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战略地图分析_国际化战略论文

一流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一项战略地图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一流大学论文,地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4)02-0010-07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是21世纪影响和塑造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1]。2000年后,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其国际化的加强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也是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高自身应对性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战略性的文件将国际化摆到了大学发展的中心位置。发展大学国际化不仅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促进大学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与资源的必然要求。

       为了大学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大学国际化战略加以探析。目前,对于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单独的项目分析或文献研究之中,系统性、综合化和整合性的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探析和评估还较为不足。因此,本文将对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描述和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和整合研究,并对大学战略进行类型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战略地图方法,对国际化战略的设计、管理和评价进行可视化整合分析,以设计出一个国际化战略地图通用模板。

       一、核心概念辨析

       (一)大学国际化概述

       目前学界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广义上的国际化可以被定义为“将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维度整合到机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中的过程。”[2]国际学者联合会提出的“综合性国际化”(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ization)概念指将国际的和比较的概念融入到整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宗旨和过程中的理念与行动[3]。陈学飞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国际化的教育观念、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国际化的课程、人员的国际交流、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一些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这六个方面[4]。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大学质量的国际认可、大学空间的开放、大学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以及大学理念的创新。换言之,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在教育目标(如人才培养)、内容(如课程)、人员(如聘请外籍教授)和方式(如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国际化。严格意义上,大学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差异。但大学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通过大学国际化来实现。因此,本文探讨的“大学国际化”内涵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致,即将国际的维度融入到整个大学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宗旨和过程中的理念与行动。

       大学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一个新现象,真正新颖的是国际化“在当代大学中所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5]。正因如此,大学在策略制定上越来越感到了“制定国际化活动的战略,并在制定任何战略性决策时考虑国际化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必要性[6]。从2000到2010年,在海外学习的学生增长了一倍[7]。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报告预测,国际高等教育需求将增长四倍,从2000年的180万学生增长到2025年的720万学生[8]。根据2005年国际大学联合会针对高等教育国际维度的全球调查显示,来自95个国家的96%的大学认为国际化会对高等教育带来有益的影响。其中,73%的院校将国际化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3%的院校将其放置在中等优先的地位,仅有2%的院校认为国际化发展不重要[9]。

       在此背景下,各国都积极采取政策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大学也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化进程。例如,新加坡计划在2015年前吸引15万留学生,日本计划在2025年前吸引30万留学生[10]。中国也积极参与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因此,对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的系统性研究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学战略地图概述

       随着大学使命内涵的扩展,高效的战略管理对于大学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推进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提高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战略规划从商业领域被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大学适应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实现大学的使命”,是大学应对国际化挑战的重要举措[11]。然而,大学战略规划和实施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和不衔接的问题,战略地图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被创造的。战略地图是“通过简单明了的形式,对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可视化的逻辑表现”,“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规划描述、管理、实施和评估的工具”。[12]战略地图的创始人开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提出了战略地图的两个主要优势:一是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组织内部关键要素的因果关系,表达了“战略变量和评估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有助于将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结果,便于战略的沟通和传达[13,14]。

       目前战略地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还较少。在大学国际化领域应用战略地图主要有如下优势:有助于解决大学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管理与评价之间不衔接的情况;有助于统一整合实现国际化所需要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从而促进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运作;有助于适应大学的组织特点,促进其整体实力的发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点。大学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智力集中体,“以学术性活动为中心的学术型组织决定了大学独特的组织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松散、灵活而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15]。因此,有效的战略沟通和执行在大学发展中至关重要。本文建立在已有的大学综合性战略地图模板[12]的基础上(见图1),对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了战略地图分析,以设计出一个国际化战略地图通用模板。

       二、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探析

       (一)国际化与大学使命描述

       本节将对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13—2014年评选出的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使命描述(Mission Statement)进行分析[16]。大学的使命陈述体现了大学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和原则,是大学战略制定的起点和大学发展的核心。大学使命是传达了大学为何存在,以及应当如何做来达成其战略目标的描述,代表了这所大学的存在根本、目的与方向。准确而有效的使命表述对内能够凝聚人心,找准定位,对外则代表了一个大学的国内和国际形象,对于大学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50所大学中,有47所大学在官方网站上给出了自己的使命描述。对这50所研究型大学使命陈述的词频分析见表1。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大学最为重要的三个战略目标是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其中,关于教学的各个关键词共提到了41次;关于科研的关键词提到了23次;教学和科研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保存和传播知识,知识作为关键词提到了29次;关于大学的社会服务的关键词提到了26次。这一统计数据与我们认知中现代大学的功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描述是相一致的。

