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 培养能力论文_张敬联

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 培养能力论文_张敬联

张敬联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关校区 05535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45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得热热闹闹,但是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计算速度大大降低,计算错误率偏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以练习为主要内容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467-299学生易写成467-(300-1)。可以设计一个家长给自己购买衣服的情境:为了给大家留下好印象,昨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299元的衣服,当时口袋里有467元钱,妈妈买了衣服后还剩多少元?一般情况下要先付3张100元(先减去300),再找回一元(再加上1元)列式为467-299=467-300+1=167+1=168。再进行推导,剖析规律:467-299=467-(300-1)=467-300+1=168,299变成300-1,但要加上小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符号(“+”变“-”,“-”变“+”)。减法简便计算的方法是学生难以掌握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设计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算理;通过算式的演算,推导,帮助学生剖析了错误的原因。

二、加强探究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教师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如:给出题目300-(120+25×4)后学生说出解题过程。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并让学生总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最后总结得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遵循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其间学生品尝到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尤其对于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也“跳一跳摘到了果子”,其获得的成功体验自是喜形于色。

三、加强算理教学,促进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

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正是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数学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我们必须倡导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理解算理、建构算法的好方法。

如教学48除以2,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有动手分小棒的,也有直接口算的,并汇报是先把40平均分成2份得20,再把8平均分成2份得4,两次分得的合起来就是24个桃子。因为前面已学习过商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学生做起来很轻松。接着让学生看着分小棒的过程独立探索48除以2的笔算竖式。并展示不同写法。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哪一种写法更符合分小棒的两步过程,并看着分桃过程说说你竖式中每一步的表示什么意思。

在这个练习中,学生以分小棒的直观过程为依托,学生明白先分4个十得到2个十,把2写在十位,再把8搬下来除以2得到4个一,把4写在个位上。学生逐步构建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结构,并在与旧知的区别中辨识新知的关键之处在哪里。在动手操作和课件观察中学生将知识表像逐步内化,形成清晰的算理。

四、重视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

如教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教师出示算数式38+7,问:“这道题,你们能用手中的小棒子算出来吗?”这时,允许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学生想出来如下三种操作方法:先把8根和7根合起来是15根,再把3捆和15根合起来共45根;先把7根分成5根和2根,再把2根与8根凑成十,捆成一捆,接着,把这1捆和3捆合起来成4捆,最后把4捆和5根合成45;先把8根分成5根和3根,再把3根和7根合起来凑成十,捆成1捆,接着,把这1捆和3捆成4捆,最后加上5根得45。这样,手脑并用,从操作过程中获得口算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要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

论文作者:张敬联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激发兴趣 突出主体 培养能力论文_张敬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