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物理教材现状初探_磁感线论文

当下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本论文,中学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课本水平是大前提和要素,课本质量直接关乎基础教育及质量。有了上乘的课本,才能有有效教学和优质的教育。高水平课本既是课改的保障,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阅读正在使用的沪用中学物理课本后,发现有些课本的质量仍要改进、提升与完善。

一、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二版)读后建言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中物理课本(第一版)试用、修改后,其第二版已全面使用。基于课本是标准、是指南,课本是权威、是“字典”的认知,基于科学教育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之考量,现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新物理课本的一些细节问题(物理或非物理方面的),谈点个人看法及建议,供出版者、编者、教师和业内人士参考、批评。

(一)《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P28“我国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使用铜镜……”,此说法不妥。我国产生、使用铜镜源于夏代或夏代晚期,早于春秋时代。我国“铜镜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殷墟时期铸造的数量不多……春秋时期铜镜数量也不多。”(详见参考文献[1])春秋时代的界定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距今两千多年。齐家文化是我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原始公社制的解体时期。因此,铜镜“春秋使用”说拟修改。

2.P53“力,形之所以奋也”拟改动一下,《墨经》原文是“力,刑之所以奋也”。因此,课本中的“形”当用“刑”。虽然“形”“刑”二字古常通用,援引原文则不能改“刑”为“形”。

3.P54“图3-1-2地球的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图里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央,即圆心处。客观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现象,太阳当位于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因为该轨道实际上是一椭圆。所以,这幅图拟改动一下,即让太阳在公转轨道内左偏或右偏一些,以让该图图示符合实际、更科学。

4.P5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所选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也不同”,其中“也不同”说法不妥。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与所选参照物有关,但不能因此就说参照物选得不同,得出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果也不同。对同一物体而言,可以任选两个参照物,但它都在相对运动,只是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不同;对任选的两个参照物,同一物体也可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上述引文拟改为“……得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可能不同”。如此处理比较严谨、科学。

5.P56“……要防止高速运行的列车上掉落物体,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从语文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句话拟改成“……要防止高速运行的列车上抛出物体,以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这样更简洁、明了。(1)伤害事故都是我们不需要的,无所谓“不必要”或“必要”的事故。(2)“掉落”和“抛出”的意思不同,“掉落”包括沿着车厢外壁下落这一很难造成伤害事故的行为与现象。“抛出的物体”才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发生事故的几率大),“掉落的物体”则都未必。

6.P60“图3-2-7路程一时间图像”“图3-2-8速度一时间图像”和P61“图3-2-9”、P63“图3-2-13”等中,其纵坐标、横坐标的标示均有问题。根据要求与规范,纵、横坐标标示,涉及的物理量等符号与相应单位符号,要统一使用相应的英文或中文(符号、字母等);纵、横坐标标示,中、英文(字、字母、符号等)不能混用或随便使用。因此,

7.P67“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这一定义、解释欠妥。地球表面、地表附近(内、外)和地表外低空、中空与高空处的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只是数值不同而已;重力的定义不能只限定在地表附近,上述定义拟改动。中学物理范围内,重力拟如是定义或解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8.P78“图3-6-10”,这组漫画拟更换。这组漫画对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负作用。它会误导一些学生,并使他们模仿。漫画中那个穿旱冰鞋乘公交车者,很不安全,容易发生事故、具有危险性。漫画的思路与相关行为,属于想当然,没有可行性。

(二)《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P5“图4-1-5古书《天工开物》”拟换成“图4-1-5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考量,这样处理教育效果更佳。

10.P34“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此话不当,拟改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等组成的”或“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的组成,除分子外,还有原子或离子,如金属、食盐等。

11.P36“图5-1-16”,其横坐标当用“温度/摄氏度”或“T/℃”,理由见第6个问题。

(三)《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2.P33“机翼的横断面形状是上凸下平的”,此话应换用“许多飞机机翼的横断面形状是上凸下平的”。不同的飞机,机翼剖面(翼型)上、下边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高速飞机(现代战斗机)的机翼横断面形状已非上凸下平。(1)低速、亚音速和跨音速飞机的机翼剖面,上、下边是不对称的。低速飞机翼型上边圆滑呈流线型,下边平直;亚音速和跨音速飞机翼型上、下边都是曲线形,上边相对平滑,下边则比较弯曲。(2)超音速飞机的翼型上、下边则是对称的;有的翼型上、下边都是曲线形,有的翼型则是菱形的,即上、下边均呈人字形。

