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地基在整体工程中为隐蔽性较强的工程,同是对整体建筑也有重要作用。地基建筑质量低一定会造成稳定性、耐久性等问题,甚至会产生严重工程事故。基础工程中使用合适施工方式,提升施工水平,一定可以避免严重缺陷。现在结合地基施工经验,分析地基施工中的技术,希望可以为建筑基础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建设中房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对房屋标准以及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建筑中地基施工和建筑质量以及建筑安全有重要关系,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主要站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地基承载角度,分析地基工程中的专业技术。
1 房屋建筑中地基工程施工特点
房屋建设中的基础工程主要涉及到开挖以及运输、排水等整体项目,地基工程中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在自然环境较好的位置十分容易控制,但是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区,基础工程施工中便十分复杂。地基工程为露天施工,因此也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中的设备以及物料都会受到影响。地基施工中主要为机械作业,在人员和机械协同施工中,特别是在野外机械受到限制时,受到自然影响便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对运输的影响。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设备是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1.1 地基施工复杂性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地质十分复杂,有冻土同时也有淤泥,同时很多地区处于地震带,这些便使得对地基要求更为严格。正是因为众多复杂的地质使得建筑过程中地基施工难度较大[1]。
1.2 工程隐蔽性大。
地基主要是整体建筑下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暴露在外,因此施工中有较大隐蔽性。因此在质量控制和监督中便会存在盲区,监督难度较高,问题处理难度较大。
1.3 地基施工中问题较多
地基工程是最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同时会受到地表径流以及地下水和地质灾害的影响。此种施工中地基很容易受到破坏,最终使得工程出现问题。
2 现代房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点
2.1 地基勘察技术
地基勘察中的主要内容为:第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勘察,主要是深入认识了解施工场地的特点以及整体地质分布状况。之后对收集到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使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可靠。第二,认识分析房屋建筑要求,之后在地质勘测选择基础上再次选择施工技术。同时要计算好地基工程整体承载力,在掌握好地基承载力之后进行埋深测算,同时要保证将误差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
第三,假如建筑为单栋建筑,在勘察过程中一定要考察好周围各种因素。在布置中也要重视地基均匀性,勘探点选择时至少在4个之上。对于密集型建筑,进行现场勘查中需重视建筑之间的联系,对于可能会对建筑群体产生影响的因素一定要进行严格分析,勘查点布置中可适当减少勘查点,但是至少要保证一个建筑内拥有一个勘察点。
在进行地质勘查中的深度计算时,从第一个点计算,正常情况下要从基础面算起,此种方式也可称之为基础面起点,但是一定要重视勘测深度变化,深度一定要保证为主受力层上部,不能超过受力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基面施工中为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稳定性,地基面宽度之上为5m,同时要使用抗浮力桩以及锚杆支护,锚杆以及抗浮桩要设置在裙房以及地下室内,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设备寿命,同时减少腐蚀,从而提升地基基础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2]。
2.2 选择适合的地基种类
通过对勘测数据的研究,不仅能够对建筑中的地基类型以及状况进行分析,也可以为地基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在选地基种类时一般会分析,基础持力层、承载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经常使用的基础有壳式、桩筏、独立式等各种种类。例如,在某工程地基建筑中使用嵌岩桩的方式,此种类型一定要选择好持力层进行支撑,于此同时也要借助嵌岩桩分散其中的应力,通过降低持力层应力,提升基础稳定性。扩展基础也是重要的基础种类,此种主要使用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能够提升地基抗压以及抗拉强度。结构整体抗剪切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被竖向以及横向应力所承担。由于施工时间短,因此此种方式在基础工程中使用范围较广。
2.3 设计好支护、土方开挖
现代房屋建筑中很多使用地基支护强化对地基保护,支护中使用水泥砂浆制作护坡,主要设计技术是:第一消除开挖中的障碍,特别是电缆以及排水管,依据现场数据设计好线路以及坡度,做好场地整体排水。第二,采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也可以使用机械人工相互结合的方式。主要是为控制地基挖掘深度,避免在进行深层挖掘时破坏地基土层。
3 现代房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3.1 注浆施工
注浆法在地基施工中十分常见,此种方式非常适合软土地基处理,使用混凝土浆体注入提升承载力。注浆施工主要流程:第一,在地基上进行钻孔,钻孔前做好孔位分布。第二混合和浆液,浆液中主要是水泥、砂石以及各种特殊材料,制备中控制好原料的温度以及搅拌速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浆液质量。第三,注入浆液,浆液注入中记录好施工细节以及数据,控制注浆压力,避免因为压力低从而降低注浆效果,压力高容易造成局部崩裂的问题,影响整体性。监控漏浆问题,发现漏浆及时处理。第四,注浆结束后要及时拔管,杜绝过长时间造成浆管凝固在混凝土内[3]。
3.2 地基施工中强夯法的使用
强夯法更多的是借助重力挤压提升地基密实度,进而提升整体稳定性,避免后期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同时地基土层内有结合水时,使用强夯法可以排出游离水,也可以使用吸水性能良好的砂石对地基进行填充,提升地基强度,经常使用的是粒度均匀的砂石,铺设厚度保持在0.05-0.02m之间,之后再进行整体地基场地找平。可以依据图纸设计好的基础强度确定机械设备夯实参数,之后进行施工。在施工中,标注好关键设备、埋件位置,由此避免强夯时对设备造成损坏,同时保证强夯场地均匀,遵循从中心向周围逐次夯实顺序,保证地基受力均匀,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3.3 分段施工在地基工程中的使用
分段施工主要原则是从四周向中央进行夯实,也可以采用从一边到另一边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分段施工中也要使用到强夯法加固。要依照先深后浅整体顺序加固地基,加固顺序为深层土、中层土、表层土。夯实中要选择好夯锤类型以及参数,保证施工质量。基础内有较多积水时,一定要及时清理,夯击中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砂石以及土质增加,提升分段施工质量。
3.4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施工中重视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方式施工,同时要和环境相互适应。例如土层较薄以及有淤泥时,重视对土质处理。此外还需分析周边水文和地质条件。
施工中重视刚度和强度,建筑时充分分析不均匀沉降可能对地基造成的影响,重视浇筑过程,保证地基浇筑的刚度和强度,只有使用这种方式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埋深问题,埋深也是施工中要重视的问题。在施工中依据建筑功能以及稳定性控制埋深,避免出现开裂问题。也可以架空贯通层,避免渗漏。
小结
综合论述,地基施工与建筑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在地基施工中要综合分析周围环境因素,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同时对于先进技术也可以适当引进。总而言之,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处理好地基基础施工中的问题,最终才能够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冯静,董镇逢,王静,等. 现代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 工业,2016(15):00179-00179.
[2]张利健. 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193-195.
[3]冯静,董镇逢,王静,等. 现代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 工业,2016(15):00179-00179.
论文作者:李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方式论文; 浆液论文; 地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