5]包淑贞,孔佩艳,李杰平,曾东风,刘红,彭贤贵,刘思恒.成功治疗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J].西部医学,2008(06):1316.

[6]祝明洁,姚晓虹,虞文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01):31-34.

[7]陈悦.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MAO方案化疗的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06):725-727.

论文作者:陶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论文_陶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