13.从电路的完整与规范性考虑,P41“图7-1-6”,其(a)(b)两个电路图里:(1)电池符号旁拟加相应的文字“E”;(2)小灯泡旁的文字“L”,要换用现行文字“H”或“HL”。同理,P43“图7-1-9”“图7-1-8(b)”,相应处均要增加或换用文字“E”“S”与“H”;P44“图7-1-12(a)”“图7-1-13”以及P46“图7-2-2”等的有关文字也当改动或增加。P50三幅电路图、P52“图7-3-7”、P53“图7-3-9”、P54的三幅电路图和P56的两幅电路图以及P54“图7-4-11”等,都要在电阻旁加其文字“R”。P57“图7-4-12”里的熔丝(熔断器)旁拟加其现行文字“F”或“FU”,

14.P43“你知道吗?”里“化学电池废弃后不能随意入垃圾中,因为废电池中的重金属和电解液会严重污染环境”,这段话及观点要与时俱进。1997年12月,中国轻工总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九家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通知》,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里汞的含量,“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在国内经销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001%的碱性锌锰电池”(低汞的含义是电池里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无汞的含义为电池里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001%)。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在缺乏有效回收技术的条件下,不再鼓励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一次性废旧电池。

经十多年的技术改进,我国电池行业的原料、工艺等均有了很大的改观。规模企业生产的电池已基本无毒化、低毒化;它们每年生产电池80亿个,其中1/4是无毒电池,汞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其余的是低毒电池,汞含量在万分之二点五以下,已接近或低于自然环境中汞的分布含量。纽扣电池已无毒,氧化汞纽扣电池没有专用工具是打不开的,打开了无强酸也分离不出其中的汞。所以,现在的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很有限,废电池已无必要专门收集处理,随普通垃圾处理即可。国家已从生产源头对电池汞含量进行了强制限制,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干电池,使用后可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理,它对环境的负影响极小(和土壤里天然汞含量的本底值相当)。如是,国家已不鼓励收集大量使用的一次性废旧电池(锌锰干电池)了。当然,国家仍要求制造商回收废充电电池和废扣式电池。

15.P45“图7-2-1”和P49“图7-2-10”,其中“U/伏,I/安”拟用“U/V,I/A”或“电压/伏,电流/安”,理由同第6个问题。

(四)《物理(九年级第二学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6.P9“上海建成的磁浮列车是支撑在T形支架上,依靠异名磁极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而使车身从轨道上浮起约10毫米”,这句话也要改一下。事实上,上述列车是依靠磁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之合力,而使列车浮起的,并非仅有磁吸引力。

17.P10“磁场是有方向的”“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各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在该处N极所指的方向”“分布密的地方磁场强”以及“磁极附近的磁场最强”等陈述,都有点问题。这类叙述我们使用了几十年,但它不妥,理当修改。磁场是一种物质,它和实物(如石块)一样,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等属性,但无方向与强弱。磁场和研究、反映磁场性质的物理量是不同的概念与问题,不能混淆等同,它们的内涵、外延均不同,它们不相等、不相同。磁感应强度有大小、方向,但这不代表也不能说明磁场就有大小和方向。详细分析请见参考文献[2]。

18.P10“事实上,磁体的内部也存在磁感线”,此话不妥。(1)磁感线是假想、人为设定的曲线族,它并非真实存在,所谓“磁体的内部也存在磁感线”自然不对;(2)著名的物理学教材前苏联的《普通物理学(修订本,第二卷第二分册)》(福里斯和季莫列娃)指出:“直长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力线与螺线管外面的磁力线完全相似。磁铁与螺线管的区别仅在于:在螺线管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探查螺线管内部磁力线的情况,并能证实每一条磁力线都是闭合的。而在永磁铁的情况,我们不能够直接确定磁铁内部磁力线的情形。磁力线似乎是从磁铁叫做北极的那端出来,而进入叫做南极的那一端。”既然永磁铁内部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能被确定,那么标示其内部的磁感线及分布就是想当然了。因此,条形磁铁内部不宜标画其磁感线,只能在其外部标明它的磁感线。同理,P13“图8-2-17”条形磁铁内部的磁感线,当删除。

