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车崇武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中医院 554100

【摘 要】目的:分析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58例,分组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为基准。运用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痔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研究组,运用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经实施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后,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混合痔予以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更具优势,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肛门镜压迫注射法;外剥内扎术;混合痔;效果分析

痔在肛肠疾病中较为常见,其中混合痔的比例可达34%,临床治疗方法通常以手术为主。既往的治疗手段以外剥内扎为主,虽然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肛门镜压迫注射法应运而生[1]。鉴于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混合病患者58例,对其实施肛门镜压迫注射法与外剥内扎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1患者信息与方法

1.1 患者的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混合病患者58例,其时间为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分组原则依据患者治疗模式不同均分两组,即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17例、12例,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20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8.72±10.36)岁,经调查后其病程均在1个月至3个月之间不等。参照组中,男患者、女患者分别为19例、10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1岁,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9.33±11.22)岁,经调查后其病程均在1个月至4个月之间不等。将研究组和参照组混合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组间差异呈P>0.05,数据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首先将药物消痔灵液与生理盐水按1:1比例配制,用将盛药的注射器与注射针头相连接,用特制4排带孔肛门镜进行压迫注射,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进针深度合理选择[2]。待进入肠壁黏膜层后,若肌性抵抗可见,需将针头适当退出,之后进行推药,再采取外剥内扎术进行手术。参照组患者则选择外剥内扎治疗,首先做一倒V字形切口,将皮下静脉进行剥离,直至达到齿线附近,之后将游离的外痔提起,利用血管钳钳夹让其与内痔基底部保持对应,使用针线做贯穿缝合,同时配合双重结扎。在此期间,需将残端部分减除,依据切口的状况对缝扎止血予以明确。最后予以患者凡士林和海胶棉,同时予以吲哚美辛栓,在肛门塞入,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

1.3 效果评价依据[3]

经肛门镜压迫注射法与外剥内扎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痔全部消失,降低了术后复发率,表示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痔有明显改善,表示治疗效果有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表示治疗效果无效。

1.4 指标的判定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1.5 数据统计和检验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表现形式以(%)为主,组间行卡方检验,结果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则表示P<0.05。

2.研究结果

2.1 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经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治疗后,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组间差异呈P>0.05,表1为具体数据,如下表明。

表1 肛门镜压迫注射法和外剥内扎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2.2 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肛门镜压迫注射法和外剥内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后为3.5%(1/29),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后为27.6%(8/29),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X2=6.4444。

3.讨论

经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较比既往的外剥内扎治疗,存在以下几点优势,如:①其材质为透明,这样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操作,具有更加清晰的视野;②操作更加便捷,从而使失误率显著降低;③该方法与黏膜下肌组织紧紧相连,在药液的压力下可以加快浸润速度,从而对脱出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复发[4]。④压迫下具有更加紧密的组织结构,少量的药液可以将高浓度作用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将水肿和直肠坏死的症状进行有效规避[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经肛门镜压迫注射法的研究组,其治疗总有效率96.5%与实施外剥内扎治疗的93.1%比对,差异不是十分显著,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前者3.5%明显低于后者的27.6%,组间差异证实后差异呈P<0.05。

综上研究可知,混合病予以肛门镜压迫注射法治疗更具优势,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郭金亮,古丽巴哈依.局麻下胶圈套扎加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4,34(8):61.

[2]王子明,赖象权.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10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25-26.

[3]王子明.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临床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

[4]赖象权,王子明.肛门镜压迫下内痔注射法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1,31(4):22-24.

[5]谢刚.外剥内扎分段缝合加芍倍注射液与外剥内扎分段缝合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11):57-59.

论文作者:车崇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肛门镜压迫注射法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车崇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