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心理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俞一飞

视觉心理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俞一飞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5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建筑照明设计过程中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照明设计。

关键词:视觉心理;建筑照明;应用

前言

视觉心理学是从人类对光环境中光线的直接感知入手,分析其在人体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如不同的光色可使人们产生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明快与阴沉感、兴奋与沉静感等诸多心理感受,而不同的照明方式可使人们产生紧张感、舒适感、愉快感等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视知觉概念入手,综合视觉心理相关的物理量,分析不同视知觉心理定势。

1视觉心理相关概念

1.1视觉心理研究中的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

光环境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分为两类:有些结合人类一直以来的认知取向,从而有意识影响心理;有些则通过改变人体生理的反应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人类心理。其中,将有意识改变心理的方式称为视知觉影响。人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客观事物时,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协同作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综合感觉到的所有个别属性信息,加上经验的参与,就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映像,这种信息的整合过程就是知觉。认知心理学家把大量的认知过程看作是“知觉”的,知觉是将感觉输入转换为抽象代码的过程,以视觉器官为中介的转换过程便被称为视知觉。例如:火焰带给人温暖感,相应的,红色也会给人带来温暖的感受。而在无意识中,人体对不同光线做出的生理反应也会间接影响心理感受。光线作用于人眼的第三类感光细胞———神经节细胞,不同的光强信号转为神经脉冲,通过人体生物钟的中枢组织,视交叉上核(SCN)对人体节律造成影响,进而引发心理变化。此外,光线会使人体皮肤细胞产生阿片类物质,影响情绪变化。颜色会对人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例如:红色有温暖感,在生理上可促进血压升高和脉搏加快,在心理上间接产生兴奋的作用。光色和光线照射下不同物体的颜色共同组成了视觉环境,综合有意识的心理反应与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共同对视觉心理造成影响。

1.2光环境视知觉心理定势研究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从而导致某种典型的行为表现,心理学上称这种倾向性为心理定势。心理定势通常通过人的感知所引发的行为开始,渐渐形成习惯,进而造成心理定势再作用于感知上。对光环境下视知觉的心理定势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心理定势、色彩心理定势、亮度心理定势。形态心理定势同光的状态有关,变化形态的光与稳定形态的光对人体视觉心理产生不同影响。如从光照的角度来看,晨昏的太阳高度角较小,自然光下物体轮廓较为明显,因而更受摄影师的喜爱,也更易营造温暖的气氛。色彩心理定势则与颜色的生理影响相关。晨昏时的低色温与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相关,给人造成放松的心理感受,日间的高色温则有集中力上的加强作用。亮度心理定势则与人类的趋光性相关。相近活动空间中,不同亮度条件下人群活动具有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的视觉心理与建筑外立面照明因素分析

2.1亮度的分布与人的视觉心理的关系

在视觉上受亮度的三个因素影响:(1)分布于表面和对象上的亮度的平滑性和均匀性;(2)亮度应用的主要水平和垂直的平面;(3)水平活动面的亮度水平是相对低暗还是相对明亮。

2.2颜色和色温与人的视觉心理的关系

人对颜色的感知是光源、被观看的物体、眼睛与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在感知亮度的时候,光的颜色对人们的感觉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颜色是视觉系统接受光刺激后产生的,是个体对可见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刺激的主观印象。在建筑外立面照明中,颜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变化,会给人们温度感、重量感、体量感和距离感,比如深色的建筑元素会显得沉重,而浅色的元素则显得轻盈。在夜景照明中,当周围环境或把背景发生变化时,人们感受到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不同颜色的视觉体验会给人带来温度变化的错觉。

2.3不同年龄的观赏者与视觉心理的关系

(1)可见度。人的视力是可见度的关键,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大,普通视力的人需要更高照度水平和最适宜的视觉任务对比来获得最佳视觉性能,可见度的对比效果越清晰,则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光影的对比效果若虚实相生,则具有含蓄、典雅及变幻莫测的视觉心理。(2)视功效特性。视功效与视角和周围环境有关系。由此会产生明视觉和暗视觉,从亮处到暗处,人的视觉阈限下降,在30-40分钟后视觉阈限才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从暗处到亮处,大约1分钟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年龄大小是适应长短的重要因素。(3)视觉满意度。视觉满意度是属于心理度量范畴。照度是视觉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让全部观赏者都认为满意的照度是不存在的。青少年的视觉敏锐度、适应性调节能力与老年人相比更高,在普通照明标准下,青少年对建筑外立面照明的视觉满意度较好,会形成一种醒目、期盼、愉悦的视觉心理,而对于中老年人对形成警惕、深邃的视觉心理,产生眩光的视觉效果。易给人以压力感,反射率低的环境中更易有安定感。

3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照明设计方法——以酒店大堂为例

3.1整体性的照明设计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要具有整体性,照明能够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不同情绪和体验,能够引发人与空间的层次性思考。因此酒店大堂照明的设计的重点要在整体性环境照明上,通过整体性的环境照明可以让整个照明设计更有系统性和组织性。一般整体性环境照明具体表现是客人和天花照明的逻辑空间中,主要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光源、与环境契合的灯具,特定的色温等等,使酒店大堂的环境照明趋于整体统一,又有鲜明的层次结构划分。

3.2照明设计中光源的选择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照明设计对于光源的选择有规范的要求,一般的设计师都会选择比较美观、艺术性较强的灯具作为光源,但是这种选择模式很容易导致灯具的形式和环境不匹配。比如床头柜应该一边一个台灯,天花板就要一个吊灯,但是三个灯具的组合很难把握,营造的气氛效果也不好,甚至会造成光源过强,能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照明设计中光源的选择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空间作为基础进行设计,比如酒店大堂的功能区域、主体色调以及材料等。每一个酒店大堂的内部空间都不相同,灯具反射器的角度也不一样,空间比较矮小的大堂可以选择粗糙的反射镜面,营造干净的效果。

3.3照明设计中的色温控制

基于视觉心理学酒店大堂照明设计中的色温控制直接表达一种情绪效果,客人可以根据情绪效果选择自己的状态,有的色温过冷,整个大堂就会显得非常冷清,但是冷色温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有的色温过高,就会显得大堂比较高雅,柔和的色温让客人更有亲近感。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色温控制要根据酒店的具体风格进行确定,针对客户群体的视觉心理需求进行色温的选择,切实的提升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水平。

结束语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在物质层面上已经有所提升,在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也必不可少。灯光照明给人带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属于精神层面,它的设计也必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今后我们在设计室内居住环境时,能够更多地考虑人们的视觉心理感受,充分理解照度的特性,搭配适度的冷暖光源和舒适的光影效果,一定可以创造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梁楠.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J].速读(上旬),2016(10):310.

[2]喻里遥.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入[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7):87.

论文作者:俞一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视觉心理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俞一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