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日记——搭起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桥梁论文_李志胜

思品日记——搭起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桥梁论文_李志胜

李志胜 山东省昌乐五图街道中学 262400

最近,学校对学生喜爱的科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位列所学学科末位。究其原因,除学科本身特点之外,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有关。如何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倡导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也大量应用起来。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学后反思,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收获、心得。大部分同学处于应付状态,很多同学只是三言两语,不能深入下去思考,无实质性的东西。突然,有一天,我在批阅学案时,发现学生宋文梅的反思写的内容很多,不仅写出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收获,而且给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还写了自己这段时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请求老师的帮助。本来学案留出的写学后反思的留白很少,宋文梅尽量把字写得很小,留白地方也不够用,还有一段文字写到了其它地方。看到她的这篇学后反思,我不禁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学生变换一种形式来写反思呢?何不尝试让学生也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一写呢?于是,我着手设计思想品德课日记的写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日记如何写呢?我先大体制定了思品日记的写作要求,即任何有关思想品德学习的点点滴滴,不受限制,可以是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点、教学方法的应用、学习思想品德的自身感悟,也可以是课内外或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意见建议等。当然,在思品日记写作初期,虽然日记内容和格式不受限制,但刚开始教师就强硬要求学生撰写思品日记,学生难免会产生压力和反感,参与积极性不高。此时要注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同时依据写作情况,将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此外,也可以将思品日记巧妙包装,以错题档案、对各课的定期总结、每节课后的小结反思等多样形式呈现给学生。

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思品日记模式、框架:

今天的学习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学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理解最好的知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明白的或更进一步理解的知识点:______________。

对教师或本课教学的意见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要让学生在养成学习思想品德习惯与进行想法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近思品日记。教师可适当给出一些诸如说说你最爱的思想品德课、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讨论过的知识问题有何不同见解等建议主题,写自己关心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采取了激励机制,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我不仅重视了结果,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付出的一种肯定,也能让更多学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落实行动。具体写作内容:

一、写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日记为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记录平台,并促使其重新审视原先模糊的知识点。有位学生觉得自己对公民财产所有权定义的理解有些模糊,但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实现了清晰的理解:“老师,我一直理不清‘使用权’与‘处分权’的区别,好像‘使用权’中财产的占有权仍属于原主人,未发生转移,而‘处分权’中的财产占有权已发生变化转移,不再归属原主人。”此类日记有助于对思品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学生用多样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含义、分析知识原理,能促进其透过问题表象去理解内在本质,获得一些先前未意识到的知识点新迁移与内在联系。思品日记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分析解答问题的各种得失,有助于增强解答问题的应变能力。有学生在日记中说:“有些抽象的事物在我脑中难以保持或再现,而我只有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才能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过程。我今后应善于捕捉自己解决问题时的灵感,并记录下来,然后再顺藤摸瓜分析,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思品日记是一本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得失成败和经验总结的“活词典”,其中的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的养成、考试总结与反思以及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方法策略等尤为珍贵。

二、写学生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自我反思。由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时产生的喜怒哀乐等种种感受以及对知识的新的认识、理解与思索尽敛于思品日记中,因而它可以算得上一份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若教师能及时给予反馈,其效果将不言而喻。有心理学家提出,日记对学生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始于自身的陈述,而学生呈现于日记里的有关思想品德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及态度,均出于他们的自愿表达,为问题的解决跨出了难得的第一步。

三、写课外的拓展延伸。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但由于时间限制,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无法充分展开。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代表思维的完结,应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动态形成。学生课后时间更宽裕,思维更活跃自由,这足以让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有效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思品日记为“新成果”提供了孕育的土壤,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此外,教师在教学中的预设、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均有可能成为他们课后生成的“引言”。很多同学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篇篇时政小论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品德日记渐渐成为学生倾吐思想品德学习心声的平台,思品日记的写作培养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其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

论文作者:李志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思品日记——搭起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桥梁论文_李志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