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的应对机制论文_李培歌

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的应对机制论文_李培歌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中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我国转型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利益矛盾、政治因素、环境问题、网络事件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而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各项事业机制运行的领导主体,必须将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己任。因此本文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强调了领导干部在对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所必须匹配的应对机制,以使群体性事件得到解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贡献。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素质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提出,我国在社会改革转型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进入了艰深期,经济发展也是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时期各种大冲突,小摩擦不断,引起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为表达诉求或主张,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多是人与人之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从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1]在当前我国爆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无论是一些少数的恶劣的与政府对抗的犯罪性群体事件,还是大多数由于利益冲突而引起的维权和因财产、环境等被侵害、损害后引起的与政府非对抗性群体性事件,都不利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而领导干部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者和发展者,作为我国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代表者,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中、后,做好各种预防、控制、善后处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当前领导干部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群体性事件爆发前,领导干部要具备战略性意识和防微杜渐的素质

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部分决策失误,或者是领导干部的失信亦或侵权而引起的。这时的事件大多是隐性和具有弹性的,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战略性的长远眼光和以小见大的能力。在作出重大决定前,关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所谓战略性的眼光是指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胆大心细,具有长远性的目标,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或者拍脑袋的短板决策,而侵害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不满,最终造成群体性事件。例如厦门的“PX”事件,本来是一项总投资超过100亿的化工项目,投产后更是可以带来800亿元的效益,但就是因为政府的选址不当,没有切身考虑“PX”对当地居民的危害,最终市民们全都围堵市政府,造成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虽然该事件以省政府将该项目迁到福建漳州得到了平息。但是该事件的发生损害了政府的权威,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因为领导干部在进行选址问题时,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战略性的眼光,才导致了该事件的爆发。所以领导干部在作出决定时,一定要多听取各方意见,与人民群众和专家多多交流,关注事件涉及的各个环节,才可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其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防微杜渐的素质,要以小见大,对有问题的事件,早提案,早解决,防止事件扩大恶化。这时领导干部要做到及时预警,准确遏制,制定相关的科学预警机制。对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要提前做好思想导向,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等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事情的健康发展。另外要使预警机制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将这种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群体性事件爆发中领导干部的应对机制

(一)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中,要做一个危机管理者,掌控全局。

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中往往伴随着事件的突发性、范围,规模的扩大性等特点。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成为一个危机管理者。遵循勇敢面对原则、当机立断原则、灵活机动原则[2],对突发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但是形式基本上是雷同的,是由于某一特定的事件为导火索,既而迅速的扩张,形成规模的违法的集群方式。它往往令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了解到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切不可表现的手足无措、丧失冷静,失去原有的判断水准。而是应该端正态度,勇敢面对,沉着冷静,快速的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作出科学的决策。在作出决策时,由于群体性事件,大多是非程序化的事件,所以领导干部要遵循灵活机动原则,对事件作出灵活而又果敢的决定。此外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作出非理性化决策的能力和手段,在事件发生后要及时、迅速的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其规模的扩大。找到引起这件事件的关键环节,将此环节稳住或者断绝,使事态得到控制。

(二)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中要做一个协调者,做好事中控制,亲临现场,疏散群众。

当前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特征之一,就是参与事件的主体越来越多元,有失地农民,有房屋被拆迁者,有受环境污染的侵害者,还有因国企改革的下岗职工等。由于群体性事件现今参与的多元及事件的突发性,以及矛盾的大小,人们利益诉求的不同。这样的群体性事件,组织性和结构性并不能达到当事人所预测的那样的理想状态,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后,找到事件发生的症结,将参与主体按照受教育程度,利益诉求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方法,找准症结解决问题。另外要对人群进行定位,这样才便于领导干部作为协调者,疏散群众。此外在协调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件的关键症结。古斯塔夫•勒邦曾指出在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动因,他说“参与社会事件中的群众,感情无论善恶,皆夸张真率、冲动易变、缺少理智,更多受生物本能影响,有如原始人,易被煽动鼓舞”[3]。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亲临现场或者说是自己密切高度的关注事态发展,及早的找出这只“牵头羊”与他做工作进行谈判,明确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及所要得到的诉求。然后再次作为协调者与涉及该事件的相关人员、部门进行协调。在协调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及个人的领导权威,利用心理控制法,疏散群众的郁郁情绪,其次要具备正直、公平,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在安抚好人民情绪后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真正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衡量标准,给与不同方式的解决与允诺。