19.P12“图8-2-15”,从科学与规范性上考虑,拟增加一个闭合开关S,并在小磁针两端补上标识“N”“S”;图的说明也拟改成“奥斯特实验示意图”等。

20.P13“图8-2-16”里直线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图,应由同心、同向等间距的圆环状曲线族,改为自内向外不等间距的圆环状曲线族。因为B∝1/r(B是磁感应强度,r是距直线电流的距离),所以该圆环族越向外越稀疏。

21.P13“图8-2-21”与P14“图8-2-22”(该图两电池旁还要加文字)里直流电动机符号“M”内的下方,拟增加一短线,这样组合才是现行的电动机标记,其外旁还拟加相应的现行文字“M”或“MD”。

22.P17“图8-3-4”的标题,拟换成“直流发电机原理及转子示意图”。

23.P30“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这句话拟改为“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其学生德谟克利特……”,这样,更符合史实。

24.P36“图9-2-8流星出现在天空中80~120千米的范围内”。为利于理解、避免歧义,它拟改为“流星出现在距地面80~120千米的天空”。

25.P40“你知道吗?”里“飞离太阳系的外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和‘探险者2号’”,拟标明其发射时间和国家等,以利教学与学生识读、拓展。1972年3月,第一艘计划深入太空的飞船“先驱者10号”在美国发射升空;1977年,“探险者1号”“探险者2号”又相继在美国发射升空。

26.P42“图9-4-1”,从节能减排和STS上考量,其说明拟在“……然后再转化为光能”之后,增加“由于白炽灯发热远多于发光,其耗能只有5%转化为光能,95%的能量则白白浪费了,所以它将被淘汰”。

二、高中物理课本读后建议

浏览了上海科技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沪用高中物理课本,收获不小,其材料新、图片多、范围广和史料丰富、所用手段先进等特点,令人难忘,颇有教益。这里,笔者就这套课本的多个问题提点看法与建议,供有关方面批评、参考。

(一)《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1.P1“300年前……那时的中国处在清朝初期,西方则处在中世纪末期”。此处“清朝初期”和“中世纪末期”这些说法不妥。

(1)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清朝自1616年始至1911年终,历时295年。“300年前”即2007-300=1707年,放宽点也在1700年前后。1700年距1616年已有近90年的历史,这几乎占了清朝的1/3时间。因此,300年前不能说是清朝的初期,此时已接近清朝的中叶了。

(2)中世纪宽泛的定义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另一种定义则是公元4~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为中世纪)。根据宽泛的定义可知,1706年及其之前的10年、20年、30年等显然均不属中世纪的末期,1706年及其之前的10年、20年、30年等在中世纪之后,属世界近代史的早期。中世纪末至1706年至少相差了70年左右,二者时间上虽相差不大,但历史年代学和断代分期问题不能混淆或随意。因此,引文拟改为“300多年前,……那时的中国处在清朝中期,西方则处在中世纪结束之后不久”。

2.P1图2是三百多年前中国江南街景,这幅中国画(局部)拟标明其年代、作者和标题等,以利文理相通、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也有助于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落实。

3.P22“某些物质或物体的平均速度”这张表,问题有二:(1)标题中的“平均速度”,拟用“平均速率”。表里只涉及了一些物质或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没有包括在内。同理,表里所有的“速度”用“速率”为宜。(2)“空气分子热运动速度”,这里“空气分子”一词使用不妥。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它没有相应的、独立的分子。“空气分子”当用“空气中氮分子、氧分子”等代替。

4.P22“自主活动”中三个习题里所说的“平均速度”,拟用“平均速率”。因为习题仅涉及速度的大小,不含方向及相关问题。

5.P24“图1-26所示的是一种在汽车驾驶室中常见的仪表——速度计……示数表示速度值”。这种仪表显示的仅是车速的大小,所以此处“速度计”“速度”拟用“车速计”或“速率计”和“速率”。

6.P37图1-45,即伽利略做斜面实验的这幅图,拟指明伽利略是图中众人里的哪一位(图左二俯下身、手指书本的红衣者是伽利略),以便师生识读,从而“放大”、发挥这张图的作用。

