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附28例分析)论文_李常城,谢元忠,李慎江,张玫

1,2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3解放军88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4泰山医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8例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5例,CT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物,其中磷癌3例,局部见骨质破坏,周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粘液表皮样癌2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3例,为边缘规则,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骨质膨胀性破坏8例,广泛侵犯3例。结论 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颌面骨解剖结构复杂,含有多种扁骨及不规则骨。各类骨源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均可发生在此处,但其发生率较低。国内外除颌骨成釉细胞瘤影像表现有大宗病例报道外[1],其余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收集了本院近2年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颌面部骨源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颌面骨肿瘤及类肿瘤病变共28例,其中恶性肿瘤5例,分别为鳞癌3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3例,分别为成釉细胞瘤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血管瘤3例、骨囊肿5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2~

65岁,中位年龄42.5岁。

使用GE LightSpeed VCT 128层螺旋CT扫描机,螺旋扫描模式: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调节,层厚1.25 mm,全部数据自动进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应用3D和后处理软件做三维重建。1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造影剂碘海醇(350mg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3.0~3.5 ml/s,延迟时间22~40s。

2.结果

磷癌3例,转移性2例,牙龈来源1例,均发生于下颌骨,CT示明显骨质破坏伴巨大软组织肿块,邻近脂肪间隙变窄,常见肿瘤侵及翼外板。如图(1)。

粘液表皮样癌2例,CT示骨质不同程度破坏伴邻近软组织肿块影。如图(2)。

成釉细胞瘤10例,位于下颌骨8例,上颌骨2例。CT主要表现为颌骨单房、或多分房性骨质破坏,破坏点边缘骨质清楚,有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牙齿,部分牙齿有骨质吸收、缺失。如图(3)。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均为多骨病变,侵及颞骨、上颌骨、下颌骨,均表现为骨质膨胀,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的骨小梁消失,未见明确瘤骨及钙化,骨皮质连续,周围未见软组织肿物。如图(4)。

骨化性纤维瘤2例,CT为下颌骨体部见边界光滑清楚肿物,可见菲薄壳状骨壁,其内密度低且均匀,CT值36.2~48.6Hu。如图(5)。

骨囊肿5例,位于上颌骨2例,下颌骨3例。CT示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光滑,边缘破坏,菲薄壳状骨壁。如图(6)。

骨血管瘤3例:肿瘤发生在上颌骨1例,下颌骨2例,其中2例并有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病变CT表现为颌骨局限性增厚、骨小梁稀疏。病变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蜂窝状肿物,其内可见静脉石,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强化明显。邻近软组织有时可发现索条、小结节状增粗血管团影。

附图:

图1:M 43岁 CT骨窗1b、1c示:右侧上颌骨骨质破坏,软组织窗1a、1d示:骨质破坏周围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侵及右侧上颌窦。手术病理示高分化磷癌,考虑牙龈来源。图2:F 59岁 CT骨窗2b、2d示:左侧下颌骨体部、升支及喙突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及硬化;CT软组织窗2a、2c示:左侧下颌骨周围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较清;手术病理示粘液表皮样癌。

图3:女,46岁,发现下颌肿物8年,图3a左侧下颌骨呈多房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图3b示无明显软组织肿块。手术病理:左下颌骨造釉细胞瘤,部分伴坏死及肉芽肿形成。

图4:女,13岁,下颌部包块5年,图4a、4c骨窗示:左侧下颌骨体部、升支膨胀,骨皮质完整,其内密度增高,呈磨玻璃样密度,图4b、4d示: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手术病理:骨纤维异常增值征。

图5:男,23岁,右下颌部肿物半年。图5a、5b、5dCT骨窗示:右侧上颌骨椭圆形混杂密度灶,邻近骨质吸收变薄,周围无明显软组织影。手术病理:下颌骨化牙骨质纤维瘤

图6:男,30岁,左侧下颌部隆起逐渐增大6月,无疼痛及功能障碍。图6a示左侧下颌骨体部低密度区,可见骨性分割,外侧骨皮质破坏,图6b示:周围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影。病理:下颌骨单纯性囊肿。

3 讨论

颌面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颞下颌关节、颞骨、上颌窦及筛窦的骨性结构等,属于扁骨、不规则骨,各种类型的骨源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均可发生在颌面部,但又因为上颌骨、下颌骨与牙组织有关,该部位会出现一些其他骨组织无法见到的影像学表现[2]。

