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STS教育促进生物教学改革_科学论文

实施STS教育促进生物教学改革_科学论文

实施STS教育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生物学论文,ST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STS教育的产生起因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出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有的涉及社会,并发展成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科学和技术,需要培养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参加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公民。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率先改革理科课程和教学方法,于本世纪20~30年代提出了STS教育,发展到本世纪80年代,才正式开设出STS课程。如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和香港等地区,开始在理科教学中实施了STS教育。英国开设了《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社会中的科学》、《社会中的物理》等;美国开设了《社会中的化学》等课程。上述STS新课程中设有很多单元,如疾病与卫生、水和健康、人与环境、食物、人口、能源、资源、废物处理、生活中的塑料、家电、信息技术等。也有些国家和地区结合学科教学有选择地增加有关STS内容,把STS思想和问题渗透于现行的理科课程。如香港地区高中生物学补充教材增设了如“艾滋病”、“中国癌症的调查”、“肾衰竭与生活”、“从食物标鉴看食物构成成分”等单元内容。许多研究者认为,把STS渗透或综合进现行的生物学教材之中,不打乱教学现状,这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我国在1985年也曾召开过有关理科教学中STS教育问题的研讨会,并在部分高校和中学开设了《科学技术社会》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生物学教学中也作过探索,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特别是《生物》新教材体现出STS教育精神,为生物学教学实施STS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无论在指导思想、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STS教育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应引起我国教育界人士的重视。笔者经过学习和初步实验,认为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运用STS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对生物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进行深入地探索,促进生物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具有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改革的设想。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拓宽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目前,我国还未正式编写出STS教材,可在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中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进生物学教学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穿插组织单元教学。从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生物学教学的内容:

1.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1世纪将成为生物学时代,生物科学将以领先的地位在物化手段的促进下飞速发展,肯定是“今天的重要研究,明天的技术,后天强大的产业”。世界各国为迎接生物技术的挑战,加强生物学教学,在现行生物学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分子生物学、仿生学、遗传工程、组织培养、环境科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使中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加强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在生物科学技术方面,如花卉、果树、食用菌、药用植物、经济动植物、农业新技术、生物资源开发、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应用。特别是农村中学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和实践。

3.加强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已发展成社会问题,成为全球性的STS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需要加强全民性的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吸毒、人口、优生优育、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二、改革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参与,突出能力培养

STS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参与,认为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的一员,应通过各种程序参与到未来社会生活、生产的发展中去。一般多采用讨论、个案研究、数据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问题的决策能力。

生物学科的结构强调用探究法来教授,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技能,而且会把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和问题解决上去,通过对科学、技术和社会范围内实际生活问题的检验,训练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对价值的敏感性。生物学教学实施STS教育,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与他们生活有关的事物入手,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并且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和充当决策者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学生接受了STS教育后,当他们遇到与科学有关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就有了进行自我适应的可能,就有了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作出决策的能力。

三、生物课与劳动技术课有机结合,实施STS教育

目前,劳动技术课(简称劳技课)已在我国中学普遍开设。劳动技术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强的技能性基础学科。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中指出:劳技课“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有利于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去”。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其中有2/5的内容与生物科学有密切关系。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重视生物课教学与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密切配合”,“生物课要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劳动技术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技术。”笔者认为,生物课与劳技课有机结合,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中学的实践也总结出不少好经验,如有的中学把生物课和劳技课有机结合起来,制订一个统一的教学计划,按农时季节排课,生物课侧重讲授动植物养殖和栽培的基础知识和有关理论,劳技课以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能使学生晓得学过的知识有用,各科相互沟通,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生物学实施STS教育的途径之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四、开设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课,体现STS教育精神

综合科学活动课是中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其宗旨是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质,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蒙训练。在引导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会自己“找路”,进行主动学习的探索。综合科学活动课的基本特性是,兴趣性、探索性、实用性,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兴趣,使个性得到发展,并将相应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上去,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课的内容,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①生物技艺类,如“鱼骨贴画”、“鸟羽画”、“贝雕”、“盆景”、“插花”等,创造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②生物实验类,如显微镜的观察技术、动植物标本制作、形态结构解剖实验、生理实验等;③实用生物类,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以致用,如花卉栽培与扩繁、无土栽培新技术、庭院美化、制作酸牛奶、自制葡萄酒、学会使用血压计、检验血型等;④专题研究类,如生物与人类未来、自然保护、环境污染调查、营养与健康、吸烟与健康等。学生选择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较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掌握研究工作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综合科学活动课采用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初步实验证明,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关资料和参与实践活动,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也开阔了,学生在这个天地里有谈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主要矛盾,提供了新经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实施STS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是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努力学习STS教育的理论和技术,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STS教育问题,促进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为带头学科的世纪。

标签:;  ;  ;  ;  

实施STS教育促进生物教学改革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