      

       图1 大学战略地图模板

      

       其次,大学在自己的战略使命中特别注重国际化的因素,有25所大学在使命描述中明确提到了国际化,累计达38次。大学对于国际化的陈述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与大学整体发展战略,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目标交织融合的。对于国际化的描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定位型描述,即一些大学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化的大学。有11所大学提出要在教学和科研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成为全球性的国际化大学。例如,剑桥大学明确提出要“追求世界最高标准的教育、学习和研究”。

       二是目标型描述,即一些大学提出要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种手段,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有11所大学提出要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并且利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成果来服务整个世界。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使命陈述是“教育学生,培育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独立和原创的研究;将这些成果用来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三是战略型描述,即较为具体地陈述大学如何通过内容、人员和活动实现自己的使命。在内容上,一些大学提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要面向与世界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以应对世界存在的一些危机;在人员上,一些大学提出要吸引来自全球的学生和教师,以更好地实现其战略使命;在活动上,一些大学表示要与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信息交换与人员流动。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使命陈述是“吸引多样和国际化的教师和学生,支持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学国际化已经逐步成为大学发展中的关键议题。然而,大学国际化并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与大学整体战略密切相连的。因而,对大学国际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大学整体发展目标,即教学、研究和服务三个方面的考量。

       (二)国际化与大学战略规划

       目前,对于大学国际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原因、动力和形式之上,而没有将大学国际化和大学整体战略规划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全面而客观的汇总和评价。本节将针对全球前50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分析,以总结和归纳不同大学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异同。

       全球前50所大学中拥有大学整体战略规划的共有32所,每一份大学整体战略规划都包含了国际化的内容。依据这些文本,可以探寻国际化发展与大学整体战略发展的关系。拥有单独的国际化战略的学校共有13所①,分别以战略、规划、白皮书的形式出现。一些学校的官方网站上还公布了对前一阶段战略规划的回顾,也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由于有的大学既在整体战略规划中有国际化的内容,又发布了单独的国际化战略,共有38所大学有关于国际化的战略规划。本文从大学的三个主要目标,即教学与学生体验、科研和社会服务角度出发,分析了这38所大学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文本中推动国际化的战略。分析得知,大学的国际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紧密地融合在大学的发展目标,即教学、科研和服务之中。换言之,大学国际化是通过教学与学生体验的国际化、科研的国际化和服务的国际化而实现的。正如康奈尔大学校长在国际化白皮书中所说,国际化不应当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通过教学、科学发现和社会参与而产生作用。因此,在大学促进国际化的举措中,可以被分为以教学与学生体验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这三个主题。在每个主题设定的目标下,大学国际化的知识体又可以分为人员、活动和组织措施(见图2)。通过综合38所大学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文本,可以总结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战略举措(见表2)。

      

       通过表2的归纳,可以看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主要发展策略。图3是对其全方位理解的概念图示。从中可以看到,以教学、研究和服务为主要活动的完善和人员(学生、教师、领导者)的发展是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而通过教学、研究和服务三大主题所得到的积极结果,是大学作为非盈利性机构对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影响了其国际声誉。

      

       图2 大学国际化知识体

      

       图3 大学国际化发展策略的全方位理解

       依据表2和图3,大学国际化战略可以以国际化要素的流向和国际化发展重点为维度进行类型学分析,从宏观角度上分为引入型、外向型、拓展型和进取型四个类型(见图4)。

      

       图4 大学国际化类型

       “国际化要素输入”注重从外界引入国际化要素,包括引进国际学生、国际教师、访问学者。例如,许多大学提出要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招募、发展和留住杰出学生和教师,以增强自身的国际化程度。“国际化要素输出”则注重扩展自身的国际化元素,包括增加本校学生、教师国际化经历。例如,大学提出要不断支持和开发学生流动机会,包括交换、实习、暑期学校等。对于研究生和教师,则鼓励和支持其海外流动与合作。“国际化内部事务发展”注重校园内部的国际化的发展,包括以国际事务为教学和研究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研究中心和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等。例如,一些大学提出要将全球事务和地区发展等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增进课程的国际化;一些大学提出要在校内建设新型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以吸引世界一流学者来校。“国际化外部联系发展”包括设置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建设海外校区、特许经营项目等海外项目、通过网络等手段与更广阔的范围分享自己的成果和拓展学校的国际影响与国际声誉。