颌骨肿瘤性病变以良性肿瘤多见,本组28例中良性病变23例(82%)。主要CT表现为病灶区骨质膨胀性改变,边界清楚,由于病变成分的不同而呈高低不等的混杂密度,病灶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影。颌面部良性骨肿瘤大致可分为牙源性肿瘤、非牙源性肿瘤、类肿瘤病变。成釉细胞瘤约占全部颌骨肿瘤1%,为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成釉细胞瘤为下颌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磨牙区及升支区为多见[3]。CT主要表现为颌骨单房或多分房性骨质破坏,破坏边缘骨质清楚,有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牙齿,部分牙齿有骨质吸收、缺失。本组单房性病变3例;多房性病变7例,内见骨性分隔,边缘轻度分叶状。本组中7例CT影像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分房状肿物,属于多房型,征象典型,另有1例表现为广泛侵犯,未见分房样改变,不易与其他恶性肿瘤区分。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骨内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单骨性为多骨性的6倍。颌面骨单骨病变半数为上颌骨,其次为下颌骨、颧骨;多骨病变90%侵犯上颌骨,其次为颧骨、下颌骨、蝶骨、额骨[4]。CT表现分为毛玻璃样型、囊性型、硬化型,组中3例均病程进展缓慢,CT上骨质膨胀,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的骨小梁消失。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颌骨,特别是上颌骨,其他部位少见[5]。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膨胀性无痛性肿物,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有轻压痛,不活动。血管瘤好发于脊柱,其次是颅骨、面颌骨[6]。本组骨血管瘤3例,肿瘤发生在上颌骨1例,下颌骨2例,其中2例并有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病变CT表现为颌骨局限性增厚、骨小梁稀疏。邻近软组织内有时可见散在索条、小结节状增粗血管团。骨囊肿是骨内形成一个充满黄色或棕色液体的囊腔,多见于长骨,骨呈膨胀性改变,皮质变薄、光滑,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本组病例5例,CT为颌骨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光滑,依据菲薄的壳状骨壁做出正确诊断。

颌骨恶性肿瘤少见,本组5例分别为粘液表皮样癌2例,鳞癌3例。CT主要表现为病灶区骨质不同程度破坏伴邻近软组织块影,为恶性肿瘤CT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进一步诊断哪种恶性肿瘤有一定困难,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做出诊断,以减低误诊率。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若发现颌骨光滑肿物,其内呈分房状,无瘤骨和钙化为典型的成釉细胞瘤。非牙源性肿瘤依据边缘是否光滑,是否侵及周围组织,是否有瘤骨或骨膜反应可较容易的将良恶性病变区分开 [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为骨质膨胀,其内骨结构紊乱,但无瘤骨或钙化,骨皮质连续,无骨膜反应,周围未见软组织肿物。根据CT表现可将成釉细胞瘤、非牙源性恶性肿瘤、非牙源性良性肿瘤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四类病变区分,大部分可做出正确诊断,少数不典型者诊断较困难。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后处理技术MPR、VR重建等能准确地显示病变区内的含牙及牙根的改变,有利于颌骨肿瘤的定性诊断,总之,综合病灶部位、形态及密度改变、病变的范围及邻近结构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CT检查可对颌面部骨源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WangEB,LiTJ,YuGY,eta.l Comparative study on histologic type,radiographic pattern,modes of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109 amelo-blastoma[J].JModern Stomato,l 2002,16(4):352-354.

[2] 何银,刘雨成 颌骨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5.1(20):65-66.

[3] 董杰,陈业强 颌骨造釉细胞瘤的影像及病理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496-1498.

[4] 杨本涛,汪卫中,王振常,等.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HR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0):835-839.

[5] Li J,He RG.Osteosarcoma ofmaxillofacial area: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61 cases[J].Clin J Stomato,l 2003:38(6):444-446.

[6] ZhaoH,Xie ZJ,Zhou LX,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Ewings'sarcoma inmandible[J].J Stomato,l 2002,22(2):77-78.

[7] 赵燕风,罗德红,吴宁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2):234-237.

论文作者:李常城,谢元忠,李慎江,张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附28例分析)论文_李常城,谢元忠,李慎江,张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