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杨春彪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杨春彪

河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污染场地问题是在区域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只有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评价和水文地质调查,才能有效避免污染场地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地质调查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加强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有效减少对污染场地的破坏,合理利用土地。本文主要讲述了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分析了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内容,并指出了具体应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前言: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意识越来越重要,人们也逐渐关注了污染环境质量改善问题,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污染环境地质水文勘察技术的作用,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为后续生产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渐扩大实际应用水文勘察技术的范围,并结合污染环境地质的特点,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水文地质勘察的意义

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现象就是所谓的水文地质,其对地下工程和开采有着重要影响。水文地质活动的探索就是指水文地质调查,在污染场地环境中,调查和了解水质的特征和状况,就是调查各种水文地质的主要目的,从而使受污染场地环境及时得到恢复。

2.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在污染场地环境中的应用内容

2.1勘查内容

具体分析污染面积、污染类型、污染途径以及污染源,有效调查污染场地的历史和现状;

详细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其中包括地下水位、注水分布、流速、流向以及动力;

调查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区域特征和分布状况;

对有效的处置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客观评价污染场地的环境状况。

2.2勘查阶段

详细调查阶段和确定调查阶段是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两个阶段:

调查阶段,对污染场地信息进行组织和收集,确定具体调查污染场地的方法和污染类型,参考相关数据,有效分析具体样本,为详细调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详细调查阶段,应仔细检查确定污染区域内的污染源数据和污染物,然后进行分析取样和污染识别,再评估污染分队,从而完整的分析和调查整个污染场地。

2.3勘查程序

对污染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对地下水和土壤采样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科学建立相应的勘查点,认真落实上述计划;

有效分析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地层岩性;

有效结合实验室实验、采样以及相关的勘探技术;

对污染场地进行风险评估,采用相关污染模拟公式,从而得到相应结果;

设计相应的技术路线,并结合研究成果、经验以及处理方法,对污染场地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2.4技术要点

2.4.1勘察的深度和布置

在识别阶段,需要对地下水监测和土壤采样点进行检测。应设立三个或更多勘探地点在潜在污染地区,另外,地下水污染监测威尔斯至少有三处;

在详细调查阶段,应适当对加密的布局点进行判断,或对用于大规模污染地区的场地网格进行适当分布;

水文地质调查在第一个含水层不受限制时,必须监测到含水层的深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如若承压含水层是第一个含水层,那就必须要考虑井监测,在确定井深时。除此之外,在地下施工过程中,地下施工面的土壤取样应小于五米,根据地下施工面的地下水埋深,取样深度要达到第一个含水层。土壤取样深度在没有给定的井情况下,就不应超过第一个含水层。

2.4.2土壤采样

土壤特征的垂直变化就是土壤取样的需求,在第一个含水层取样时,需要注意以下6个方面:

在正常条件下,科学地设定地面取样点深度,详细研究回填土与土层之间的土层,深度应为1.5米;

建立含水层地下室和取样点,一般建立在地下水被识别为潜在的污染地区;

当层厚大于5米时,在上层表层与含水层之间保持一个采样点,采样点设置在3米到5米之间,而每个采样点的实际位置,需要根据测试结果和实际颜色来确定;

在水表线上设置土壤取样点,这样才能确定施工前观测井的设置点;

当不能完成钻井时,要保证孔的深度不穿透障碍物,并在含水层顶部设置取样点;

在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含水层的第一层污染场地就是水文地质调查监测的重点。如果目标处于危险状态,那么在选择监测主要目标时,为了保证可以同时监测第一第二含水层,就需要监测第二含水层地下水应位于第二层。

2.4.3试验与检测

对有害物质和污染源的排放,要进行特定的分析。另个,分析地下水和土壤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石油化工厂;

分析原始粒状样品、原始砾石土、样品扰动以及卵石样品等,主要分析土壤物理性质;

分析天然含水量、严重度以及渗透系数,并对此再进行分析液体的塑性极限、土壤颗粒、塑性指数、Porosity、有机质含量以及液体指数。

3.具体应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的方法

3.1布置勘查工作量

在调查阶段,为了科学制定相应的采样点,确定调查工作,就需要详细分析转移方法、污染分布范围、污染类型、路径以及程度;

根据上述取样和测试要求进行工作,至少要有三个污染场地的监测或土壤采样点。在正常条件下,有16个土壤样品和5个水样,共21个其他污染物和测试样品,其中4个需要测试物理性质;

要进入一个详细调查阶段,主要在调查结束后进行。这项工作包括测试30个污染物样品,在此添加7个测试,包括13个物理性质样品,2个土壤样品和8个水样。

3.2勘察成果

污染场地上检测污染物的结果。从具体调查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我国对污染物的评价和规定标准可以看出,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场地土壤的污染物主要包括苯化合物、卤代烃、单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其中单环芳烃和卤代烃在具体测试中,有机化合物严重超标;

具体实验研究了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特征。从受污染地区的环境勘探和水文地质构造可以看出,该区属于地下水、粘性土以及有限地下水类型,主要由混合砾石组成,是大气中的地下水钻孔取样层,静态水位埋在4米5左右。除此之外,第四个污染场地在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污染场地渗透性和水浓度较差,其水位分布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在季节的变化下,在该区域揭示的潜水也不连续;

分布试验污染场地及其地面面积的结果。第一、在该地区第三系岩石分布在地下约1米处;第二、污染场地周围地形较高,以上两点是本试验的调查结果。除此之外,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在详细调查该区域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较大的结构变化发生在该区域的第四系岩石上,而屋顶深度却在第三系地层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污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污染场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就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和配置土地。由此可见,调查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是至关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水文地质调查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和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在受污染环境中应用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因此,有必要对水文地质勘查的关键技术、程序、阶段、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明确指出,从而充分发挥出管理污染场地、勘探成果以及分布其工作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建新.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的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6(28):177.

[2]杜风林.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7):22+25.

[3]张斌,陈辉,万正茂,许嘉浩,戴敏,邹卉,李晓璇.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场采样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09):211+213.

[4]龙杰灵.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27.

论文作者:杨春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污染场地环境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探讨论文_杨春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