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维形式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维形式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维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科学论文,思维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科学大体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现代管理的发展历程。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三阶段法”未必能概括其全貌,但这已能够帮助我们从中分析一些问题。

纵观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出,辩证思维是其最重要的思维形式。

1.理论思维使管理从经验向科学的殿堂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传统的管理与小生产的方式是相适应的,它近乎是一种粗放的管理。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迫切需要总结管理经验,并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以规范管理者的日常行为。

泰勒首开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在经过大量的、长期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把它归纳为各种法则、规则和公式,并第一次把“科学”这个词用于管理,尽管当时许多教授们对此感到不满,但他认为“问题的答案不是由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而是由精确的、仔细的、科学的调查所决定的。”为了获得管理中的科学含义,他用三年半甚至更多的时间证明在装料场铲运工作中应用科学方式的重要性,“从事实中发现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尽可能用经验去证明”。其结果是“泰勒制”的推广,使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到三倍。

与泰勒的经历不同,位居高层管理者的法约尔不仅担任过法国中部一家矿业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在法国军事大学担任过管理教授。由于他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因此他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由他提炼的经营六职能、管理五要素、管理十四条原则都是对科学管理做出的杰出贡献,仔细研究他的理论,我们发现其中包含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例如他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对立统一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分工与协作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集权与分权原则”、“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原则”等等。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唯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

2.管理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泰勒对车间管理做了有条理的分析;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管理经验做了深刻的提炼;30年代和40年代产生于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的兴趣的行为科学家,他们把管理看成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综合体,管理理论则建立在心理科学的试验基础之上;另一些人把管理理论看成只是社会学的制度与文化方面的表现,还有些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其内容倾向于模型构造与数学;而一些数学家,他们认为管理主要是对以符号和模型表示的逻辑关系的演算;直到后来,管理系统理论的提出,把管理看成是一个自然、社会、心理、文化、技术组成的复杂系统的问题。

可以说这个发展过程始终是强调管理过程的精确性与强调社会心理行为的不确定因素两种观点之间的“此消彼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每否定一次,必借助于新的知识的出现。科学管理是对经验管理的一次否定;行为科学是对科学管理学派的一次否定;而由于系统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策学派和数理学派又是对行为科学及社会系统学派的一次否定;从某种意义上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对科学管理的肯定,是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而90年代全球范围兴起的比较管理学派、管理风格与文化学派又是对决策与数理学派的新的一次否定,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定量模型与优化技术重新拉回到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对管理效果的作用上。

否定之否定规律描述了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尽管各个阶段的理论差别与分歧很大,但其目标实质是相同的。

3.管理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事物间具有普遍联系性。这一思想在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随处可见。例如泰勒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就得到过不同专业互相协作、加强联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任何一种行业中,适合于某些工作的人,如果没有受过完全不同教育的人的亲切帮助和协作,是不能理解那门行业的科学的。”他把这看成是一条普遍适用的法则。

行为科学学派基于以下的认识:单纯用泰勒制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相反会激起工人的反抗,因为企业的生产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研究社会条件、人的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问的关系。这里体现的普遍联系的思想是显而易见的。

60年代开始流行的系统管理理论则在广泛吸收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它把企业看成是与环境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组成的动态的开放系统。可以说,系统管理理论是普遍联系思想在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管理理论之所以得以发展,离不开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至于每前进一步,必有相应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例如信息技术、现代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控制理论已在管理的各个层次普遍得到应用。管理科学与其它科学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格局。

4.管理理论的发展始终强调动态思想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思想在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管理理论早期的经验学派由于过分强调经验的研究,并满足于一些未定形的结论用来指导实际。孔茨认为:“过分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和未经提炼的解决管理问题的历史是很危险的,这是由于,过去‘正确的’技术或方法在未来的情况下可能不适用。”而在西方国家70年代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权变理论则是动态思想运用的典范,以至于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被认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即“弹性原则”。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企业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管理模式。

决策理论代表人物西蒙采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原则”从很大程度上是从管理对象的动态特性考虑的。他认为,不论是从个人日常生活经验中,还是从各类组织进行决策的实践中都很难找到最优的方案,其中一条理由便是决策对象是变化和发展的,人的价值准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辩证思维是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80年代以来,管理科学的若干原则、理论、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的管理科学朝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不断发展。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辩证思维依然是理论发展过程中思维形式的主流。而作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管理者更应该自觉地将辩证思维的思想运用于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

标签:;  ;  ;  ;  ;  ;  

管理科学发展中的辩证思维形式_管理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