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

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

刘磊[1]2004年在《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0~1000倍。它还可诱导NK、CTL等杀伤细胞,并协同IL-2增强LAK活性;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Ⅰ类抗原,增加对杀伤细胞的敏感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大量临床实践证明,IFN的治疗一般需要较大剂量,疗效呈剂量依赖性,毒副作用也随剂量加大而相应增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寒颤、乏力等,多次给药后病人多可耐受,剂量较高时还可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症状。研究结果还显示,注射入病人体内的IFN进入肿瘤部位的极少,因而,对治疗效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导向治疗可将药物特异性地富集在病理部位,提高药物局部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对其他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一般常用的导向药物载体多为单克隆抗体或基因工程抗体。但抗体类导向药物载体具有制备工艺复杂、易引起免疫反应、组织穿透能力差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应用噬菌体随机多肽库技术筛选出了多种可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多肽,为导向药物的研制提供了一类新的载体分子。通过噬菌体呈现技术鉴定出了可以和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的多肽NGR常四军医大学祠可士学位论文 (C NGRCvSGCAGRC),该多肤可介导化学药物、蛋白质等在肿瘤组织富集,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本研究中,合成了编码NGR(CNGRCvSGCAGRC)多肤的寡核普酸片段,将IFN a Zb基因和编码NGR多肤的寡核昔酸片段融合克隆进克隆载体。经DNA测序正确后,将IFN Q Zb一NGR融合基因克隆进表达载体。再将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a,建立菌种库,并对菌种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得到了能够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工程菌株。应用发酵罐对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培养,每升培养基可获取湿菌体45克。采用化学裂解法处理菌体,再经过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色谱进行纯化,得到了IFN。2b一GR纯品,其比活性可达lxl09U/l ng,纯度达到95%以上。应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荷瘤小鼠肿瘤和其它组织中IFNQZb一NGR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IFN a Zb一GR在肿瘤组织中的剂量占全身给药量的74.%%,其浓度至少为同等条件下IFN QZb在肿瘤组织中剂量的3.35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在肿瘤组织中观察不到IFNa2b的分布,而IFN Q Zb一NGR在肿瘤组织血管内壁表面呈强阳性反应,证明了IFN Q Zb一GR主要分布于肿瘤血管内壁上。

