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双星:人类家族国有企业衰落的典型案例_双星论文

一人双星:人类家族国有企业衰落的典型案例_双星论文

一个人的双星——人类家族式国有企业衰落的典型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星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典型论文,人类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双星集团的舵手,汪海在创业初期领导这家坐落于黄海之滨的国有企业在运动鞋制造领域崭露头角,而现在,这位年过六旬的山东大汉正热衷于带领企业开展另一场“给汽车穿鞋”———生产汽车轮胎———的运动。

若要走遍天下,需要运动鞋两只成双,双足协力;汽车若要飞驰如风,亦需四轮齐备。不过,在青岛双星这个企业,一切的中心则是掌舵人汪海一人。

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汪海语录

在双星人眼中,没有汪海,就没有双星集团的今天。现任双星集团总裁及上市公司青岛双星(000599)董事长的汪海1974年即开始担任青岛橡胶厂政治部主任一职,是他一手将这个橡胶厂改造成双星集团,其间故事在公司内部广泛流传,甚至结集成书、拍摄成电视节目。

据双星员工介绍,集团公司去年曾要求员工专门集中时间在第四季度重温公司创业史。一位员工拿出一套售价200元、内容为7张光盘的学习材料告诉《新财经》记者:“集团公司要求各个下属单位至少购买5套学习材料,让每个员工结合电视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没有企业家汪总裁就没有双星名牌’,当然我们对汪总裁的事迹了如指掌。”

除了学习汪海创立双星集团的企业史之外,双星的员工还需要学习“双星语录”———用双星集团企业报刊上刊登的汪海自己的话说:“双星的工人不学中央文件,他们学我的文件,就是‘汪海语录’。”

一位双星集团的中层管理干部向《新财经》记者讲了自己的看法:“‘汪海语录’主要的思想就是要求双星全体员工‘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按照总裁的指示,按照总裁的思想来办’。汪海只要是发表了讲话,都要所有的双星员工反复学习。通常厂里政工处对学习的情况还要录像,不学是会受到处理的。”

“汪海的确在双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他太注重个人形象的宣传了,简直就是个人崇拜。”一位与汪海有过甚密交往的人士在谈到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时摇摇头,“在双星内部,汪海的地位已经是不可取代的了,他曾经表示过,‘双星除了汪海谁也干不了’。他现在有些自我标榜,并且还总有一些前呼后拥的人把他捧上了不能再高的地位。”

“除了要求我们学习总裁的语录之外,汪总裁每个月会到下属企业视察。不过,基本都是形式主义,并没有人真正抓管理、抓技术。每次总裁要来,我们都要部分停产,把车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出黑板报。轮胎厂的领导怕遭到汪海的批评,其实是很多问题隐瞒不报。”双星轮胎的一位技术工人对《新财经》记者说。

双星鞋风光不再

就在“在汪海领导下创建全国名牌双星鞋”的创业故事在双星集团内部掀起一阵阵学习热潮的同时,双星集团的运动鞋业务却走上了下坡路。这从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青岛双星的业绩中即可见一斑。

青岛双星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但是并不直接从事胶鞋生产。双星集团旗下非上市企业双星黄岛运动鞋厂、胶南运动鞋厂等企业实际上从事双星牌运动鞋的生产业务,而上市公司青岛双星只是完成销售业务,从而获得利润。

从青岛双星公开资料来看,其运动鞋主营收入呈逐年下滑趋势,2002年收入较1999年已下降了近44%,而2003年上半年运动鞋的收入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3.65%。

一位2002年底离开的双星集团高层人士向《新财经》记者透露:“双星集团的运动鞋生产其实已经出现亏损了,而上市公司是通过一定的关联交易和内部运作才在账面上实现了盈利。双星的问题出现在管理上,汪海盲目的自信和家族式的管理使得双星集团的内部消耗很大,内部的漏洞也很多。”

该人士讲述了一个事例:1998年正月初九,在双星度假村召开的一次双星集团内部总结会议上,双星西北公司和东南公司两位总经理被总裁汪海大加训斥,汪海指二人除了吃喝双星的财产,竟然还共有8000万元贷款不知去向,场面很像“文革”时的批斗会。当时会议上还指出,除了这两家公司,双星集团下属八个分公司账面上共计2亿多元贷款也成了死账。当时参加会议的人士至今依然对会议场景感到触目惊心:“发生了如此大的财务漏洞竟然迟迟未能发现,而且事后也并未追究责任。”

