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论文_于绍兴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论文_于绍兴

于绍兴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校 644000

【摘要】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既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我、思考问题并开展创造性表达的一种重要过程,又是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体现。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5-180-0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 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认为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走近生活,学会观察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就是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素材。在观察中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增长知识,这些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大自然、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也是写作的资源,可以在这里找到语文学习中所适合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在多角度的观察中,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热爱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学会思考生活,体会到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并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和所想,在日积月累中,脑子里的“货”也会越来越多。有了观察就会有写作的素材,也就能够写出深刻隽永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多读。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第一,在阅读教科书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精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文章、报刊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有效开阔学生写作视野,丰富学生写作词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第二,让学生读一些《中学生作文选》、《作文大全》、《获奖作文选》等之类的作文书,让学生把里面好的典型事例记下来,就可以成为第一手的写作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四、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

一篇习作,就好比一个观点、一种思想的表达,需要有很强的思维性和逻辑性,才能让人清楚、正确地了解到作者表达的意思。写作实际上也是在考察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否顺畅,逻辑是否正确。写作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思维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正确。很多学生可能有时候思如泉涌,但突然思路又断裂了,造成思维不畅,逻辑错乱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即文章的思路。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提炼文章大纲,将文章的整体思路理顺再开始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先布置题目,为学生拓展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几分钟后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帮助进行思路的整理,理清逻辑和文章的顺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不足,重新将思路理清,以作文提纲的方式呈现。提炼作文大纲是理清作文思路的好办法,教师可以专门进行提炼大纲的训练,为了节约时间和加强思维训练的效果,学生不必完成作文的完整写作,只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进行构思和写出提纲,反复修改,保证思路顺畅、逻辑正确。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够得到明显的强化,写作能力也能显著提高。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有所借鉴。教师规定的写作题目要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切忌过于抽象。写文章时教师限时限量有边有框的规定,会使学生缺少发挥想象力和自己能力,没有灵感,写不出好文章,引导学生的思路很重要,有了灵感,好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论文作者:于绍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论文_于绍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