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徐艳玲

“寓教于乐”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徐艳玲

河北省魏县第四中学 056800

摘 要:初中政治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发掘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关键词:政治教学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及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共同创造一种快乐详和的气氛,使学生轻松输快地接受知识,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开阔思维,体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和提高能力带来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应如此。但是长期以来,认识不到位,不少人认为政治课教学可有可无,人人可当,其实用性远远不如数理化。因而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很低调,甚至是听而生厌、望而生畏。对此现状,结合新的教材改革的要求,如何才能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重新树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教师应该疏理出教学主体的点、线、面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同志往往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好所学内容的“点、线、面”,而没有对教与学的主体——学生进行认真而细密的分理,过分强调整体的共性,而忽视了局部与个体的特性。表现为教学对象的无针对性,面对所有学生笼而统之,不问其思维特征、记忆能力、学习基础等,搞所谓的“全线出击”、“全面开花”,无的放矢,使得有的学生久厌其烦,对所讲内容茫茫然。结果事与愿违,造成尖子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的成绩皆提高缓慢,最后不是共同进步,而是共同原地踏步,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谓分理出教学主体——学生的点、线、面,就是将学生按其理解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基础等加以组合排列,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做到由“点”(某个学生)带动“线”(这一类的学生)再延伸到“面”(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孔子曾主张“因材施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能告诉他高深的学问。这一“分类教学”的主张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一贯推崇的教育思想。当前,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顺利地走向成功和成才之路,我认为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学生的智能水平,可以把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B类学生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和归纳能力,成绩尚可;C类为实际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把教材分为易、中、难三部分,让学生人尽其才、人尽其力,激发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皮亚杰说过:“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级度的不符合时,兴趣最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讲究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的策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不断受到鼓励和帮助,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借助幽默故事升华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个优秀的政治课教师,就应该善于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善于运用课堂艺术,课堂艺术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学生就会减弱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原来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生感觉对政治课有兴趣

据有关人士调查,90%的中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课程。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的思品教学为何不可以更新呢?我曾经在课堂上使用过“挑战教师”、“小品表演”、“趣味知识竞答”等节目形式,也曾用过“师生换位”、“辩论会”、“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们分角色表演了日常生活中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与可悲可叹的“老仆人、老佣人”角色,展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独生子女问题。在举行“百家争鸣辩论会”时,我改变了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财产的继承等问题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所学知识“审判”了利用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厂商,也因此诠释了中学生的思想境界。若条件允许,在教学中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运用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材料,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在学生的惊叹、感慨中,在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中进行,使学生从最不喜变成非常喜欢政治课。总之,“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这将是中学生发自肺腑的感叹。

论文作者:徐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寓教于乐”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徐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