       下面将针对这一类型学矩阵的四个象限进行简要说明。

       当国际化要素输入与内部事务发展重点相结合时,可以认为是“引入型”国际化战略。举例来说,耶鲁大学非常注重本校课程的国际化,一方面,加强与全球事务相关的课程内容和专业,特别是地区性和世界性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聘用更多国际关系、全球健康、地区研究等领域的专家任教。这些专家教师也同样成为耶鲁大学进行国际化研究的重要学者。同时,耶鲁还注重促进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发展,通过建立博士后项目和种子基金等手段,一方面进行自身国际化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以提升整个学校的国际化程度。此外,该大学还注重将国际化融入到大学自身文化之中,加强学校内部的国际化建设。

       当国际化因素输出与内部事务发展重点结合时,可以认为是“外向型”国际化战略。例如,东京大学通过资金和行政支持为学生提供海外教育的机会,建立一系列项目促进学生交换和暑期学校参与等。同时,该学校注重加强对于国际事务的教育和研究,例如对世界和平、人与自然、环境安全、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教育和研究。此外,还注重在校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发展。例如,该校发展了“科学整合”项目,并建立实验室以推动大学国际化发展。

       当国际化要素输入与外部联系发展重点相结合时,可以认为是“拓展型”国际化战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瑞士的一所理工型大学,该学校注重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吸引,形成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大学。目前该校约有50%的教授为外籍教授。同时,该学校也注重通过外部合作将自己的成果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输出和分享。例如,该学校于2009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设立了科研中心,加强自身国际化的研究与成果输出。

       当国际化要素输出与外部联系发展重点结合时,可以认为是“进取型”国际化战略。康奈尔大学就是采用这种战略。该大学积极通过建立联合学位项目、双学位项目和海外校区等方式促进大学的国际化。例如,2001年康奈尔大学联合卡塔尔基金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大学城内建立了康奈尔医学院卡塔尔分校,将自身学科优势输送到海外。同时,该大学还特别注重扩展在校师生的国际化经历,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能力。例如,康奈尔大学以建立专门的国际事务学习中心、发展富布赖特项目、提供国际旅行基金等方式,支持与国际学习有关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类型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大学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而有所侧重的策略,这些策略往往也是混合使用的。“外向型”国际化强调“面向国际”,而“引入型”国际化更强调“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面向国际”。其共同点有三个:一是离不开全方位的组织保障和支持措施。这些支持措施包括资金、服务(简化的行政程序、IT服务等)和硬件设施(实验室的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离不开国际合作。几乎所有大学都已经意识到,必须通过和国际一流的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三是大学都积极鼓励个人层面和机构层面的合作(包括研究项目、研究机构、研究基金和联合学位等),并寻求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的建立。

       无论是何种类型,国际化元素都必须交织在学校教学、研究和服务这三个主题之中,通过人员、活动和组织三个方面的策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要衡量一个大学是否是一个全球性大学,必须要看它是否积极参与在国际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以及是否能通过这些活动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一积极影响又反过来有助于大学国际化声望和对全球学生、学者和资源吸引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的国际化,形成了大学国际化和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见图5)。

      

       图5 大学国际化发展循环

       三、基于战略地图的国际化战略规划

       依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对大学国际化战略进行理想型战略模板设计(见图6)。这一模板是通过聚类的方式建构在以上38所大学的国际化战略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地图这一战略描述工具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然而,这一理想化图示并不是僵硬的模板,而是需要大学在进行合理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设定后,依据自身的战略资源进行灵活的应用。

      

       图6 大学国际化战略地图

       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国际化的发展有所贡献。在理论上,希望以战略地图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工具对大学国际化战略的设计、实施和管理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同时对目前国际一流大学促进国际化的策略进行综合性整合。在实践上,希望给中国政策制定者和大学实践者一些策略和管理方面的启示,以指导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

       注释:

       ①这13所大学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苏黎世理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东京大学。

标签:;  ;  ;  ;  ;  ;  ;  

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战略地图分析_国际化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