(二)《物理(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7.P1图4-3旨在说明“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要在地球附近出现一次”这一周期性现象,该图在相应的天体旁注明了太阳和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及彗星等,却未标注地球。因此,拟在该图相应的天体旁注明“地球”,以利识读与教学。

8.P24“声呐的原理如图4-33(b)所示,敌方潜艇到我方声呐的距离可反映在荧光屏的标尺上”。这幅图没能很好地说明声呐的原理,拟用页边注的方式等,简述一下声呐的原理,以利了解、教学。比如:主动式声呐工作时发射超声波,该波遇到目标后会发生反射,利用接受到的反射超声波,可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参数。

9.P32“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我国早期的提升机械”,其中“古书”拟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为宜,这样教育效果较好。

10.P33“图5-6(a)上举过程”,该图举重运动员的手势不妥,即手抓的方式不对。上举过程的开始至结束,手掌面不是向前的(垂直地面),而是向上的(平行地面)或基本向上的。所以,这幅图拟换用一个动作更准确的图。

11.P42“图5-16所示的水力发电,主要就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该图的图示效果不好。这张拦河大坝及其泄水的远景照片,未能反映出水力发电的本质问题。拟换一幅主题突出、一目了然的反映水力发电的照片。

12.P45“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把敌军打得头破血流”。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此句拟改为“利用具有较大动能的坠落石块,把敌军打得头破血流”。动能不是东西,它不能打破人头。

13.P51“势能也叫做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一种能量。”“位能”一词已不再使用,它属于不规范的术语。因此,这段话拟删改为“势能是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一种能量”。

14.P73“图6-19所示是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因“自主活动”涉及了托里拆利,如用页边注方式简介一下其人其事,这既是水到渠成的事,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三)《物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15.P61“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这句话与史实不符,要修正。很长时间,大家都认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毛克利等人于1946年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即ENIAC(埃尼阿克)。但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他于1939年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发明、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即ABC(它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执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并采用二进位制);毛克利等人的电子计算机,源于阿坦那索夫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即ABC(近年的《文汇报》为此已两次发表长文做了说明)。

16.P81“图10-8是通电直导线的磁场”,这个图示拟改动。直线电流磁场,其周边磁感应强度大小和距直线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在垂直直线的平面上图示该磁场,其圆形状磁感应线族要清晰地让人了解,这是一个不等间距的磁感应线族,且越向外彼此间距越大(由内向外越来越稀疏)。

17.P81“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这句话拟改成“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当然,如此需调整课本有关内容和前后顺序,以保证课本和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四)《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18.P19“莱顿瓶是荷兰莱顿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此处时间要改为“1746年”。

19.P34通用的防辐射警戒标志“图12-20”,当使用最新标志,即2007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标志——一个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

20.P37“这反映了电场各点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与“……描述电场的强弱”。此句话存在的问题和上述第17个问题相仿。这些话拟改为“这反映了电场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与“……描述电场强度的强弱”等。这样,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前后顺序也要做调整,以保证课本的科学性与内在逻辑性。

电场也是物质;它和实物(如石块)一样,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等物质属性,但无方向与强弱。电场和研究、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等是不同的概念与问题,不能混淆等同,它们的内涵、外延不同,它们不相等、不相同。电场强度有大小、方向,但这不代表也不能说明电场有大小和方向等;详细分析也请见参考文献[2]。

21.P41“图12-27粒子的分类”,拟在轻子图示里增加“……及其反粒子”,在媒介子图示中补充“中间玻色子”。

22.P48“在美国芝加哥体育馆的看台下……”,要改成“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馆(足球场)的看台下”。

(五)《物理拓展型课程Ⅰ(第一册)》(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23.P55“银分子(即原子)蒸发成气体”。金属晶体是原子晶体,金属只有原子,没有金属分子一说。如只有铁原子没有铁分子等。所以,此处拟用“银原子”。

24.P74“20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附近一座长102m的桥……死亡226人”。根据历史事实,此处时间应改成“19世纪中叶”。

(六)《物理拓展型课程Ⅰ(第二册)》(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25.P3“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如何确定电荷量大小,库仑用了一个简单而巧妙的办法:使C球带电后跟A球接触,它们带上等量的电荷量(都是原有电荷量的一半)。同理,也司设法改变电荷量为原来的

