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韵律舞蹈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论文_吴桐

谈韵律舞蹈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论文_吴桐

吴桐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充分注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低段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培养音乐学习兴趣为主。根据低段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将教材化难为易,进行直观动态式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关键词】韵律舞蹈;音乐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2-04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生的需求,因此运用律动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它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育对我国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律动将小学生的心灵与肌体统一在情感体验与表现过程之中,对于提高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互动的律动,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传统音乐理论技法得以简化,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在音乐表现上更具多重性和多样性,激发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创造思维,教师应给小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律动的机会。在欣赏歌曲时,鼓励小学生用自己比较善于表达或喜欢的姿势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曲子的理解。然后用这些动作串起来编排小舞蹈,激发小学生从小培养音乐作品情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含义。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投入或精神不太集中,教师也可以对曲子的形式、种类做出及时调整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小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参与律动。但这种律动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形象、情绪吻合就可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闻乐起舞的律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律动在应用时变化丰富,方便快捷,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好奇,并能启发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律动就是运用人们的这种天性,让小学生“闻乐起舞”,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对节奏的敏感性最强。同样,律动所表现的第一要素也是节奏。可以说音乐节奏主要体现为时间运动形式,而律动则将节奏的时间运动形式转换为空间运动形式。因此,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学会律动,要学会感知音乐节奏,要体验节奏变化所产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从艺术的本质特点上看,律动作为音乐与肢体运动的结合体,其根本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纯粹的音响感知与身体运动,而在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外部身体运动的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听音乐表现律动就是引导小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出自本能的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在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例如:在《拍皮球》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语言。“花皮球,真可爱”,可用拍手表示喜欢的心情。“你拍拍,我拍拍”可做摹仿拍皮球的动作,活泼可爱,极好地体现了这首歌曲的音乐语言。

三、听、动体验的律动,升华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律动中有助于小学生塑造音乐形象,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像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听到音乐后引导学生此音乐描述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由此想像到什么,内心是如何感受的。律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例如:做《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上行、下行、平行的旋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在跳《小猫舞曲》,小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舞蹈瞄呜,一只可恶的小老鼠听到小猫的叫声吓坏了,拼命逃,你们听,小老鼠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上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追上来了并画出上行箭头。小老鼠没处躲,又往哪逃了,老师弹奏一段下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花猫在追。小老鼠在地上逃生画出下行箭头,老师弹奏一段平行旋律,让学生感受到小老鼠被抓到了,小花猫高兴地跳了起来生画出平行箭头。小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旋律走向上行、下行、平行的概念并在活动中用即兴的动作或手势表现出来,甚至还能运用线条或图画画出来,小学生们用自己的意愿表现了音乐形象。整个过程都要由小学生自己感受,自己看,自己做,老师只是起到在前面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律动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小学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呆板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使小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轻松。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律动起到提高小学生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意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儿童趣味音乐律动. 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2009年版.

鲍贤琨编曲.幼儿律动音乐.江苏人发出版社.1982.

论文作者:吴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谈韵律舞蹈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论文_吴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