张海涛[2]2012年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内皮抑素肽融合蛋白抗肿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干扰素(Interferon)α2b是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许多医院中作为一线的肿瘤治疗药物被广泛使用。己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IFNα2b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大剂量长期给药,因此常常引发如急性和慢性毒性、神经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等明显的毒副作用,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血管生成的抑制剂,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类药物中表现优秀,2009年被S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人血管内皮抑素N末端的27个氨基酸是其核心功能区域。在内皮抑素N末端的27个氨基酸基础上进行氨基酸的替换和增补,引入串联的RGD(Arg-Gly-Asp)序列,形成内皮抑素多肽(29amino acid, EP29),在保持内皮抑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的同时,RGD序列赋予内皮抑素27肽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的效果。实验室研究证实,EP29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天然内皮抑素,体内抗肿瘤活性也略高于天然内皮抑素,病理切片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大面积坏死,肿瘤萎缩。因此,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P29融合在IFNα2b的C末端形成IFNα2b-内皮抑素29个氨基酸多肽(IEP29)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期望该融合蛋白通过EP29的RGD序列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整合素αvβ3/αvβ5特异结合,使IEP29在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处富集,既能针对性地发挥EP29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作用,又可以抑制整合素介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从而降低IFNα2b临床用药量,提高量效比。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和体外实验分析证实,IEP29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同时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因此,符合最初的设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开发价值,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 IEP29融合蛋白上游研究本实验采用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含IEP29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a-IEP29,将表达载体转染BL21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左右,重组蛋白条带能够和抗IFNα2b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重组工程菌使用5L的NBS发酵罐培养,收集菌体经裂解、包涵体洗涤、溶解变性和透析复性,最后经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柱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5%的重组蛋白,内毒素检测完全符合药典标准。为适应临床前试验研究的需要,我们优化了发酵和纯化工艺,并将发酵和纯化工艺放大至中试规模。采用NBS5L发酵罐连续培养叁批工程菌,每批次收获湿菌体约150g,IEP29蛋白表达量约占总蛋白量的10%。纯化叁批次IEP29蛋白,纯度均达到95%以上,蛋白产量为每批30~50mg,生产规模基本达到中试要求。按照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对IEP29融合蛋白的理化性质、纯度、生物活性、内毒素含量和杂质残留等进行检测和控制。2. IEP29融合蛋白活性研究为了验证融合蛋白是否同时具有IFNα2b和EP29的生物活性,我们通过肿瘤细胞侵袭和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来验证融合蛋白体外活性。通过内皮细胞粘附实验来验证融合蛋白在体外与肿瘤特异的内皮细胞亲和能力。结果说明,在体外IEP29融合蛋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和迁移,其能力明显高于IFNα2b和EP29,同时特异粘附于内皮细胞。3. IEP29融合蛋白抗肿瘤研究通过小鼠体内抑瘤实验、药物体内分布研究、肿瘤病理组织切片研究、鸡胚尿囊膜试验等,一方面研究和探讨IEP29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抑瘤效果和间接证明药物的肿瘤靶向性。另一方面初步探讨融合蛋白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IEP29的抗肿瘤效果比IFNα2b和EP29更加显着,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具有肿瘤靶向性。为了进一步研究IEP29是否保持着IFNα2b和EP29的生物学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抗肿瘤研究,有助于揭示靶向性药物的作用途径,同时对融合蛋白药物的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在抑瘤实验中,IEP29融合蛋白能明显减轻S180、H22和Lewis肿瘤细胞荷瘤裸鼠的瘤重,和对照组比具有显着性差别,并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IEP29融合蛋白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同剂量的EP29组,且和同剂量IFNα2b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别。体内分布试验显示,给药30min后IEP29在肿瘤组织的浓度是IFNα2b的5倍,给药1h后IEP29在肿瘤组织的浓度是IFNα2b的1.8倍,表明IEP29可以在小鼠肿瘤组织中有效聚集。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中,EP29、IFNα2b和IEP29蛋白在不影响原有血管的前提下,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EP29和IEP29抑制新生血管的能力明显强于IFNα2b。从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血管生长良好,毛细血管清晰可见,主血管粗壮,分支适中。IFNα2b组有部分毛细血管减少,但不明显。EP29组毛细血管数量部分减少,局部血管变模糊。而IEP29组的血管抑制较明显,许多毛细血管开始消失,大部分血管变模糊。综上所述,我们获得了IEP29蛋白,经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IEP29融合蛋白与IFNα2b和EP29相比,是一种高效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本研究结果为IEP29重组蛋白将来的工业化生产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优化的融合蛋白表达和纯化系统及质量控制标准。

王小霞[3]2007年在《导向性IFN-α2a-α-MSH基因的克隆、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测定》文中指出目的:IFN-α2a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已被FDA批准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FN-α2a在临床治疗中需大剂量长期给药,并且常常引发明显的毒副作用,严重制约着IFN-α2a的临床应用。α-MSH(SYSMEHFRWGKPV)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含13肽激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多肽,可特异性的与黑素细胞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的MC-1R结合,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并可通过皮肤基底膜的重建抑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研究表明所有黑素细胞和黑素瘤细胞都表达α-MSH受体MC-1R,且黑素瘤细胞表达MC-1R上调,人黑素瘤细胞表面MC-1R密度为900-5700个结合位点/每细胞,而正常状态下人表皮黑素细胞上MC-1R不超过100个结合位点/每细胞。本课题拟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导向性IFN-α2a-α-MSH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制备一种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制剂。方法:将本实验室已构建的pET-22b(+)IFN-α2a-NGR用BamH I和Sal I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将得到的大片段与设计的α-MSH多肽片段退火后的产物进行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IFN-α2a-α-MSH,将序列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Rosetta-gamiTM2(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疏水作用层析纯化蛋白。建立小鼠恶性黑色素瘤模型,用得到的IFN-α2a-α-MSH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小鼠进行治疗,观察肿瘤体积变化,计算抑瘤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实现了IFN-α2a-α-MSH的稳定、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超声裂菌的方法,用疏水作用层析技术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抑瘤实验结果显示IFN-α2a-α-MSH的抑瘤率明显高于IFN-α2a和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pET-22b(+)IFN-α2a-α-MSH表达载体,并得到稳定的原核表达菌株,纯化了IFN-α2a-α-MSH融合蛋白。用该蛋白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小鼠肿瘤动物模型,获得了较高的抑瘤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显示,IFN-α2a-α-MSH有可能成为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新制剂。

