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罗河的污染看世界大河的保护_尼罗河论文

从尼罗河的污染看世界大河的保护_尼罗河论文

关于世界大河的保护问题——从尼罗河的污染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尼罗河论文,大河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流。它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扎伊尔、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九国,是地球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其上游分为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青、白两条尼罗河汇合成尼罗河主流,向北流入埃及境内,在开罗以北形成三角洲,最后分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流域面积达287万平方公里。下游每年6月至10月泛滥,给埃及尼罗河流域淤积大量的沃土。

雄伟而神圣的尼罗河,由南到北,纵贯埃及全境1350公里,为埃及提供了“生命之水”,哺育了埃及人民,创造出了6000年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早在2400百多年前,在游历和考察埃及后曾说过一句不朽的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文化乃是尼罗河的恩赐,埃及是尼罗河的女儿。”的确,埃及的一切都是尼罗河赠给的。埃及人民自古以来就在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他们是饮尼罗河水长大的。因此,他们对尼罗河有着特殊的感情,把美丽的尼罗河看作圣洁而永恒的母亲。从埃及“诗王”艾哈迈德·邵基歌颂尼罗河的诗句中,我们就可看到埃及人民对这条大河的情怀,领略她昔日碧水盈盈,椰树依依,一派袅娜多姿的风采:

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琼浆对我们无比珍贵。

就像在天堂一样,

她的两岸长年葱笼青翠。

她像少女一样丰润,

又像神话中的武士一样雄伟。

在平如明镜的水面上,

闪耀、迸射出万道金色光辉!

……

像龙涎香一样,

她的两岸碧波荡漾,四际芬芳。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尼罗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对埃及和埃及人民来说,无论怎样评价和歌颂尼罗河,都不过分。

埃及基本上是个农业国,过去长期受帝国主义的统治和掠夺,造成了农产品单一和工业落后的局面。英帝国主义自1882年侵略埃及后,利用埃及大力发展棉花生产,为英国的纺织工业提供大批廉价的原料。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埃及民族工业得不到发展,仅有的一些纺织、食品加工、制糖等工业也大多控制在殖民主义者手里。1952年埃及独立革命后,政府不仅进行了土改,加快了农业的发展,而且重视发展轻重工业。40年来,尼罗河两岸建立了不少工厂。由于没有统一布局、规划,更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现在全国有330家工厂向尼罗河排放废水、 废物,使河水受到石油、化学物质、油脂等的严重污染,水质发生变化,河水的含氧比例减少,已直接威胁到鱼类的生存。

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尔纳克神庙和帝王谷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也有像亚历山大、马特鲁等闻名全球的避暑胜地。每年到埃及观光游览的人数以百万计,1992年的游客达300万,旅游收入达30亿美元。 尼罗河沿岸城市中的大小饭店栉比鳞次。尼罗河上的游艇、水上饭店,“水上人家”也在猛增,每天有9000多条游艇及运输、贸易等船只在河上航行。旅游业的发展在为埃及国民经济创造高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向尼罗河排放大量石油污染物和旅游垃圾,形成新的污染源。农作物施用的各种化肥、除草剂、灭虫剂、畜粪等大量有毒的残余物,通过泥土的渗透和灌溉沟渠,也回流到尼罗河中污染河水。

埃及人口目前已超过5800万,其中90%以上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和三角洲一带。人口的急剧增长,使淡水资源原来较充足的埃及变成了一个贫水国,每年缺水250亿立方米。大量的城市垃圾、 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尼罗河,加上向河中倾倒工业废渣,处理各种动物尸体等,尼罗河几乎成了“垃圾河”;成了葬送鱼类等水产品的“水坟墓”。

此外,捕捉鱼苗,使用爆炸物及电笼子捕鱼等也加重了河水的污染。尼罗河中的藻类植物长期得不到治理,其后果也较严重:既摄取了大量河水;又影响了内河航行。

总而言之,昔日美丽、洁净的尼罗河无论是其水、其鱼、还是其岸,今天都已遭到严重的污染和侵害。

尼罗河水的污染可分两大类: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包括各种杀虫剂、除草剂、砷、镉、铅、汞、硝酸盐、亚硝酸盐,各种有机化合物,油脂等污染。生物污染主要是河水中的细菌、病毒、虫类和藻类等。这些有毒物质可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患各种神经疾病,以及肾脏病、血液病和癌症等。河水的污染又会波及渔业资源、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污染。

尼罗河沿岸有140个污染中心, 每个中心又有若干个点在排放工业 废弃物和化学污染物,被杀虫剂和化肥污染的农用水,电站废水等,每年向尼罗河及各水渠、湖泊排放有毒物质和垃圾达5.5亿立方米,其中3.12亿立方米直接排放进尼罗河。大量的污染物无论对人、牲畜, 还是对渔业资源和农业灌溉,都构成了严重危害。埃及政府一份关于环境的报告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的统计,在埃及,由于污水致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达9万人,而实际死亡人数也许是这个数字的数倍之多, 这还不包括因污染而致病的几百万人。可见尼罗河的污染程度及其后果之严重。

埃及政府早在1982年就颁布了保护尼罗河免受污染的第48号法令,规定工厂、企业、旅游单位、住宅以及下水道等除了按尼罗河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水外,禁止随意向尼罗河排放废渣、废水和废气。但该项法令没有被认真执行,其原因有思想认识问题,污水处理设备匮乏等,也有具体的技术困难。有法不依的后果是尼罗河污染日益加重。

埃及环保界的有识之士几年来一直在为保护尼罗河进行不懈的努力。他们从调研入手,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公布尼罗河遭受严重污染和侵害的实情,呼吁政府和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共同治理水污染问题。

去年8月11日,有两位工程师在《金字塔报》上分别撰文, 呼吁国家保护尼罗河,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1、颁布共和国法令,成立一个专门机构, 其职责是制止对尼罗河的各种侵害,认定造成侵害的单位或个人。授权该机构发布有关法令,责成有关方面在限期内按规定的方式去消除侵害,决不能拖延。

2、修改有关使用尼罗河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

3、成立尼罗河保护协会,制止尼罗河上的违章违法事件。

4、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对危害尼罗河的单位、个人进行曝光, 使他们声名狼藉。

当前,埃及各地纷纷成立了保护协会。《金字塔报》国际版每星期日开辟《环境》专栏,全面报导国内外环境保护情况,刊登有关专家对环保问题的述评、对策,以及广大群众的意见等。埃及政府也在积极筹建饮用水净化处理站,污染监测工程,污水的生物处理工程等,并在努力争取国际合作和外援,这使人们看到了保护尼罗河免遭污染的曙光。

为保护尼罗河水,埃及政府和人民已经行动起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从尼罗河的污染说到谁来保护世界大河的问题,埃及尼罗河当然要靠埃及政府和人民来保护。因为他们是尼罗河的主人和使用者。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所创造的文化是属全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那么孕育这文化的尼罗河也是全人类的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世界大河的水资源理应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事。早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就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全世界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的利益共同努力。1992年6月3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号召各国人民联合起来,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于保护世界大河问题,除大河的主权国、使用国政府及其人民应从技术、经验和财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外,在环保方面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既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应当为保护世界大河,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义务。

标签:;  ;  ;  

从尼罗河的污染看世界大河的保护_尼罗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