制鞋行业竞争加剧也恶化了双星集团的市场地位。由于制鞋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大批乡镇、个体制鞋企业的兴起和国外著名制鞋企业的大举进入,使运动鞋类产品严重供大于求,全国运动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端市场中,国外的著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等已经牢牢控制了中国市场;中档市场有国产的李宁、安踏等品牌;低端市场则被众多后来发展起来的福建、广东等地乡镇企业所把持。

行业发展、竞争的加剧是双星鞋出现滑坡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源自于双星体制方面、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加速双星业绩下滑更重要的因素。面对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内运动鞋行业,如果不能够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矛盾和问题的所在,双星鞋当年的风光将一去不回。

“类家族式”国有企业

从所有制形式上讲,双星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但《新财经》记者掌握的情况却显示,这个国有企业实际上更像一个家族企业,总裁汪海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并且正因如此,汪海大量的亲戚被安排在双星工作,并把持着重要部门。

汪军,汪海之子,青岛双星驻美国公司经理,同时兼任青岛双星生产供应总经理。“事实上,与青岛双星有着业务往来的美国PSS公司在双星有联系人员,公司在美国也有代理公司,并没有在美国设立公司的意义。”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还进一步透露,“双星内部有句顺口溜‘要想捞得快,请到供应来’,这是一块肥地。汪军之所以能够当上供应总经理,也是因为原供应总经理黄永低价采购原料、加价供应到双星下属企业的事被内部人举报后,汪海不得不将其撤职的结果。而黄永实际上是汪海的妻弟。”该人士称,黄永受到的处理仅仅是撤职,并且就在撤职后,黄买下了净资产有几百万元的双星徐州公司。

以前,青岛双星的国外订单较多,给双星创造了不少的收益,但保持此条通道的却是汪海的女婿于群利;黄超,汪海妻子的另一个弟弟,双星海南公司经理,负责双星集团在海南的橡胶采购业务。双星海南公司连年亏损,但其却在公开场合自称:“就是亏损也饿不着我,可以吃‘胶’嘛!”

《新财经》记者了解到,除了直接安排自己的亲属到双星集团内部工作,在双星集团各地经营运动鞋业务的分公司改制(即将各地分公司出售给个人)中,汪海的亲属也纷纷现身双星下属企业的买断过程中:

———汪涛,汪海二哥之孙,原双星临沂公司经理,在位期间公司连年亏损,后在双星改制过程中,汪海让其在山东省任选一地另谋高职,汪涛最终当上了双星胶东公司的经理;同样,汪海又一亲属汪波当上了双星烟台公司的经理;

———朱国昌、朱国民、朱国峰,汪海姐姐的三个孙子,在汪的安排下,分别当上了双星广元公司、山西公司和上海公司的经理;

———双星兰州公司连年亏损,在其它异地公司均被买断的情况下,兰州公司仍旧隶属双星,而其总经理赵继俊为汪海的连襟;

———双星制衣公司的总经理刘亚中为汪海的又一连襟,在与同样从事制衣业务的双星科技贸易公司发生一次摩擦后,汪海则下令取消了科贸公司。

青岛双星制鞋业务自1997年以来出现业务下滑趋势。“业务下滑与汪海姊妹8人的后代及其夫人的亲戚20多人掌管双星重要部门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家族式的国有工厂,损失是国家的,挣得的是自己的,不亏损是不可能的。”双星轮胎原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对《新财经》记者表述了他对双星发展的担忧。

一位在青岛双星工作很多年的老员工面对《新财经》记者,也略带伤感地说:“双星处理、买断下属企业时,既无竞标、也不公示,汪海个人意愿就使很多资产规模几百万元的企业成为了汪家的资产。企业亏损了就提折旧,资产越折越少,最终是亏损了国家,资产折到自己家里去了。在双星内部,没有人敢监督,也没有人监督。”

