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钱美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钱美仙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很多地方存在“建得起、修不起、用不久”等现象。如何完善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体制,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的重中之重。

一、类型

农村饮水工程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到农村,分片集中供水工程,偏远地区供水工程2种。

1.分片集中供水工程。分片集中供水工程是各乡镇政府以及联村建设的,这种工程在一定时期内属于准公益性行为,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保证其顺利的运行,才能满足临近农村居民的需求。

2.偏远地区供水工程。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讲,就需要小型的供水工程,其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各种公益流程简单,主要满足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基本安全饮水需要。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

1.缺乏专门负责管理的机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对于建后管理不是很重视,甚至都没有专门的负责管理的机构,这就导致很多建后管理工作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位于农村,条件自然较为艰苦,这样就出现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现象,由于建后管理工作不够专业,就导致无法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长久运行。

3.建后管理措施不当。很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因为没有投资主体,无法在工商部门注册,无法办理税务登记,不能领取票据收费,物价部门无法核定水价和出台收费政策。因而不能计收水费,水厂难以持续运行。

4.老百姓安全饮水意识不高。老百姓安全饮水意识不高也是影响建后管理的关键,老百姓一味的为了节约不饮用安全水,而是饮用井水等,这就导致自来水入户率低,建后管理也相对困难。

三、对策方法

1.统一管理、市场化运作。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建立一个精炼的管理队伍,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机制,在水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规模化经营和内部挖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除了承担社会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喝上真正的“安全水”,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保证企业(农村供水公司)可持续发展。

2.严格资金管理,保证维修基金落实。水费收支是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转的关键。在水费收取上,将每月抄一次表改为每半年抄一次,分级抄表改为联合抄表。分表当月合计用水量应与总表基本相符,否则亏损自负;入户水表总用水量应和当月分表总用水量基本相符,否则由用水户分摊。全年共分两次收费,所有收费一律采用电脑开票。用水户每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缴清水费,到期不缴每天加收2%的滞纳金,并视情节限制供水、直至停止供水。在水费支出上,设立饮水安全工程专账,按比例提取维修、大修折旧费,对维修大修折旧费用专户储存,对日常开支项目审计把关。维修费用开支在500元以下由抗旱服务队负责人审批,在饮水安全专账报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维修费用开支在500元以上由抗旱服务队负责人把关后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审批,由建管局给予60%的补助,所有收支账目每年定期张榜公布。维修基金的落实,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保障。

3.加强水源地保护。水源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供水水质的好坏。因此,做好水源保护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内容。思茅区各饮水工程需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订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进行科学论证,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源的有害物质超标。限制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和思想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保护已建工程水源不受污染;加强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植被,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水源污染;在取水点周围 100m距离的水域内不得游泳、捕捞、养殖水产等危及水源污染的活动,在取水点上游 100m至下游 100m 的水域范围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在水源保护区内杜绝污染企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水源安全。

4.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供水市场化改革。供水市场化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资源等多种因素。政府可利用私营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压力, 提高供水公用事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从国际经验看, 供水公用事业的发展也不是全部私营化或者是市场化, 有一多半国家仍然保持供水公用事业国家投资、国家所有、国家控股。在很多发展中国家, 引入竞争、搞活供水系统的经营权, 是改革的中心内容。工程产权问题是当前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所在。在目前改革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的情形下,对于较大规模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应采取看紧产权、放开经营权的办法。如果产权不是政府的, 所有权不是政府的, 就无法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也会受到影响。此外, 改制中资产评估缺乏规范, 产权出让转让容易产生集体资产的流失, 拍卖所得资金的管理各地差异很大, 难于保证拍卖所得资金完全再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

5.提高供水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供水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供水厂的自动化水平,达到无人值守的程度,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管理成本。二是提高远程监控的自动化水平,将全县所有的供水厂,特别是单村供水厂的工作状态、图像、技术数据(如管网压力、水井水位、清水池水位、流量、电量、余氯、pH值、水的电导率、含氟量等)召测到监控中心,坐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实时掌控全县所有供水厂的工作状态,并且还可以在监控中心发送指令,控制各水厂各种设备的开启。同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异常情况报警、历史记录查询,报表曲线打印等。实现水厂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这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监管质量,防止漏测、漏检、漏报。

随着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不同,问题及矛盾呈现多样性。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实现人饮安全工程及水厂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孝,孙松林,汪思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节水灌溉,2015,(1): 50-51.

[2]侯志强,杨培岭,王成志,等. 我国村镇供水工程建设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9):79-81.

[3]刘志琪.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赴日本考察访问情况介绍[J]. 给水排水,2014,33(6):124-126.

论文作者:钱美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_钱美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