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唑酮和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论文_陈恳,陈非

陈恳 陈非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401147)

【摘要】 目的:探讨曲唑酮和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伴有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入曲唑酮组(研究组)、喹硫平组(对照组),两组各28例,治疗观察8周,应用BEHAVE-AD和MMSE评价其临床疗效,应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BEHAVE-AD、MMSE量表评分显示在治疗8周后分别与基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第6、8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曲唑酮与喹硫平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喹硫平。

【关键词】 曲唑酮;喹硫平;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09-0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常见疾病,研究显示,约70%~90%的AD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出现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给患者家属及照料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关于BPSD的治疗,一些研究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其治疗有效,但其远期不良反应存在争议[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亦指出行为异常的痴呆患者服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其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而曲唑酮作为三唑吡啶类抗抑郁药,国外有研究表明BPSD治疗有效[2],而国内鲜有研究,因此,我们选用治疗BPSD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与曲唑酮做对照研究,以了解两药治疗AD患者B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2013.3~2015.4我院老年科住院的AD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3)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总分≥8分;(4)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24分;(5)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血管性痴呆等其他类型痴呆;(2)严重躯体疾病及肝肾功能、脑电图、心电图异常且有临床意义者;(3)对研究涉及药物过敏及酒精、药物依赖者;(4)不愿配合研究及无法完成研究者。(5)存在明显自杀倾向及精神病史者。共有56例患者满足入组条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曲唑酮)和对照组(喹硫平),两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2.56±6.04)岁,平均病程(5.74±3.42)年;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3.15±5.89)岁,平均病程(6.44±3.8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若入组前服用其他精神科药物均停药一周清洗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研究组采用曲唑酮(美抒玉)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启维)治疗。曲唑酮起始剂量为25mg/d开始,4周内根据病情及副反应情况逐渐加量至100~150mg/d。喹硫平从小剂量25mg/d开始,4周内根据病情及副反应情况逐渐加量至100~300mg/d。在研究期间不合用其他精神科药物。两组均治疗观察8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均需完成BEHAVE-A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评价其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应用BEHAVE-AD减分率标准评定治疗疗效,减分率≥60%为显效,减分率≥30%为有效,减分率<30%为无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完成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按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前BEHAVE-AD总分及MMSE总分分别为14.7±5.6;13.8±6.9;对照组治疗前BEHAVE-AD总分及MMSE总分分别为15.1±6.1;14.2±6.5,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相当,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13,P>0.05)。曲唑酮总体疗效与喹硫平相当。

2.2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MMSE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MMSE评分比较(x-±s)

*

治疗第6、8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8周末不良反应总分明显高于6周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组内比较不良反应总分6周末和8周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4例)、口干(2例)、便秘(2例)、头昏(2例)、静坐不能(1例);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4例)、震颤(4例)、便秘(3例)、头昏(2例)、失眠(2例)、直立性低血压(1例)、静坐不能(1例)、心动过速(1例),经检验,研究组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两组在治疗4、8周末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除对照组1例心电图发现心动过速(未特殊干预,患者能耐受),余未发现明显异常。

3.讨论

脑内胆碱能神经元的缺失作为AD病理生理基础已得到共识,但目前关于B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HT(5-羟色胺)及N-甲基D-天冬氨酸有关,伴BPSD的AD患者其黑质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5-HT水平降低[3]。

对于BPSD的治疗,有研究表明病人在胆碱能功能损害的背景下,使用具有强抗胆碱能作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进一步加重其认知功能损害,其发生谵妄的风险也增加,其总体病死率较安慰剂增加1.6倍[4]。本研究也表明,喹硫平组其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曲唑酮组,其中,震颤尤为显著。喹硫平组8周末TESS评分明显高于其6周末,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不良反应明显加重,而曲唑酮组无显著性增加趋势。说明对于BPSD的治疗,曲唑酮与喹硫平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喹硫平。

对于轻度BPSD目前提倡环境干预、音乐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技能培训等非药物治疗,但对于存在明显幻觉、妄想、昼夜节律紊乱和伴激越、攻击行为的中-重度BPSD患者不仅严重影响照料者的生活质量,还加剧了患者的生活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损害[5],因此应考虑加用药物治疗。但AD患者由于机体衰老,存在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病变的基础,药物代谢能力弱,本研究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残留精神行为症状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而不良反应明显加重,故建议小剂量、短期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振晓,于相芬,孙波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研究述评[J]. 四川精神卫生, 2015,28(3):193-196.

[2]Xu H,Wang H,Zhuang L,et al.Demonstration of an antioxidative stress mechanism of quetiapine: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J].IFEBS J,2008,275(14):3718-3728.

[3]Savaskan E,Schnitzler C,Schroder C,et al.Treatment of behavioural, cognitive and circadian rest-activity cycle disturbances in Alzheimer's disease:haloperidol vs quetiapine[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06, 9(5):507-516.

[4]喻东山.曲唑酮在精神科的应用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 (5):269-271

[5]许洁,郁雯蔚,秦露.综合康复训练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615-1616。

论文作者:陈恳,陈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曲唑酮和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论文_陈恳,陈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