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事故处理优化决策分析论文_李灵慧,王珏

电网事故处理优化决策分析论文_李灵慧,王珏

李灵慧 王珏

国网河南灵宝市供电公司 河南 灵宝 472500

【摘 要】电网事故处理最考验调控值班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事故处理过程及结果可反映调控机构值班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管理水平。随着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适时转变思路、有效提升调控人员的事故处理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电网事故处理的优化决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网事故;处理;决策

一、电网运行维护安全的工作系统

一是这套系统不会因为各类大型负荷的转移而发生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二是在一机对振荡环境运行当中,依然能够把母线电压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运行水平,从而有效将振荡影响限制在某一个部分当中,防止其扩散到其他部分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三是在必须移除一机时,这套系统不会对电网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其他影响。在电网的具体运行过程当中,要想实现电网运行维护安全工作系统的完美运行,就需要将受端系统的配置进行健全,拓展其运行的规模。受端系统作为电网安全维护运行的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其占据了整个系统的比较多的负荷量。所以,供电企业要对受端系统进行完善配置,科学合理化地拓展受端系统的规模,从而充分保障受端系统在运行质量的提升和主系统与各项子系统的有效连接,最终使得受端系统内部中的电网维护安全运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故障可以得到及时地排除和解决。目前我国发电单元的主要代表是发电厂,要想实现电网运行维护安全工作系统的有效创建和良好运行,就必须要加强对发电厂的合理监管和规划,具体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同组送点回路发电量必须要要控制在系统总量的百分之十之内,以此来保障电厂连接线路的简洁;二是要避免发电系统当中的每个电源之间产生并联的问题;三是各个外接电源在变电站的规划当中必须要有独立的母线。

二、电网事故处理优化决策方法

1、交流二次电压告警

如果线路保护不能正确动作,处理方法之一是拉停该线路,再操作事故侧的线路停电倒闸至另一段母线,若该线路不具备停电条件,调度值班员决策如下:处理方法1:若可以进行代开关操作,令线路两侧变电站运维人员赶往现场,进行代开关操作,代开关过程中继电保护方案将短时失配。处理方法2:调整该线路保护不带方向的后备保护定值,如零序电流、过流定值、时限等。

终端线路双套快速保护都不能运行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转移或限制终端站负荷,拉停该线路,若该线路不具备停电条件,决策如下:

处理方法1:若该线路有高频保护,牺牲高频保护的选择性,考虑终端线路高频保护投单侧。处理方法2:若该线路两套都为光纤保护,调整对侧变电站线路保护后备保护定值。

2、电网稳定决策

2.1线路稳定接近极限

调度值班员可直接控制受端负荷或控制送端出力减轻线路断面潮流,但此方法一般是在其他手段用尽后才采用。在电网运行中,90%的线路稳定极限为热稳定极限,调度值班员应提前掌握该线路稳定极限的性质,是属于暂态稳定、静态稳定、热稳极限其中的哪一种,再进行决策:

处理方法1:对于暂态稳定或静态稳定要求,调度值班员可以采用在线安全稳定工具实时对全网进行扫描计算,确定在当前电网是否存在暂态稳定问题再进行决策。

处理方法2:若是热稳极限稳定问题,应了解线路热稳极限电流及当前环境温度,常规稳定的热稳极限留有一定裕度,事故情况下,可以按照导线热稳极限电流来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开机方式不满足要求

对于极小开机方式运行的电网,调度值班员应提前做好事故预案,应充分利用在线安全稳定工具对实时电网进行安全扫描,提前做好预控。事故发生时,可根据事故预案及在线安全稳定扫描结果,并征求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对事故后的稳定要求及时进行变更,尽量减少区域限电。

3、电网事故后恢复决策

调度规程要求,线路跳闸送电时,需线路两侧变电站的运行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后,确认设备是否具备送电条件再考虑线路强送电。但特殊情况下,如电网结构可能会进一步薄弱造成事故扩大或线路跳闸导致区域大面积限电时,调度值班员应该考虑线路跳闸后远方试送。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研究并发布了线路跳闸远方试送规定,但暂时还未写入省级调度规程。因此调度值班员在紧急事故下,应充分利用监控平台信号,按照国网公司下发的远方试送规定对线路跳闸进行远方试送,线路试送应优先考虑从大电源侧进行强送。

三、事故处理保护决策案例

案例1:某日,某500 kV枢纽变电站220 kVⅠ段母线6×14TV二次快分开关跳开,Ⅰ段母线4条重要220 kV联络线线路主保护全部告警,220 kV母线保护发TV断线告警异常,经现场检查,未发现TV明显异常,现场运维人员怀疑二次侧电压高导致二次空开跳开,申请试合一次6×14TV二次快分开关,根据现场运维规程,要求退出该TV影响的所有电压相关保护,方可试合一次。

因所有线路保护二次交流电压全部消失,线路保护已经不可靠。如果将所有Ⅰ段母线的相关线路事故停运,线路停运后再依次倒闸运行于另一段,此方法倒闸操作量巨大。且当时220 kV联络线潮流重载,并不具备停运条件,若停运,需限制地区部分负荷,预计总的事故处理时间超过3 h。决策分析:若220 kV联络线不能马上事故停运,线路保护将一直失配,若此时220 kV联络线发生线路故障,该500 kV变电站220 kV部分将全部失压。因此首先需考虑220 kV线路保护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短时单侧退出相关纵联保护的最严重后果是导致线路保护误动。经询问现场天气,告知现场天气良好,调度值班员最终同意现场短时退出该500 kV枢纽站220 kVⅠ段母线上相关联络线的电压相关保护,并同意站内试合TV二次快分开关,试合成功后,迅速恢复了站内所有保护,处理时间10 min。

事故后分析:调度值班员承担了一定风险,但相比厂站全站失压,调度值班员的处理风险更小,将事故后的影响控制在最小。

案例2:某日,220 kV终端厂站A站的AB线路唯一运行的1套高频保护装置告警,220 kV终端厂站A站供某县级市70%的负荷,且无法转走。此时线路无全线快速保护运行,如果将线路退出运行,220 kV终端站A站需事故停电,后果将造成某县级市损失70%的负荷,按照国务院599令规定,将造成三级电网事故。为了避免事故,调度值班员仔细决策后,考虑了2种方案:退出终端站A站AB线路220 kV高频保护,考虑AB线路的高频保护投单侧;退出AB线路两侧高频保护,将B站AB线路距离保护、零序保护调整时限及定值。经询问,当时该县级市天气情况并不好,有打雷下雨情况,若高频保护投单侧,当A站110 kV线路跳闸时,可能导致AB线路越级跳闸,而对于第2种方案,只要110 kV线路正确动作,则不会造成AB线路跳闸,最终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商,采取第2种方案,确保了A站负荷正常供电。

结束语

从事故处理的决策思路可以看出,调度值班员首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对电网运行及稳定有较深的认识,在事故处理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调度自动化在线安全分析工具。同时,在事故处理中,需充分结合电网实际情况,考虑电网事故处理的优化决策方案,并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做到事故处理时尽快限制事故的发展,尽量减小事故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楼华辉.浙江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袁莉莉.洛阳电网稳定预控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戴长春.电网调度智能监控及防误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李鹏.智能电网运营管理风险元传递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李灵慧,王珏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0

标签:;  ;  ;  ;  ;  ;  ;  ;  

电网事故处理优化决策分析论文_李灵慧,王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