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朱文明,王继红,朱李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朱文明,王继红,朱李李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宜城 441400)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救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3 实验结果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诊断标准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二是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60分,三是总病程≤6个月,第四是首次发病,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第五是无明显的躯体疾病,无酒精、药物依赖;非妊娠、哺乳期妇女,第六是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无阳性者。实验结果中止标准:不能遵守试验方案者、失访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患者在入组之前患者的主治医生应告知其所用药物并让患者签知情同意书。结果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技术”简化实验获得的定性资料。

4.实验结果

将两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实验组进行PANSS评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利培酮组治疗第3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PANSS阴性症状总分与第1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治疗第 3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和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 1个月末。利培酮组治疗第3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各项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治疗第6个月末PANSS般病理学量表总分和PANSS总分显著低于第3个月末,第6个月末PANSS阳性症状总分、阴性症状总分和第3个月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和综合治疗组间在治疗第3个月末的PANSS各项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第6个月末,综合治疗组PANSS总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到一年后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在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在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方面,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 ITAQ评分比较可见,两组患者治两个月到一年年后随访结束时ITA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 (P<O.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就两个实验组治疗之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经过一年的随访我们可以发现发现,两组均未发现脱落病例。治疗组组三例(12%)复发,但均未住院,经门诊处理后改善,而对照组则分别有十名患者复发,其中八例(32%)患者经住院处理改善,前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后者(P<O.05)。

5.实验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它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不仅如此,这种疾病的其致残率还非常的高。好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抗精神病药物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局明显改善。但是药物毕竟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治疗好患者的症状,尤其阴性症状的患者预后不是特别的理想。患者在患病后心理和情感方面都比较较脆弱而且敏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很差,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利培酮这种药物凭借自身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轻微的不良反应,已为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逐步成为临床上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利培酮能够有效地减少精神病理症状、降低复发率并延缓衰退进程,但它同样不是万能的,这种药物对于阴性症状的疗效也不是特别的理想,药物的副作用会引发的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例如抗拒服药等等从而导致病情复发。为了有效的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利培酮治疗结合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方法,从患者和家属角度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药物安全性、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法。经临床实践,发现与单纯使用利培酮的实验小组相比较,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治疗能更有效地提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并减低其副作用,促进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功能康复及回归社会。对现代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上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登堂.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蔡骅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和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徐广明.氯氮平临床使用及其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论文作者:朱文明,王继红,朱李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论文_朱文明,王继红,朱李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