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价值论文

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价值

王晓莉,汤怡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关医院 手术室,江苏 宿迁 223600)

摘 要: 目的 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在人性化理念干预下的优势。方法 选择90 例老年下肢骨折病患,将其中45 例归为观察组并强调手术室护理的人性化,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 评分降至(41.88±3.86)分,SDS 评分降至(46.23±3.65)分,同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理念作用下需将护理服务提前至术前准备阶段,强调对老年病患的主动关怀与心理疏导,降低负性情绪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关键词: 下肢骨折;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老年常见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骨折为例,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骼脆化,在遭受外力撞击后容易出现骨骼折断现象,其中下肢骨折最为常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行走能力[1]。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理想方式,但多数老年病患担心自己身体体质无法适应手术操作,害怕术中出现危险、担忧术后恢复状态不佳,而出现怀疑、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其生理与心理方面对手术的准备不足会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2]。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强调对老年患者的有效关怀,在人性化理念下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提升手术安全性。本文以对比形式观察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17 年4 月至次年9 月收治的下肢骨折住院病患共90 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20;年龄区间处于62-85岁,平均(73.11±4.19)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区间处于61-85 岁,平均(73.25±4.08)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下肢骨折后48 小时来院接受手术治疗。对术式知情、自愿接受手术。剔除标准:患严重肝肾疾病、肿瘤、伴其它部位骨折者。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下肢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预先准备好突发事件急救所需器材,制定护理计划,协助完成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调护理操作中的人性化理念应用,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在查房过程中了解患者对手术的疑惑并耐心解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隐瞒的基础性疾病,告知其全面了解其身体状况是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保障。术前查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情状况,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3]。告知患者手术的操作类型、操刀医师、成功率等,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疑虑与担忧,通过手术成功案例的列举让患者缓解情绪负担。评估患者精神状况、基础疾病、手术耐受力、体质等。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以温柔的态度与患者展开沟通。

一九四二年四月,美军杜立特率领特别飞行中队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轰炸了东京、名古屋,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鬼子判断轰炸本土的16架轰炸机是从衢州、丽水一带的机场起飞的,决定摧毁这些空军基地,于是爆发了“浙赣会战”。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 检验。若P<0.05 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1.2.3 术后护理:主动为患者将身体暴露位置穿好衣物并注意保暖。将皮肤擦拭干净,强调鼻管的固定以及伤口的保护工作[4]。通常手术室温度略低于室外,因此需注意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时询问其是否需加盖一层薄被。在患者麻药逐渐消退、意识逐渐清醒后,向其讲解手术的成功性,并恭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待病情基本稳定,应主动向患者讲解下肢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若患者存在明显疼痛感,可采用轻轻按摩、热敷、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并转移注意力。

1.2.2 术中护理:由手术巡回护士将患者接进手术室,在进入手术室后,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对温度和湿度的特殊要求,适当为患者保暖。向其讲解各类手术物品及器械的用途,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其摆放好适宜体位。若手术过程中存在侵入性操作,需提前告知并安慰患者让其不必担心,强调心理建设准备。待患者麻醉药物开始起效后,考虑到老年病患肌肉较少,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可在骨龙突出位置垫一块减压垫,避免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压力性损伤。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财政局认真贯彻省、市法治建设部署要求,创新实践“六位一体”举措,着力加强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

南通一些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跳马伕等可以借助于其雄浑的气势、整齐的节奏等表达守土有责、勇敢无畏的意识,而通过演绎钟馗嬉蝠则容易使人在亦庄亦谐的氛围中感受到民间对惩恶扬善、四季平安的期盼。而海安花鼓、十番锣鼓等可让人在享受各种感官盛宴的同时体悟不同文化相互包容借鉴学习的积极意义。

为了评估管长对纸瓦楞管的影响,选用压缩速率12 mm/min的正五边形纸瓦楞管分析,其吸能特性参数值与轴向压缩载荷-位移曲线如表4与图7所示。X向与Y向正五边形纸瓦楞管在管长为110 mm时,初始峰值载荷、平均压溃载荷皆最高,管长过大反而引起承载力降低。由于纸瓦楞管的承载面积不变,管长的增加使得管的可压缩距离增加,X向纸瓦楞管与Y向纸瓦楞管的总吸能、单位面积吸能、行程利用率都增大,但由于结构总质量也增加,比吸能变化不大,管长为110 mm时纸瓦楞管的比吸能稍优。

1.3 观察指标[5]。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焦虑及抑郁程度判定下,观察组护理后分数下降程度更大(P <0.05),详见表1。

表1 情绪评分对比表(分)

3 讨论

下肢骨折在老年群体中并不罕见,骨折后身体承受的疼痛感以及行动上的限制性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明显负性心理情绪,表现为烦躁、焦虑、对治疗存在疑虑等等,影响康复效果。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其重点在于协助主治医师完成手术并保障手术安全性。因此除了手术室常规护理操作外,需考虑到老年患者对死亡的恐惧程度更深,在护理中加强正确的引导,让患者了解下肢骨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避免由于过于紧张导致其出现术中应激反应造成手术危险。

人性化护理模式也被称为以人为本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更主动性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减轻环境变化、病痛折磨、心理压力所致不适感。考虑到患者的实际需求,从各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舒适,减轻身体及心理双方面的不适感,避免患者感到无助、孤独、焦虑、恐惧。随着医学思维的进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逐渐升高。人性化护理让患者面对陌生的手术室环境不再一味地感到恐惧与排斥,而是在护理人员的鼓励下正确面对下肢手术,减轻心理负担,避免心理压力过重导致耐受力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手术室中,巡回护士在人性化理念下应将护理工作提前到手术前一晚,对患者展开积极沟通,安抚其不良情绪。用礼貌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其专业性,从而降低对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疑虑。以自身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惑,不少老年病患担忧自己身体素质较差无法顺利完成手术,术前存在明显紧张情绪。巡回护士应与此类患者加强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是否具备接受手术的条件,安抚患者,让其做好手术准备。在手术室中,由于环境的陌生性会造成患者出现明显孤独感,此时应强调与其沟通交流,简单介绍医疗器械设备的用途、主治医师、手术成功率等,直至麻药起效。在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后,应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的成功性,缓解焦虑状况。整个护理流程在人性化理念下均更强调对患者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的安抚。

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其切实护理需求以及对护理的各项要求,更重视护理服务的主动性。对患者展开真心关怀,让其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同时,在主动关心下减轻患者的疑虑、担忧与恐惧等不良情绪。术前令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率,保障手术的顺利安全实施。本次研究中人性化护理下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显著控制,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6):177-178.

[2]刘利英,张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0):180-181.

[3]吴艳.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2):107-108.

[4]陈海玲,邓金霞,江国英.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3):187-189.

[5]熊细梅.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258-5259.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226

本文引用格式: 王晓莉,汤怡.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35+337.

标签:;  ;  ;  ;  

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实际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