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论文_卢明敏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论文_卢明敏

珠海市城市开发监理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依托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进程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速趋势,但是资源短缺问题也随之不断凸显,不仅水资源数量大幅度缩减,水资源纯净程度更是严重下降,再加之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持续上升,则对城市规划中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全面的水资源管理方案,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的理论进行了细化阐述及分析,而后提出了该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实践构想

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就在弹性控制上,将城市吸附现象比作海绵,这不仅形象的阐述了城市运行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更是对城市调控能力的科学诠释。从当前形势来看,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再加之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机遇及挑战,相对的城市发展中各类问题也不断凸显,一旦缺少及时管控,将为城市发展带来相应阻滞性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将城市建设与水资源保护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精准把控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城市资源应用价值,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阐述及分析

1. 提出背景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经济实力的提升是主流趋势,在过去由于缺少对环境问题的正确理解,致使社会发展的侧重点集中在了环境建设上,长此以往,生态环境就会加速恶化,水资源污染问题也会随之加剧,并将消极影响作用于城市经济建设中。从当前形势来看,资源保护及经济建设并不协调,由于长期忽视水资源保护问题使得城市中的湿地及湖泊形态被严重破坏,随着水资源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植被及水生生物的死亡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阶段的必要工程,如果施工阶段缺少环境保护理念,就会破坏地表水及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形态,在其功能优势下降的同时,一旦城市进入雨季,洪涝灾害就会频繁发生,这将为城市生活及生产带来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因此,制定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并将其精准落实到位刻不容缓。

海绵城市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尤其是城市水问题急需改善,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依托完善的方案、措施实现对城市水问题的科学改善,更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现阶段海绵城市理论已经被列入到官方文件范畴中,这就为理论的深化及技术的不断更新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在实践中该理论的应用效果也更加趋于理想状态。但是,现阶段海绵城市理论应用阶段仍旧存在相应局限性,水问题治理阶段工程性措施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而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价值实际上更加广阔,作为生态措施,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必然会为城市水问题及其他生态问题的治理带来积极影响。

2. 理论内涵

城市水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看成区域性问题,应当以全局眼光为主导,对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明确水问题的诱导因素,明确水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各类影响因素纳入重点考量范畴中。通常情况下,城市规划及管理中会涉及水问题治理工作,但是其侧重点往往集中在河道及水体本身的处理上,该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水问题,但是水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及优化,因此,为了精准到位的解决城市水问题,就需要从水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系统功能的深度剖析,实现对城市各类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雨水排放效率,以下沉式雨水排放措施为主导,能够缓解城市径流压力,在径流问题得到科学控制的基础上,水资源的回收效率也能有所提升。而雨水的有序排放,也能合理规避洪涝风险,这将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建设带来积极影响,相对的丰富雨水利用功能,将增强城市的适应及调配能力,实现对城市水问题的有效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实践路径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优化及调整,将海绵城市理论与之结合,能够将侧重点放在生态系统上,通过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及开发,不仅能够提高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更可以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阶段,应当将河网及水系保护纳入重点规划范畴中,针对已经破坏的区域,需要着重修复,促使生态功能逐步优化并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应当根据城市所属区域的气候情况,提高雨水滞纳能力,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创建更为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为城市雨水储存及净化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二、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领

在城市规划阶段,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够为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防洪排涝及水问题处理产生积极影响及作用,因此,城市规划中应当重点强化对海绵城市理论的科学运用,促使其能效作用最大化发挥。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在城市规划中,积极融入生态保护、水系布局、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中;在具体应用中,要综合考虑相应区域的自然特征,考虑以往所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海绵城市理论中所提到的措施进行应用,确保在低影响状态下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系规划、园林建设、城市综合排水系统进行衔接,以系统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2.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问题的处理、洪涝灾害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变化的气候环境。因此可以通过在基础工作比较好的城市区域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来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试点项目中,要充分考虑原有条件,应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对进行试点的项目可以加强市民的监督,让民众真正感受到这种低影响开发理念的优点,通过社会的力量来支持海绵城市的建设,更有效的推广海绵城市理念。

3. 最大限度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要建立在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有效维持原有生态系统对水问题的处理能力,有效保护城市原有河流、湿地等谁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城市水系统、道路规划、园林绿地规划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避免新开发系统对原有系统的破坏,要使新开发系统对遭到破坏的系统的恢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从原有系统保护、破坏系统修复、新系统建设三个方面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

在通过试点证实海绵城市理念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争取取得民众支持的同时,还要通过政策方面的支持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这样才能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应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方面的研究制定工作,如对已经出让并且尚未建设的土地,通过对设计的变更、资金方面的支持等方式,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使其应用更有保证。

结语:

在当今气候环境复杂,城市生态问题突出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理论对解决城市水问题,提高城市对变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中需要这种理念,来净化城市环境。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之际,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同抓共管,需要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李君.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研究[J]. 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00001-00003.

[2]张子民. 浅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 工程技术:全文版:00197-00197.

[3]丁莉莉. 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0).

论文作者:卢明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论文_卢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