则非库仑的实验结果,他是通过类比万有引力定律直接得出的。库仑认为该关系是显然的,可先验地接受之,他说:“这个假说的前一部分(即——笔者注)无需加以证明”。总之,库仑定律不是一个纯粹的实验定律,上述引文是后人的臆想。详见参考文献[3]或[4]。

26.P37“点击”里“目前实际应用的只有硅光电池”。此话不妥,当下,实用的光电池中也有非硅质的光电池,如砷化镓光电池和锗光电池等。

27.P88“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一种放射性元素无论它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是否对它加压、加温或其他任何处理方式,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也是国内教材和理化教学常见的、经典的说法,但它不妥。这句话,应当增加限制词,如“通常”或“一般情况下”等,不能说绝了,否则有科学性问题。事实上,有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外界压力(物理状态)、化学性质等有关。比如单质

加压到270kbar,使其体积减小10%,此时衰变常数会增大6‰。详见参考文献[5]或[6]。

29.P105“图14-25中子由三个夸克组成”,拟改成“中子由三个夸克和胶子组成”。

30.P114“宇宙大爆炸学说最早是在1948年由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最早提出者是比利时天文学家G·勒梅特(1894~1966),不是伽莫夫等人。勒梅特于1932年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宇宙。

(七)《物理拓展型课程Ⅱ》(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31.P17“STS”里“……一本远程弹导学”当改成“……一本远程弹道学”。

32.根据上述第28条的意见,P93“图9-13”中三支曲线的标注“A、B、C”,理应换成

三、断想和建议

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编辑、出版中学物理教科书应精耕细作和严肃、严谨。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示范性、可读性、普及性和逻辑性、正确性、时代性、实用性是中学物理教科书必备的元素;标准性、先进性、理论性、导向性和法定性、权威性、神圣性则是好的中学物理教科书的标志和特征。

编审中学物理教科书应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中学物理教科书不能出现错误的知识、观点、结论和例证等,文字不能粗糙,逻辑不能混乱,不能有疏忽,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和常识。否则,既会影响教育教学的内在质量,妨碍学生的发展,误人子弟、贻害后代;还会有损于我们的教育史、文化史、科学史、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

强化统稿、磨稿和审校等环节,这是编辑中学物理教科书不可或缺的工作与要务。应避免阅读盲点和“审查疲劳”及其后遗症,应加强教科书初稿、二稿、三稿的审校和加工修饰;不能让审读过程流于形式,挑毛病、找问题是审查教科书的必要环节。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最大允许差错率为万分之一。

编写中学物理教科书是件不容易的事,编出一本优质的教科书更非易事。撰写它要小心谨慎、精雕细琢,并注意细节,不可浮泛、浮夸。编写教科书是件重要的事,编者应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科书稿要反复讨论、修改,要认真打磨和精益求精。任何大意和粗心都会产生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后果,也是不应该的。

中学物理教科书的选材、结构、篇幅、体例等,既要用心思考,更要精心策划、安排和落实。每章、每节的编写和遣词用字均要集中精力、十分的专注。编写教科书不能仓促应战、赶时抢速,更不能拼拼凑凑,必须要有一个仔细推敲、集思广益和过五关斩六将的较真过程。物理教科书不能存在差错或较多的不足,好的物理教科书应是一种公信度很高,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特殊辞典和学科指南,并能让中学生终身受益。

物理教科书是传承文明的一种“火把”,也是学校教育的经典、课堂教学的范本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脚本”。它是中学生学习的基本来源和向导,又是中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与技能,实践过程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所以,物理教科书理当研编,不能一般性地选编,更不能通过几个人用“剪刀+糨糊”的办法处理。“书中失当之处定所难免”之类的想法与行为,是编辑、出版教科书的大敌。

物理教科书的审核要把好关和吹毛求疵,校订质量直接关系到教科书的质量。为加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高教科书的质量,可以实行教科书质量问责制,在教科书上刊载编者的简历、照片等,物理教科书的责编或特约编辑等实名上书,供读者了解和监督。强化职业精神和出版责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消灭教科书的疏漏和验校之误,进一步提升编辑和出版质量,才能做到出版“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标签:;  ;  ;  

上海中学物理教材现状初探_磁感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