主营转换

当初汪海创立的双星集团以运动鞋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的混乱,加之各地分公司逐渐被个人买断,该部分业务不断萎缩。1999年年底,青岛华青轮胎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青轮胎”)被正式划归青岛双星名下后,橡胶轮胎制造业务在双星集团中占据的影响逐渐增大。

在2001年被青岛双星吸收合并前,华青轮胎已具备了年产橡胶载重轮胎200万套、农用轻卡轮胎100万套、300万条内胎和3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的生产能力。但是一年之后的2002年10月,青岛双星曝出华青轮胎创始人、原华青集团董事长杨同德“神秘出走事件”。

熟悉杨同德的一位原华青轮胎公司负责人告诉《新财经》记者:“杨同德是经营轮胎业务的一把好手,一手将一穷二白的华青轮胎做成全国轮胎行业前五名的企业,但是他无法与汪海在经营上达成一致意见,也接受不了汪海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只得被迫离开。”

完全控制华青轮胎之后,双星集团随即介入了管理事务。2002年,橡胶大幅涨价提高了轮胎生产成本,华青轮胎着手开展生产工艺改进和创新工作。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双星轮胎(即原“华青轮胎”)一位生产车间主任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当提出技术创新的要求后,下面人为了尽快满足汪总

裁的要求,按新配方生产的轮胎没有经过实验就推向市场,直接结果就是质量下降。”

《新财经》记者从负责双星轮胎质检工作的工作人员处听到:“2003年上半年生产的很多轮胎只跑了100多公里就坏了,有些轮胎只跑了一两天胎冠就掉了下来。7月份后,气温上升,问题更多。以前我们的质量问题一般属于行业的通常问题,但现在是什么样的问题都有。”

一位双星轮胎大客户在接受《新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亦表示:“现在的双星生产的轮胎很多只跑了不远的路就爆了,轮胎向外直流油。”

按照轮胎行业“三包”规定,轮胎有质量问题就要退赔。《新财经》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在产品质量好的时候,双星轮胎(华青轮胎)的退赔率只有3%~4%左右(据介绍,轮胎行业的平均水平在7%左右),但自2002年10月开始,双星轮胎的退赔率快速上升,到了2003年3、4月间,退赔率达到20%~30%,而5月份上升得更快,其中钢丝胎更是达到了70%左右的退赔率。

一位与双星轮胎每年有着几百万元业务往来的代理商告诉《新财经》记者:“进入2003年5月份以来,双星轮胎的质量下降很快,我们这个地区天气比较热,轮胎的退赔率达到了80%;特别是1100~20型号的钢丝胎,经我手销售的,退赔率居然达到了100%。”

除了因工艺“创新”带来轮胎质量问题外,上文提及的车间主任还向《新财经》记者道出了更多苦衷:“汪海的儿子汪军目前掌管双星集团的原料供应,采购回来用于轮胎生产的120号、90号汽油都掺有水,这样生产出来的轮胎内含有气泡。现在厂里的解决办法就是,有问题的轮胎用502胶粘一下、用刷子一刷

就卖了,质量怎能保证?”这位车间主任说罢又加了一句:“2003年5月份,就是因为这种质量问题,在印度尼西亚还导致了一场车祸。”

双星轮胎频频出现的质量事故显然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2003年3月份,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双星未做工艺改进就将16PR轮胎改成18PR(PR为行业术语,指轮胎的层级),以求卖得更高的价格,结果出现质量问题,不得不在7月份改回16PR;2003年3至6月,双星轮胎违背意大利“皮列里”技术标准,将设计生产能力为45条/班的全钢子午胎成型机的程序调快至76条/班,质量自然难以保证;2003年5月份还发生了一次被称为“5.20事件”的质量管理事件———当时由于管理不善,生产工人把用于轮胎生产的3段母炼胶当成了增炼胶,结果造成BACI胎面胶掺入了未加硫磺的胶,600多条子午胎报废。

“2003年上半年,我们实际是在生产新胎赔旧胎,生产销售得越多质量问题越多,退赔得越多。如此计算,我们上半年基本上是亏损的。”双星轮胎生产车间主任告诉《新财经》记者。