刘晓明[4]2007年在《胸腺肽α1-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活性分析》文中提出干扰素和胸腺肽都具有抗病毒活性,在临床上合并使用于病毒病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基因扩增及拼接的方法获得的α-2b型干扰素的编码序列片段和胸腺肽α1的编码序列片段,并设计linker将这两种片段连接在一起。对pET28a Vector进行了改造,构建了可用于表达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pEToy1 Vector。将连接好的基因片段转入到表达质粒载体pEToy1中,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胸腺肽-干扰素联合表达产物蛋白。将融合蛋白经微量细胞病变和脱E受体法对表达出的蛋白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本实验为今后临床干扰素和胸腺肽的应用提供了大量数据,创立了干扰素和胸腺肽联合应用的新方法。

赵清涛[5]2007年在《1.人源肝癌单链抗体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2.COX-2在肝癌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制备的杂交瘤单克隆抗体(mAb)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等方面显示出了重要作用,但因为鼠源性抗体在人体应用时容易诱发HAMA,产生不良反应。抗体库技术为制备高亲和性的人源抗体提供了有力工具。该技术无需免疫即可制备全人源性抗体,可有效避HAMA。我实验室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了全人源肝癌单链抗体噬菌体库,并筛选到了一株肝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目的构建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系统,实现蛋白的高效表达,并鉴定其与肝癌组织结合的特异性及亲和力,为其下一步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全人源肝癌单链抗体载体构建和原核非融合表达及复性,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鉴定。以肝癌单链抗体噬菌体载体pDAN5/ScFv-D25为模板,利用重迭延伸PCR,将VL和VH基因以(Gly4ser)3 linker连接成单链,将PCR产物连接入T载体并测序,将目的片段酶切插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目的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情况。对包涵体进行溶解、变性、复性、纯化,得到可溶性目的蛋白,应用细胞ELISA检测与肝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及亲合能力。2全人源肝癌单链抗体(D25)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与人体肝癌组织特异性结合鉴定;酶切pGEM/D5载体,酶切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32a+的酶切位点中,转化E. coli BL21trxB,蛋白表达, 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情况。应用细胞ELISA检测与肝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及结合能力。利用63例肝癌组织芯片、5例正常肝组织及3例胰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25与人体肝癌组织特异性结合情况。结果1构建了D25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了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2KD左右。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6%,包涵体经过复性纯化后,细胞ELISA鉴定能与SMMC-7721细胞特异性结合,亲和常数为:3.6×107 L/mol。2构建了pET32/d25单链抗体载体,转化E. coli BL21trxB诱导表达后,成功获得目的蛋白与TrxB蛋白融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周质腔中。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2KD左右。ELISA检测,表达产物与SMMC-7721细胞有很好的结合活性,利用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与5例正常肝组织及3例胰腺癌组织无结合,而与人肝癌细胞结合阳性反应率68.3%(43/63),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着。结论通过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得到的肝癌特异性单链抗体可以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实现蛋白的高效表达;肝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与肝癌SMCC-7721细胞系及人肝癌组织特异性结合,并且有较强的亲和力,为今后进行免疫学检测和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研究手段。在亚洲、非洲地区,在患恶性肿瘤病人中,肝细胞肝癌(HCC)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对肝癌可以采取手术切除、动脉插管化疗、放疗及局部治疗等方法,但效果欠佳,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途径,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目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主要探讨COX-2在肝癌及其诱导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途径。方法1.构建COX-2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2条COX-2 siRNA对应模板DNA序列,煺火处理后克隆至pSIREN-Shuttle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SIREN/COX-2 siRNA,同样方法构建阴性对照质粒pSIREN/negative siRNA。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酶切鉴定,再将pSIREN/COX-2 siRNA和pSIREN/negative siRNA转染HuH-7细胞系,构建稳定转染细胞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检测COX-2表达。采用PGE2试剂盒检查细胞培养液PGE2的变化情况。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COX-2特异性抑制剂SC-58635应用后HuH-7细胞系所表达的与血管形成相关的22条基因的变化情况。根据基因芯片法抽提细胞mRNA,进行反转录cDNA探针,与GEArray Q Series Human CancerPathway Finder Gene Array芯片进行杂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分别利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8635)和COX-2siRNA抑制HuH-7细胞系COX-2的表达,收集抑制前后HuH-7细胞培养液,研究以上培养液在体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体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1.酶切电泳证实,重组质粒pSIREN/COX-2 siRNA和pSIREN/negative siRNA载体构建成功,转染HuH-7细胞后,COX-2siRNA可以显着抑制HuH-7细胞的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对COX-1表达无影响。COX-2 siRNA抑制COX-2表达后可以使PGE2的合成量下降约72%。2.我们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了HuH-7在应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SC-58635后, 22条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原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生成素1(ANGPT1)及血管生成素2(ANGPT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在COX-2抑制后表达下降超过2倍,VEGF下降达到4.5倍。3.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8635和COX-2siRNA抑制HuH-7细胞系COX-2的表达后,HuH-7细胞培养液明显抑制了HUVE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小管形成能力,在体内的血管生成也同样受到抑制。并且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PGE2后可以部分逆转这种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内及体外的血管形成实验均证实,COX-2抑制剂及COX-2 siRNA均可以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诱导的肿瘤血管形成。在HuH-7诱导血管形成过程中,COX-2促进PGE2合成,PGE2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除了COX-2通过促进PGE2合成直接促进血管形成途径外,COX-2还可以通过促进PGE2的释放,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形成因子合成增加,促进血管形成。本实验说明:COX-2是肝癌诱导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COX-2使通过诱导PGE2合成,PGE2通过直接刺激血管形成以及促进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间接促进血管形成两种途径起作用。提示COX-2抑制剂在治疗肝癌反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化学药物。

