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疯狂奔跑之后_阿里巴巴论文

阿里巴巴:疯狂奔跑之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里巴巴论文,疯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云有一句话说,三年才能成为一个阿里人。据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邓康明的回忆,当马云知道他已经在阿里巴巴待的时间超过了三年时,很兴奋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回你知道为什么我要规定三年这个期限了吧?”邓康明打了个比方说,就像进庙念佛经、进道观又要换一种经念一样,对企业文化了解的过程也就是适应的过程,而总是要念经好几次后,才逐渐悟得正道。

核心价值观的量化考核

从马云创业的小团队到如今的阿里巴巴数千名员工规模,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强烈的企业符号,并且对每个员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里巴巴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像我这一批刚过三年的,算是阿里巴巴的‘中人’。”邓康明周围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人”,以他为代表的“中人”担当了从阿里巴巴的“老人”手里平稳地把“六脉神剑”交到新人手里的任务。“我们有时候要跟新人解释,为什么阿里巴巴的做事方式是这样;有时候要跟老人沟通,是不是新人的某些思考方式代表了时下普遍的新潮流?”B2B人力资源部资深总监郑璐八年前就来到阿里巴巴,她亲历了阿里巴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到五个子公司并行的集团化运作之路,“我曾经开玩笑说刚开始有点儿像丐帮,提棍就上;现在人也多,事也多,我们就在考虑得摆个‘北斗七星阵法’。”

核心价值在企业内部体现在细节之中。每年夏天,阿里巴巴公司的门口会放一个冰柜,里面装满了冷饮。公司内部规定,每杯冷饮一元钱,收钱的小盒子放在冰柜的角落里,是否付钱完全看员工的自觉性。另一个细节是在前台旁的复印机上有一张小卡,上面写了详细的操作步骤;遇到故障时可以联系的人和联系方式;另外还有一行内容是:如果你复印的是私人文件,请自觉投币。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层都明白,诚信和信任是这个公司的基本色调。

如同润物细无声,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对每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50%”考核体系。阿里巴巴通过绩效考评的方式让“六脉神剑”挂钩薪水,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会被分成KPI的考核标准。六脉神剑被设定了不同的分数等级:分数分别为2.5、3、3.5、4、4.5、5。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成为影响薪水的因素。

比如,话务员的工作是每天接听电话。客户第一的理念就是,话务员需要完整清晰地回答客户的问题。如果员工做到这一点,就能拿到3.5分。如果话务员不仅仅解决了问题,还提前告诉客户,在这个动作之后,可能会出现其他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提前预防,则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服务客户”的理念,那么这个员工就可以获得4分。这些分数与员工的薪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邓康明称,在阿里巴巴,有50%的业务分数,还有50%与价值观相关的分数。这些分数的总和就是员工的薪水。

严格的制度不仅体现在薪水考核中,据阿里巴巴市场部员工陈智铭介绍,部门之间对某个任务的执行和时间节点都有明确指向,“部门之间项目的交接也非常明晰,绝大多数的项目执行情况都可以在内网上查到,只要点开这个任务,就可以了解到已经走到哪个环节,现在哪个人手里,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可以收工。我们曾经在培训中就建立起这样一种习惯,一个清晰的指令包括when、what、who,否则就是一个无效指令。”

此外,还有八天之内的项目与八天之外项目的区别,如果是八天之内可操作完的流程性项目,就相对简单,要求的是严格按照程序的执行力;如果是需要八天以上时间的大变动和新议题,则是要通过经理级以上向高层会议进行提案,经过周密的讨论之后再进行。强调密切合作,寻找分歧中的最佳解决方案,并且面对难题能够协同解决。这些都是阿里人的特色。江南春曾在私下对马云艳羡不已,“马云在公司内部体系建立很完备,层层下去,职责和权力很明晰。但现在分众却很难办到,这需要时间。”

“组织文化的阶段性是一个客观规律,试图超越规律,让企业保持‘40岁的年龄、20岁的激情’是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马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挑战,引入卫哲和曾鸣这样的跨国公司派和学术派,是马云为尝试管理“创业文化”与“大型组织”之间矛盾的一种努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刘胜军博士说。

阿里巴巴不同部门之间的企业文化认同比较

管理更多的是艺术,引导员工行为不能单纯依靠考核体系,更多要依靠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在刘胜军看来,随着企业规模增大,马云感觉到了靠自己来牵引整个组织越来越力不从心,于是采取把价值观量化的考核办法。“他看到问题,却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真正的出路在于,马云需要在组织的各个层级培养出更多的‘马云’,不断复制出企业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身体力行者,而非诉诸数字化的灵丹妙药。赋予价值观50%的权重,这种过度关注价值观的做法也可能导致企业游离‘绩效文化’之外,而绩效才是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根本法则。”

拥抱变化

阿里团队有个奇怪的现象,大家出去吃饭都是AA制。“刚开始和几个同事一起到外面去吃饭,想埋单却被拦下了,然后就见每个人掏出自己的钱包,自己付自己的。”陈智铭坦言他刚开始时觉得很奇特,也挺不习惯,后来也就自然了。

对此,邓康明的解释是:“你可以看到在很多跨国企业,大家一起吃饭都是由职位最高的那个人付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下属请客的话,容易滋生腐败,而且跟他的团队吃饭,不能个人付费,不能让团队的忠诚度建立在对领导的个人崇拜上,而是要以‘公司’的名义向大家表示关怀。但在阿里巴巴,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人,没有高低区别,所以大家都要出自己的一份力。”他认为在这种简单的付账形式背后,蕴涵的是跨国企业中大家都是employee的关系,而在阿里巴巴,大家都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

从最初的B2B到现在的“达摩五指”,家里的人多了,处理的事情也多了,媳妇、女婿、妯娌和孙辈都进来了,从一开始的“三口之家”到“四世同堂”,沟通也不像原先那么简单了,这无疑对阿里巴巴的文化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阿里巴巴在它独特的企业文化方面是同类企业中的独行者,它只能自己反思,自己创新,“但是阿里巴巴把员工视做兄弟姐妹的观念不会改”。

但另一方面,这种强调“一家人”的企业文化也使公司对于员工的直接授权比较低。比如,处于基层的员工基本上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自我决策的空间比较小。而处于中层的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决策权不明晰的问题。

按照Denison教授的企业文化模型理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授权低,但是人才能力较强,那么员工很容易流失。特别是在阿里巴巴股票兑现以后,如果员工的参与性低,那么一旦企业产生变革,仅凭员工被动式的跟从,就不能真正主动地拥抱变化。最终,当组织拼命往前跑时,整个系统就可能有脱轨的危险。

在我们的观察中,尽管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非常明晰,部门配合也非常密切,但协调和整合的表现并不充分。比如说,组织内部高层与基层的协调是否协调,对于不同的部门之间的目标是否一致,自己部门的目标与其他部门的业绩目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由于在阿里巴巴内部,子部门的独立操作性比较高,因此子部门之间的互相协作能力并不突出。

而实际上,如果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非常深入人心,一直有行动和口号的倡导,但是如果企业的协调整合能力不高,很有可能存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落地”到实际管理行动中的问题。由于文化因素往往难以度量,往往可能产生不公平和不透明。这对于一个正在迅速扩张的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潜藏的隐患。

标签:;  ;  ;  ;  

阿里巴巴:疯狂奔跑之后_阿里巴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