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出重大战略部署。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使用财政性资金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必须着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众服务质量。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工作,文章就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提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改善对策,以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保障作用。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强调“大力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透明,主动向同级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为了将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新理念融入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机制中,运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提出的“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能力提升,建设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绩效监督模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本原则
1、全程监督和全面监督相结合。全程监督是指系统模块贯穿于项目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公开的全过程监督。全面监督是指系统模块既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跟踪及其实现情况进行监督,也对项目开展的绩效评价及其评价结果应用进行监督。2、项目监督和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监督相结合。系统模块要实现对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的监督,也要逐步实现对部门(单位)的整体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3、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系统模块对所有预算项目进行一般监督的基础上,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实行重点监督。一般监督是全面揭示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相关信息;重点监督是进一步对重点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审计等进行全程监督。4、代表主体与多方参与相结合。系统要成为人大代表实现预算审查监督的有效平台,尤其是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引导利益相关者、专家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各方参与监督提供便利,降低监督成本。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的思考
2.1强化法治保障建设全职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化。加强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优化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管理、结果应用等内部绩效管理环节,制定完善并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畅通外部联系,完善预算绩效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严格执业质量监督管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预算单位信息交换,发挥信息预算管理作用。二是预算绩效指标标准化。推进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标准化建设,预算绩效管理牵头部门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和指标库;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各预算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个性指标体系。建立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运用,突出结果导向,坚持实绩为先。增强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持续优化,创新评估评价方法,确保绩效评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有效。三是绩效管理考评日常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推进预算绩效考评日常化,落实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考评,建立党委政府主导、财政部门牵头负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机制,严格预算绩效管理奖惩;实施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抓紧建立并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优先保障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督促改进绩效一般政策和项目,调整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严格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统筹集约使用长期沉淀资金。健全考核结果通报和结果运用制度,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评价参考指标。四是预算责任追究常态化。建立绩效管理责任追究常态化机制,明确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主体,区分单位预算绩效、项目预算绩效和政策实施预算绩效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预算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问责,要理顺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职能,有计划开展周期性的集中和专项预算绩效执法执纪行动,预算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要预算信息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主动公开,完善绩效管理公开途径和沟通平台,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
2.2运用现有的财政改革措施,推动科学预算绩效评价
国库支付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控制预算执行,并对执行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指标和计划控制财政拨款。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控资产优化配置情况,对于未按预算编制进行的资产购置不予批准,并将信息反馈国库支付部门,杜绝单位自行购买行为发生。实际工作中,要从如何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方面入手,运用采集的数据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定性要具体,划分相对细化合理的等级评价,并且要针对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教育部门要重点看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环卫部门则要看环境卫生和垃圾清运情况。
2.3加强对基层预算单位中期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年终绩效考评
从绩效管理组织来看,财政部门应构建科学、客观、统一具有可比性的绩效评价指标。对于重大项目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专业和客观的绩效监控和评价。第三方机构可对基层预算单位确定的重点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跟踪管理,按照相关评价程序通过进驻现场、专项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检查项目所涉及的原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关文件等,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考核,形成客观公正的绩效监控、绩效评价报告。从绩效目标执行部门来看,一是从组织架构上建立单位法人负责制,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领导小组指导单位绩效工作的开展。二是使项目绩效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各个项目绩效管理责任应由项目负责人承担,这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家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视程度,有助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力度。三是设立专门的人员负责项目绩效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包括各项工作的执行、现场工作的调控、项目的监控等。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中间环节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协调,通过固定的联系人进行跟踪并督促进展,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的实现,同时保证年度绩效指标的完成质量。四是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单位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五是开展专题培训班加强干部职工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素质和能力,使之更加全面的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知识。六是将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常规化。将预算的申报、经费的日常使用、工作完成情况及产生的绩效进行日常化管理,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绩效评价基础资料的收集,考虑在中期和年终之前进行绩效的预评价工作,更好的推动绩效评价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迫切要求的一项工作,必须要发动全员,共同参与,从个人到单位,从地方到中央,层层落实,逐级监督,并且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少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172-173.
[2]周小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西部财会,2017(8):10-12.
[3]闫兆敏.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4):9-10.
论文作者:李明1,田鑫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预算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 绩效论文; 项目论文; 指标论文; 部门论文; 单位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