(三)领导干部及时解决矛盾斗争,抓住机遇,转为为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及其它形式的传播。我们会发现,当今的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趋于对抗性。人们采取静坐、围堵市委、市政府的大门,阻碍交通等方式,有些甚至与公安机关和相关政务人员,进行暴力对抗。其行为越来越激烈,斗争性也越来越明显,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使人民群众感到了恐慌。而针对这一斗争性越来越激烈,领导干部一方面需要采取依法处置的原则,对于那些具有恶意性的群体性事件,必须依法采取相应的暴力形式镇压和解决,对于恶意反党、反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鼓动者,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拥护党和保护人民,对于这种恶意性非法行为绝不姑息,依法果断的进行处置解决。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需认识到对于那些想要维权的,并无对抗之意的,人们申诉无门才引起群体性事件,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赫拉克利特曾强调“斗争是一切现象之母”[4],L• 科塞在《社会冲突功能》中强调了“社会冲突具有正功能”要将群体性事件看成社会的安全阀,可以缓解和化解矛盾[5]。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是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领导干部在对群体性事件解决中,真正了解到矛盾源在哪里,要看到有斗争可以使问题得到暴露,也是解决人民问题的一种途径,是与人民群众沟通、协调的非正常渠道。可以对事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经验。

三、领导干部要防止事件出现反复性,圆满善后

根据近几年来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调研资料来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具有反复性。一方面是由于引起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不能解决而出现的同样原因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原因的反复性。另一方面是相关领导干部没有做好善后工作,人们的诉求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而出现的结果的反复性。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艰深时期,有些矛盾是避免不了的,也是推动我国改革进步的动力源之一,因此对诱因的反复性的群体性事件的防治,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及时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好疏导工作,防止事件的复发。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做好善后工作,这是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防止器复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群体性事发生后,领导干部要运用心理控制法,及时安抚人民群众的不满,使人民群众平静下来。,另外解决的过程相关领导干部作出了一些允诺,必须予以兑现。因为诚实、正直与值得信赖这是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伦理与道德素质,诚实是领导者应该坚持的行为,其次是正直是指忠于合理的原则,意味着要遵循自己所倡导的方式行动,不为情绪及社会压力所左右。值得信赖会影响领导的有效性,它超越了诚实与责任心。[6]这也就是指领导干部必须,守信,另外在群体性事件中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得到结果。这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内在素质。另外要做一个值得被人民群众信赖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言人,这较一般的其他组织体质的领导而言,具有天然的权威性,本就具有一定的信赖优势。因此相关领导干部不仅要保持这一优势,更要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一优势持续推进。因为它从小的方面看会影响领导的有效性,从大的方面,很有可能不利于政府执行力的实施。要想圆满善后,还需要领导干部重视回访工作,要坚持走访与信访相结合,必要时,可以利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因素,保持着关注,防止事件出现反复性。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普遍性特点,对群体性事件爆发前、爆发中、爆发后,领导干部的应对机制,作出了分析、关注与建议。期望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解决和遏制有所作用,另外也从群体性事件的角度,提出了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响应了十三五规划中关于领导干部的要求,为领导干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储备和锻炼需想匹配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2004.34号文件.

[2]刘银花,姜法奎:《领导科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第168页.

[3]古斯塔夫•勒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56.

[4]赫拉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9页

[5]L•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4-34.

[6]德鲁•J柏林,领导力—研究、实践与技巧,王垒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7]郑振宇,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11(4)28.

[8]肖文涛,林辉,群体性事件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2).55.

作者简介:

李培歌 出生年月:19920524 性别:女 籍贯:河南省汝州市 学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论文作者:李培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4

标签:;  ;  ;  ;  ;  ;  ;  ;  

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的应对机制论文_李培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