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学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而阅读教学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有效且便捷的途径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分析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从重视学生主体、关注问题设计多样化、内在联系及难度梯度及等方面,提出问题有效设计的建议,期望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 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引言
目前,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顾明远,2015)。我国的课程改革处于全面深化阶段,已明确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程晓堂、赵思奇,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陈琳,2016)。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课型。而阅读教学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在这些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教师设计任务的类型和难易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设计的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文本材料的字面上直接找到,阅读文本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没有一定的挑战,学生会慢慢降低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分析
笔者在参加各种校内外英语教研活动中对阅读课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1]
这是一篇课外阅读的材料,标题为Western Festivals。文章介绍了感恩节和万圣节两个节日,从definition,time,place及the way people celebrate the festival等方面详细描述。某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一个辩论任务:“Do we need a Chinese Thanksgiving Day?”
教师设计这个任务的目的是想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次梳理和运用,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不理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仅仅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对西方的感恩节了解不多,没有切身的体会,他们的生活中或许根本没有与家人共度感恩节的经历。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况,只是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设计了题目,最终导致阅读教学难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2.问题种类单一
[案例2]
NSE 9A M6U2 If you tell him the truth now, you will show that you are honest是一封信及它的回复,主人公Steve向Diana写信,讲述自己碰到的问题并寻求帮助;Dinan针对他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某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这封信,回答以下问题:Who wrote the letter? Who is the letter to? What did Steve do with the computer? Why didn’t Steve tell him father about the computer? 接着要求学生寻读回复这一文本,完成书本第三部分的填空练习。最后,学生通读全文,补全文章摘要。
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纵观该教师设计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围绕文本信息提取的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所占比列不足,问题类型不平衡,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深层次理解的问题不多。
3.问题之间缺少联系,缺乏主线
[案例3]
NSE 8A M8U2 I was t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是一篇故事情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发展的文章。文章脉络非常清晰,比较容易理解。某教师在处理文本时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以下问题:(1)What was Henry doing when the snake bit him?(2)What was Henry doing when it bit him again?(3)What were the doctors doing when Henry got worse after he went to hospital?
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能把握大意,但这些问题是零散的,只是对文本内容的辨别和提取,缺少一条将问题串起来的主线。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且要充分考虑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多个问题形成一条主线,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更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内涵并提升思维。
三.阅读教学问题有效设计的建议
1.关注学情,把握问题的适切度
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等因素,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阅读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理解文本。
2.设计多样类型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类型的多样化,尽量避免单一化。教师在设计英语阅读问题时要控制好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问题的比例,在保证展示型问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参阅型和评估型问题的数量。如果学生忙于搜寻文本的浅层信息,没有将信息进行概括、分析、判断和推理,很难保证有培养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等较高层次阅读能力的机会。
3.控制问题的广度和梯度
教师在处理文本时要有整体意识和主线意识,任务难度需要有一定的梯度(葛炳芳,2015)。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慢慢增加,难度太低,学生没有什么挑战,就很难保持阅读兴趣的的持续性,如果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于开放,超过学生能力范围,会打击学生阅读的信心,课堂上会出现无人问答的现象。所以,阅读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要有直观性的问题,学生在文本表层就能找到答案,也有要归纳、推理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字里行间挖掘深层含义,体会言外之意。
四.结语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又是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重要课型。教师在阅读问题设计时需要从具体的学情出发,注意问题种类的均衡化和多样性,关注问题之间内部的关联和逻辑,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陈琳.2016.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1)5-6
2.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 课程.教材.教法,(5):79-86.
3.葛炳芳.2015.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4.顾明远.2015.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J].人民教育,(13):17-18
论文作者:曾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文本论文; 英语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品质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