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论文_孙淑红

浅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论文_孙淑红

山东省栖霞市西城希望小学 265300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此可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屡见不鲜的中小学生离家出走和自杀事件的报道,也证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那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承担知识教育、品德教育的同时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地进行,把它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此,浅谈几点作为语文教师我是如何在教学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我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此,我自学心理学知识,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利用假期外出学习心理咨询技术。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既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又帮助了学生的成长。

2015年10月我班转来一个新生,这个孩子聪明伶俐,却是一个惹祸包子,所有的老师都头疼。我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这是一个缺爱和陪伴的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利用周末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到父母做生意,孩子送到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刚从老家转回来,这孩子平时和父母也不太亲近,总是能惹事。我向家长指出了孩子问题的根源,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然后,我向各任课老师建议多发现孩子做得好的细节并及时表扬、鼓励。经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这孩子的变化令人惊喜。

二、创造和谐课堂氛围,体验尊重、民主和平等

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我用真心、善爱去跟学生交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记录好每位学生的问题与进步,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民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我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进行“独角戏”表演的“舞台”。我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位学生感知到你那颗慈母般的爱心、对他们的耐心和用心。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再虚伪和矫情,而是真实地表现自己。

我分层次设计问题,为所有同学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并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他们的机会,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从而唤醒他们学好知识的内部动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我用饱满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做个有情感温度的教师。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真正做到用人格凝聚学生的心、用智慧照亮学生的心、用热情不离不弃学生的心。

三、挖掘小学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歌颂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事的课文,运用恰当了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我来做旁白兼导演,分别请学生扮演兰兰、爸爸、妈妈、姥姥。将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改编、延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身心既得到净化,又懂得了要像兰兰一样关爱自己的家人,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结合教材的特点我进行了许多此类模式的练习,课堂效果极佳,深受学生的欢迎。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课文有很多,像《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在平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人和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引导孩子们体验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引导学生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引导学感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在学生的体验、感悟中,把积极的心理观念和正向的榜样树立在孩子的心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这样的方式收到了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小学生不能靠简单的说理,而要寓理于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他们才会去思考、去接纳,进而在言行中去改变。

论文作者:孙淑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论文_孙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