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酒文化探析_文化论文

中日茶酒文化探析_文化论文

中日茶酒文化漫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日论文,酒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酒的故乡,喝茶、饮酒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几乎是待客、交往与自家休闲时不可或缺的要素。日本人亦是如此。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文化交往史,在茶酒文化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又有着各自的独特魅力,自成习俗。

中国的茶文化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初作药用,后来入餐,随历史演进,茶成为中国人嗜爱的一种饮料。大唐时的茶专家陆羽著有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他被后人尊为“茶神”、“茶圣”。中国茶分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紧压茶。绿茶中的龙井、碧螺春,红茶中的祁门红茶,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花茶中的茉莉花茶,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紧压茶中的普洱茶和六堡茶等都是经欠不衰的名茶。中国地广人众,饮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蒙古人喝奶茶,藏族人喝酥油茶。世上有饮茶谣:“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大江南北的人多爱去茶馆饮茶,携三五知己,茶亭小坐,闲情荡漾,尽享茶趣,不亦乐乎。中国人惯以茶待客,每有客临门,主人务求做到“敬热茶、斟满杯、勤倒茶”,敬热茶,可以表现出主人热情好客;斟满杯,指主人倒茶时总要把杯子倒满,不倒半杯茶,既显示主人大方,并希望主客之谊如满杯茶一样深厚;勤倒茶,指不断将客人茶杯续满,显出主人殷勤周到的待客之道。

大约800年前,日本的一位和尚把中国的种茶、制茶、 品茶等有关茶的文化传到日本,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日本的茶叶种类比中国少,大体有绿茶、红茶、麦茶几种,绿茶居多,主产于静冈县和京都的宇治,最上乘者名“玉露”,“煎茶”次之,“番茶”最次。日本人待客敬茶习俗与中国人不同。客人至,他们便会端出淡雅的清茶和精美的日式点心来招待。倒茶时,只倒茶杯的2/3左右,他们认为倒满杯,容易外溢,既不卫生也不雅观。喝茶主要目的在于品味,不在量多。如果给两个以上的客人倒茶,他们一般不会倒完一杯再倒第二杯,而是每杯里先倒一点儿,然后再每杯倒一点儿,数次重复后,将所有杯子倒满,为的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水味道浓淡一致。他们喜欢喝温茶、凉茶,中国人没有这习惯。在以茶待客方面,中国人讲究多、热、浓;而日本人却喜欢少、凉、清。

提起茶文化,日本的茶道不能不提。中国人在饮茶的具体方式上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模式,相对随意,不如日本人那么烦琐精细。日本人把饮茶发展成与“花道”齐誉的“茶道”。其目的不在于鉴别茶质优劣、品位味道浓淡,而在于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加强和睦、陶冶情操的目的。茶道用茶系绿茶,色绿味苦,粉末状,称做“粉茶”或“末茶”。沏茶时,先将茶末少许放入碗内,加水,用特制竹刷将茶末搅成糊状再加水至碗的1/3左右即可。此时,主人双手将茶送到客人面前,客人接茶后,一手平托茶碗,另一手轻轻转动茶碗三下,双手捧碗,将茶喝光、致谢,茶道讲究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和、敬表示主人与客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突出平和之意;清、寂表示茶室环境要清净、优雅,陈设简约,古色古香。七则是泡茶的复杂仪式:点茶有浓淡之分,茶水温度随季节变化,添炭、煮茶要掌握火候等。

中国的酒与茶同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中国人请客吃饭,除了准备丰盛的饭菜外,更是大设佳酿良液,劝酒畅饮,甚至逼酒,不醉不归,以示诚心。酒还另有妙用,烦劳一天,适量饮酒,便可化解疲劳,疏通筋脉。古今人物更喜以酒消愁,千古诗篇中,国事家事天下事与酒亲密纠缠,有“诗酒不分家”之说。中国酒类之多冠盖四海,大致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料酒等,具体品种无以数计。单就名酒而言就不下300种。

日本酒类也不少,清酒闻名遐迩,从味道说,有甜辣两种;从等级说,有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种,大概都在15度上下。最有名的清酒有“大关”、“菊正宗”和“富久娘”等,京都的“月桂冠”、广岛的“醉心”和秋田的“太平山”也不错。日本人很喜欢喝酒,尤其在晚上,每天下班后,大都要喝一杯后再回家,直接回家的人也要在家喝一杯。但是,日本人不胜酒,喝的并不多,他们喜欢饮酒放歌,有时表现出日本人的豪放性格,有时流露出凄凄痛楚的浓厚民族色彩。酒的作用更表现在交易场上,饮酒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目的却在谈生意上。

标签:;  ;  ;  ;  ;  

中日茶酒文化探析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