杨梅[6]2007年在《内皮抑素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文中认为1997年O'Reilly等从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瘤(EOMA)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命名为内皮抑素(Endostatin)。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由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必须依赖大量的血管生成,因此,内皮抑素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已上市的抗癌新药恩度(Endostar)半衰期较短(约为10h),需要每天静脉注射给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长效的内皮抑素药物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旨在构建Endostatin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融合基因EndoAlbu,表达EndoAlbu融合蛋白,可望延长内皮抑素的半衰期,为开发长效的内皮抑素制剂奠定基础。1. EndoAlbu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预测为了延长Endostatin在体内作用的半衰期,采用富含甘氨酸与丝氨酸的柔性肽(Gly4Ser)3将Endostatin与HSA进行连接,构成EndoAlbu融合蛋白。HSA由叁个相似的结构域组成,每个结构域由两个亚结构域组成,形成圆桶状结构,几乎所有疏水性氨基酸都包埋在圆桶内部,构成疏水腔。为了验证HSA这种特殊的蛋白结构在融合蛋白中是否对Endostatin的功能位点产生影响,我们对融合蛋白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Endostatin的结构域保持独立。2. EndoAlbu融合基因的构建采用重迭延伸PCR的方法,构建了融合基因EndoAlbu,并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中。测序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NCBI)中的Endostatin的AJ494837及HSA的CR607928序列完全一致。3. EndoAlbu融合蛋白的表达、鉴定与纯化将EndoAlbu融合基因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中,然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EndoAlbu线性化后转入GS115。采用原位双膜筛选法快速筛选出表达株,并对其进一步鉴定后进行扩大培养。采用硫酸铵沉淀和蓝色琼脂糖凝胶FF亲和层析的方法从酵母培养液的上清中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目的蛋白。4. EndoAlbu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测定采用MTT法对纯化后的EndoAlbu融合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EndoAlbu融合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其IC50为8.4μg/mL。在CAM实验中发现其能显着抑制CAMx新生血管生长。5.结论本研究在对EndoAlbu融合蛋白空间结构预测的基础上,构建了EndoAlbu融合基因,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表达、鉴定、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表达的EndoAlbu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长效Endostatin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蒋燕明[7]2005年在《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肿瘤抗原的寻找一直是肿瘤免疫学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Sahin 报告的SEREX(Serological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eDNA expression libraries)方法是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寻找肿瘤抗原,为寻找肿瘤抗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以应用于许多类型的肿瘤抗原的筛选,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排斥抗原,显示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于第一位,其中最常见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 年生存率长期停留在20~3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卵巢癌发病部位隐蔽,难以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差。目前的诊断方法有限,寻找新的更具优势的肿瘤抗原用于诊断是急需研究的课题。用SEREX 方法筛选卵巢癌肿瘤抗原的研究在国内外较少。本研究所用卵巢癌eDNA 表达文库由本课题组构建,该文库已应用SEREX 和SSH 相结合的筛选肿瘤抗原基因的技术策略,并获得了180 个卵巢癌肿瘤抗原基因克隆。本文对其中45 个卵巢癌候选抗原基因在34 例卵巢癌患者和34 例正常人血清中相应IgG,IgM 抗体的检测、分析发现,其中6 个抗原克隆的IgG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4 个抗原克隆的IgM 血清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相应正常人血清中的阳性率。分析筛选的阳性卵巢癌抗原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关糸发现,lO 个卵巢癌抗原在卵巢癌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与其病理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分析这些抗原的自身IgG抗体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不同抗原的抗体在卵巢癌的不同期别可发生明显的升高。这些结果说明卵巢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我们的研究发现数个卵巢癌抗原的血清IgM 抗体在卵巢癌早期阶段就发生了明显的升高,提示这些肿瘤抗原的自身抗体可能成为卵巢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本研究把10 个抗原克隆联合起来分析发现,分别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都能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同时用IgG 抗体和IgM 抗体检测,则能够在保证特异性不变的前提下,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个发现为将来研究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用以诊断卵巢癌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得到的其中7 个阳性克隆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经与GeneBank 和SEREX 数据库比较、分析发现这7 个卵巢癌候选肿瘤抗原基因可以分为4 类:①1 个与已知卵巢癌相关基因同源的基因,可能是乳腺癌或卵巢癌癌性突变的靶位;②3 个与一些具特殊功能蛋白的基因同源的基因:③2 个可能与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有关的基因;④1 个在GeneBank 中无同源序列的新基因。初步分析这些基因均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功能性基因。

