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与社会的全面发展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与社会的全面发展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发展观论文,全面发展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使人的能力不断得到挖掘、利用和发挥,人的需求不断得以满足,人的素质(文化、技能、道德素质等)不断得以提高,以及人的价值不断得以体现和实现。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一、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早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中就已经提出来。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发展更有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而自由地发展,就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幸福和自由。

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认识过程,对社会发展观的认识也付出过高昂的代价。

1.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发展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无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权,进行过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对推动社会发展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但人们仍然习惯于用激烈的阶级斗争的办法去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阶级斗争为纲”成了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因此,毛泽东同志对国内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青年学生高举“造反有理”的旗帜,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被打倒或摧残致死,甚至连知识分子也成了斗争对象。人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张,人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摧残。人的自身利益、人的自由、幸福不能谈,不敢谈,人的自身发展成了禁区。由于人们都将精力投入到政治斗争中,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阶级斗争为纲”不但没能推动社会发展,相反,阶级斗争扩大化,使人的发展受到了摧残,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了阻碍。

2.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结束了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党和国家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虽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伴随而来的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有速度没效益,有增长无发展,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滞后的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贫富悬殊、消费畸型、道德滑坡、腐败滋生、犯罪增加、文化失落、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增长不是万能的,单有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3.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念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成败,社会主义的命运,党和国家的前途如何,人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注意培养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阐明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人的发展是中心。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社会发展是为了人,提高人的觉悟,逐步改善和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邓小平同志这些论述,充分阐明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是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我们必须确立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以人为“细胞”,以社会为纽带而联结起来的不断发展的活的“肌体”。社会发展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它同人的历史命运、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的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激励着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本身的发展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历史条件,决定并影响着人的发展。因此,社会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一个人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发展了自己,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决定的,这是一个双向同步的统一的运动过程,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人在社会实践中改造社会,发展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2.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手段和目的

既然人和社会是互相决定、互相促进的,因而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方的发展,都必须把对方的发展作为目的,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同步发展。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就没有基础和条件;同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恰恰是社会上无数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结果。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发展去实现,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人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但是,从历史上看,人和社会之间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实现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仅仅表现为社会发展的手段,伴随着社会进步的是个人的牺牲,社会的发展成了唯一的目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发展才不仅表现为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且同时又是它的目的。

3.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

人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主宰,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等,都是围绕着以人为中心运动的,任何发展离开了人的参与都无法实现。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促使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共产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注:《列宁全集》第6 卷第37页。)偏离以人为中心的任何发展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发展。所以,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及改善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发展及发展程度的最大尺度,因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教育机会,改善医疗保健条件,扩大社会保障面,实行社会公平,搞好社会服务和社会治安等目标,同增加经济总量,提高居民收入等经济目标,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可以使人对于自己的存在状况和价值倾向作出中肯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直面所处的现实环境,确保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面对一切挑战,担负起时代的重任,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三、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我们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1.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全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也难搞好。江总书记的指示,阐明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我们更好地抓好“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的全面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应当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也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没有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就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广泛进行理想教育,用高尚的人生观引导和启迪人们,使人们正确认识自己,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培养更多以社会进步为己任、献身人民幸福、献身祖国富强的新人。通过提高公民个体素质,进而提高民族群体素质,才能达到不断深化人类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的素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教育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到底是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学校教育作基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很难想象的。解放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态度、身心状况主流是好的,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势,一批批“四有”新人从学校走向社会,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建设,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我国的义务教育有法律保证,但还未能做到真正落实,失学儿童还比较多,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教育环境之差,都足以令人触目惊心。这些都是与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我们必须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公民的基本文明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爱国精神、身心素质等,主要是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学校在教育、塑造人方面,具有长期、全面、系统、规范的特征。所以,学校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的教育实现了这个目标,人的素质的提高、社会的全面发展就有了保证。

本文1998年3月收以。

标签:;  ;  ;  ;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与社会的全面发展_人的全面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