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_杨军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中医医院 甘肃 平凉 744200)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整肠生+谷维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腹胀、腹痛、排便感觉等症状积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适于广泛推广。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抑肝扶脾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310-01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最高,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本研究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我院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将全部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41.26±3.06)岁;病程0.6~5.5年,平均病程(2.05±1.2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41.24±3.04)岁;病程0.6~5.5年,平均病程(2.14±1.28)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显示粪隐血试验阴性;结肠镜或钡餐灌肠检查无明显黏膜异常者;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检查正常;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者;乳糖不耐受病史者;合并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既往精神病史者;近期使用过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药物者;中途退出试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整肠生+谷维素治疗,整肠生每次0.5g,每天3次,谷维素每次30mg,每天3次,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中药方剂组成包括:柴胡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山药2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半夏10克,上述药物用水煎服,分两次服用,全部患者均治疗4周。疗程结束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腹胀、腹痛、排便感觉等症状积分。计分标准:0分:无疾病典型症状;1分:症状轻微或偶有症状(症状出现<2次);2分:症状较轻,症状出现次数在3~5次之间;3分:症状偏重,症状出现次数在5次以上。一般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预后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腹胀、腹痛、排便感觉等症状积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情绪变化、环境、肠道损伤及过敏因素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结肠小肠运动能力改变和分泌异常有关,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腹泻、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多发于20~50岁年龄段之间,且女性患者的发病人数高于男性。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腹痛"、"泄泻"范畴,部分学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是肝强脾弱,因此临床上应进行积极的疏肝健脾治疗[3]。

自拟抑肝扶脾汤方中柴胡疏肝健脾,柴胡中的柴胡总皂苷有助于抑制胰蛋白酶和胃酸分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损伤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疾病好转;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用于脾虚气滞、痰湿困脾引起的腹胀、泄泻等疾病;山药具有助消化和止泻功效,可用于脾虚腹泻治疗;厚朴燥湿化痰、健脾消食;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对于脾虚运化失常引起的腹泻带下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对脾胃虚弱、腹痛、便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甘草具有一定的肠道平滑肌松弛作用,有助于改善肠痉挛症状,除此之外,甘草还有助于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消化系统的刺激;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腹胀、腹痛、排便感觉等症状积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明显,陈军贤,夏亮,等.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6):656-660.

[2]龚俊华.王氏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30-30.

[3]陈丽芳.抑肝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之腹痛腹泻症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7):259-260.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论文_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