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的临床观察梁明华论文_梁明华

梁明华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胃肠疾病患者,均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按照其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选择“芬太尼+丙泊酚”方案的10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方案的10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8%,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为7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对照组为2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无痛胃肠镜;不良反应;麻醉优良率

无痛胃肠镜是一种用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可以避免钡餐等检查所诱发的应激反应,即使是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也可以接受[1]。然而,无痛胃肠镜检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依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尝试使用丙泊酚等麻醉药物来镇痛,但是单用丙泊酚容易引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尝试将芬太尼、瑞芬太尼等药物与丙泊酚联用,来获得更优秀的麻醉效果与更高的安全性。本文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胃肠疾病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试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胃肠疾病患者,均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按照其采取的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选择“芬太尼+丙泊酚”方案的10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瑞芬太尼+丙泊酚”方案的10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对照组: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8岁,平均(53.08±12.28)岁;ASA分级:I级108例,II级9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19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7岁,平均(53.26±12.13)岁;ASA分级:I级109例,II级9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如下基线资料——年龄分布、性别构成、ASA麻醉分级等,差异全部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医护人员告知两组患者提前10小时禁食禁水,待患者进入检查室后为其进行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鼻导管吸氧。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具体操作为:首先,在5~10秒的时间内为患者缓慢注射0.5μg/kg的芬太尼;随后,将丙泊酚加入5%葡萄糖液中稀释,按照3mg/s的速率将1mg/kg的丙泊酚静脉注射给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若有必要,可适量追加丙泊酚。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具体操作为:首先,将1mg的瑞芬太尼加入利多卡因进行稀释,达到5mL(即0.2mg/mL);随后,将1mL的稀释液抽取出来并加入到4mL的1%丙泊酚中,形成5mL的复合液,其中瑞芬太尼为40μg/mL。最后,将0.6到0.8μg/kg的复合液缓慢推注到患者的静脉中。若检查中有需要则应适量追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率。其中,麻醉效果的判定依据可作如下参考:

(1)优:患者表情安静,无肢体活动,对检查无影响;

(2)良:患者表情稍有痛苦,肢体有小幅度活动,但对检查无明显影响;

(3)差:患者表情非常痛苦,肢体活动幅度较大,无法顺利完成检查[2]。

※麻醉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到实验研究中的患者其所有临床数据均以21.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检验。其中的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率等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若两组数据在统计计算后得到P<0.05的结果,则分组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优良率

见表1,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8.0%,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为77.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0,P=0.00<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几乎无创的消化系统疾病检查方法,胃肠镜检查具有非常显著的诊治价值,但是常规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其可以带来外源性刺激,使患者出现呛咳、恶心呕吐等应激反应,导致循环系统变化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3]。对此,临床尝试将常规胃肠镜检查与麻醉药物联合应用起来,以达到无痛胃肠镜检查的目的。丙泊酚便是一种常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静脉麻醉药物,其作为一种短效麻醉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可以轻易穿过血脑屏障,在0.5~1分钟内起效,随后持续4~8分钟的麻醉时间,患者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胃肠镜检查,而不必担心出现咽喉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并发症[4]。然而,单用丙泊酚难以达到理想麻醉深度,用量过大又会引发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尝试将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等药物与其复合使用。本文便为对照组复合使用芬太尼,为研究组复合使用瑞芬太尼,而从结果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98%vs77%)、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更低(7%vs27%),这意味着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以取得更高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其原因在于,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是同剂量芬太尼的二三十倍,作为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其可以在3分钟内达到峰效,并且其可以在血液中迅速水解代谢,不经肝肾,不易引发不良反应;此外,瑞芬太尼具有比芬太尼更短的半衰期(3~10分钟),其麻醉效果消失得更迅速,可以患者更快苏醒[5]。

结语: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应优选这种安全性与有效性更高的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永星,周燕.盐酸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1):382-383.

[2]陈丽冰,任爱群.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71-72.

[3]杜宏伟,丁光荣.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5,34(06):429-431.

[4]褚天,樊友凌,黄雁,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04-106.

[5]郭春燕,解雅英.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6):805-806+809.

论文作者:梁明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的临床观察梁明华论文_梁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