孟洁如[8]2005年在《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导向性人干扰素α2a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IFN-α2a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已被FDA批准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但IFN-α2a在临床治疗中需大剂量长期给药,并且常常引发明显的毒副作用,如急性和慢性毒性、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等,这些严重制约着IFN-α2a的临床应用。 NGR肽(CNGRCVSGCAGRC)是利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筛选得到的能够和活化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序列。其受体是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CD13/APN分子。CD13/APN是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分子,主要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利用NGR的这一特性,已成功得将化疗药物、TNF、诱导凋亡的短肽等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地运输到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处,既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又明显降低了毒副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IFN-α2a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量,我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NGR肽融合在IFN-α2a的羧基端,希望该融合蛋白通过NGR肽与肿瘤新生血管处的CD13/APN结合,既能使IFN-α2a在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处富集,针对性地发挥它的抑制肿瘤血管

杨巍[9]2005年在《pEgr-IFNγ-Endostatin双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基因-放射治疗是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模式,它将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有机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对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根据Egr-1 启动子的辐射诱导特性,构建了辐射诱导双基因共表达质粒pEgr-IFNγ-Endostatin,比较了双基因-放射治疗方案与单基因-放射治疗方案的体内抑瘤效应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pEgr-IFNγ-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的体内抑瘤效应明显优于pEgr-IFNγ或pEgr-Endostatin 单基因-放射治疗,其抑瘤效应机制可能与联合发挥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Endostatin 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以及射线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基因-放射治疗效果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基因-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D]. 刘磊.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2]. 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内皮抑素肽融合蛋白抗肿瘤研究[D]. 张海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3]. 导向性IFN-α2a-α-MSH基因的克隆、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测定[D]. 王小霞. 第四军医大学. 2007

[4]. 胸腺肽α1-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活性分析[D]. 刘晓明. 吉林大学. 2007

[5]. 1.人源肝癌单链抗体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2.COX-2在肝癌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作用机制研究[D]. 赵清涛. 第四军医大学. 2007

[6]. 内皮抑素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D]. 杨梅. 扬州大学. 2007

[7]. 卵巢癌相关抗原的筛选及鉴定[D]. 蒋燕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05

[8]. 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导向性人干扰素α2a的研制[D]. 孟洁如. 第四军医大学. 2005

[9]. pEgr-IFNγ-Endostatin双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及机制的研究[D]. 杨巍. 吉林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