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交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林友明

高校校园交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林友明

林友明

浙江大学安全保卫处 浙江杭州 310058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因此,针对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现状及成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创造良好校园交通环境,已成为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交通;现状;对策措施

高校校园是缩小尺度的“城市”,虽然区别于城市巨大系统的复杂性,但在机动化背景下,校园交通问题日趋复杂和严重。

1、校园规模巨型化与区位近郊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纷纷扩建原有校区,拓展新校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扩招需求。但校园规模巨型化导致校园设施物理距离的延伸,鼓励了各类交通代步工具的出现。新建校区占地辽阔、道路宽直,交通组织管理的不配套使得校园内车速过快,威胁行人安全。

2、校园交通活动的阵发性

校园活动主体高校师生的日常出行模式与城市交通有着显著差异,平时的上下课造成了校园交通活动的阵发性,寒暑假的离校返校造成了校园交通活动的潮汐性。因此在特定的时间内疏散密集的、相互混杂的人流、车流,无疑给校园内部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开放型大学面临着诸多临时性的活动,大量外来交通和学校内部交通同时发生,对其进行有效组织也是校园交通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3、校园师生生活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下催生的O2O模式与共享经济极大地影响了校园师生的生活方式,外卖的兴起使电瓶车在校园交通中日渐活跃,而共享单车在便利学生上下课的同时不仅进一步加剧校园内车流量,而且其随意停放,给校园安全留下极大隐患。

因此对校园交通安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有效合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才能保证校园内师生的安全,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现状及成因

随着校园开放和后勤社会化各项工作的展开,各类车辆及人员大量涌入校园,高校校园内车流量及人员每年都呈上升递增态势。给校园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

1、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1)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上的不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在道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够科学。在校园主干道两侧大多设有运动场、宿舍楼、教学楼、食堂等,在上下班(课)、就餐、文体活动等时段人员活动密集、流量大,易引发交通纠纷和事故。而且校园内的道路在传统设计上存在路面窄、两侧岔道口多的共性。近年来高校对老校区道路进行拓宽,但依然难以满足学校的快速发展,校园道路还是显得较为狭窄。且校园内道路一般均难明确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以至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在同一条道路上混行,使得校园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2)校园出入口交通情况复杂。日益开放化的校园加强了校内交通与校外交通间的联系,给师生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时给校园内外交通组织和两者的衔接带来了压力。很多高校校区地处市中心,出入口交通与周边城市交通结合紧密,在与校外交通的衔接上受用地限制而缺乏过渡,高峰时期易积压车辆,导致校园出入口空间拥挤。

(3)校园内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较于城市道路,校园建设标准较低,对校园机动化的增长估计不足,一方面导致目前路面荷载过大;另一方面,停车位严重不足,相关交通配套设施欠缺,致使机动车辆的通行与停车随意混乱,再加上非机动车无序停放,大大降低了校园交通的通行能力,易造成校园内不同交通类型之间的冲突。

2、校园交通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弱势地位

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来,高校作为企事业单

位,其职能不再具有执法权,由此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校交通管理部门不是执法单位,不具备处理和处罚校园内违章车辆的权力,只有交警部门才有权处理各项交通事务。正因法律的缺失,一方面,校内安保人员对违章人员不具备震慑力,驾驶员钻法律漏洞,不服从校内保卫人员管理,强行闯入校园、违章停车甚至超速超载,给校园交通安全带来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造成了处理校园事故时的延迟性,校园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主要是自行协商和交由交通管理部门介入两种,前者适合损失较小的事故,后者在事故处理程序中的延迟会进一步对学校教学、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此外,高校的交通管理基本都是依托保卫部门兼职,管理人员由保卫部门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交通管理培训,管理理论有待提高,管理的力度、深度有待强化。

3、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在交通事故中,人、车辆、道路三者的关系,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校园中经常能发现学生不走人行道、低头看手机不看路或者成群结队在机动车道路中间嬉戏打闹,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对于日常交通行为规范常识的缺乏,更揭示了大学生们想当然地认为“校园内很安全”这种思想上的麻痹。另一方面,校方在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宣传不够。高校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的多,没有真正把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得不够广泛深入,这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现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校园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在充分预估校园机动化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扩充停车场容量,完善交通标识、标牌及引导设施等相关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要认真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全面掌握校园交通安全情况;对内部路网结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校车和交通安全设施、停车泊位设施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及时掌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查找薄弱环节,在源头上预防校内交通事故,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维护校园稳定。此外,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如进行定时交通管制,在上课的前半小时以及下课后的半小时安排专人对主要路段的各类运行车辆进行交通管制;配备动态校园巡逻队伍;加强对进入校园的车辆尤其是电瓶车的监控;整顿校园内乱停乱放行为等。

2. 提升校园交通管理能力,加强与地方执法部门的联动

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安保人员专业的交通管理培训,打造一支理论既懂理论又能管理的校园交通的安保管理管理队伍。同时加强与地方执法部门(交警、城管)的联系与合作,必要时高校可以请求交通管理部门派员帮助处理校园交通问题。对学校保卫部门进行交通管理的业务指导,帮助保卫部门进行校园交通安全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帮助处理校园交通事故,整治学校门口及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员工出入安全。

3. 积极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提升师生员工交通安全防范能力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媒介经常性地进行交通安全和宣传,使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知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班团组织、社团组织等学生团体,举办交通安全相关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趣味性强的活动,寓教于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专家、交警走进校园为师生员工上课,组织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交通管理,实现双向互动,让师生员工对于交通安全的认识更加深刻。

高校的交通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安全稳定,只有良好的校园秩序和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交通管理部门应立足于校园内部交通状况,找出影响校园交通安全的症结,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创造出高校发展所需要的良好校园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春林,戚利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后勤究,2009(6):100.

2、万锐俊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园交通优化策略研究[D] 浙江大学2016:13

3、林臻 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17:13

论文作者:林友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高校校园交通的现状与对策论文_林友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