轮胎业务遇险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企业效益如何实现?双星轮胎的仓库保管员向《新财经》记者说出了双星轮胎2003年上半年真实的业绩情况:“我们有问题的三包胎都要先到当地做一下质检,然后拉回青岛,再退赔相同产品给客户或代理商。但退赔率不断上升,生产的产品几乎供应不了退赔要求,所以,很多有问题的三包胎都不敢到当地去检,还有一些检过之后没有拉回来,怕影响产品的销售。而如果将这些该赔不赔、答应赔没有拉回来的问题胎都计算在内,上半年双星轮胎亏损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青岛双星2003年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9亿元,净利润2266万元,其中主要收入来自于橡胶轮胎。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青岛双星上半年亏损应该在3000万元左右。轮胎厂的一次内部会议已经承认了这一事实。”双星轮胎的一位内部人土告诉《新财经》记者,“还有大量未赔的三包胎,青岛双星下半年的业绩也不会好到哪去。”

原来一直给双星贡献利润的“奥森”牌轮胎业务也遇到了问题。双星原来一直生产“奥森”牌轮胎,但并没有为其进行行业“CCC”认证(即强制性产品认证),只是擅自在轮胎上刻上了“CCC”标识蒙混过关。后来,另外一家企业注册了“奥森”商标,并通过了认证,双星因此不得不于2003年7月放弃使用“奥森”品牌,这直接给公司业绩带来了影响。

有双星轮胎的员工叹息:一年多以来,华青变成了双星,管理上的变化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技术人才的流失和轮胎质量的下降,企业效益也不如从前。

“技术稍好的工程师在这一年内离开的很多,大概有一半左右。”双星轮胎的一名技术人员告诉《新财经》,“技术人员流失使产品质量下降,管理层再不敢对技术人员施加压力,转而向普通工人发难。8月份以来,工人们怕出问题遭指责,便以设备有问题而不开工,子午胎产量因此下降了有40%。”

2001年9月末,华青轮胎从桦林轮胎挖来了一名轮胎成型技术工程师。但在2003年3月,这名工程师带着对双星轮胎的失望离开了企业。一位生产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整个集团就是汪总裁一个人在管理,部分领导只知道向汪总裁表忠心,讨好他,这简直就是个人崇拜。”

双星轮胎的一位客户也表达了他的看法:“轮胎厂的人现在的心思不在抓生

产、抓质量上。企业内的风气完全在吹捧汪海、搞个人崇拜上。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人心齐,泰山移”,而人心散,企业自然就要出现危机。大量的轮胎质量问题、“三包胎”退赔率的急速上升等现实情况让双星轮胎遭遇险境。“再这样搞下去,轮胎厂就完了!”双星轮胎负责轮胎退赔的仓库保管员不无惋惜地对《新财经》记者说。

“愿所有神灵都保佑双星”

这是《双星》报上一篇文章的标题,也是支撑汪海和他的双星理论的精神核心。

一份双星集团向员工散发的学习材料中这样写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优秀企业家,作为中国继邓小平之后被举荐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第二位,汪海总裁创造性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他闪烁着独特思辨光彩的市场哲学、管理哲学、人生哲学。”

什么是汪海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呢?汪海认为,双星集团里的工人大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佛学色彩浓重的企业文化很适合这样的工人,可以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和鼓动人心的作用。所以,他一直以“创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搞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积德行善”的思想来鼓舞员工。

于是,所谓的“佛学”在双星集团大有市场。双星集团大楼后面不远处,有一座18米高的坐佛塑像,塑像左边写着“拿自己当骨干”,右书“自我感觉良好”。据员工介绍,汪海将这个“天下第一坐佛”称之为“会说话的佛”,并在公开场合宣称:“大佛说出的话并不是声控,而是大佛真心真意跟你说话。你不诚心,大佛不会跟你说话的。”

双星集团员工向《新财经》记者透露,除了在青岛双星本部“会说话”的大佛之外,公司还分别在山东省的沂蒙山、成都双星度假村、青岛双星度假村等地建庙造神。有知情人士透露,青岛双星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超过了一千万元。

青岛双星每年都要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北麓的双星度假村召开各种会议。在双星度假村里的双星山上,有一座双星塔,在双星集团编纂的《认识双星》中,将其称为“让你能够充分感受到我们总裁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汪海认为,如果双星塔和中国古塔一个样,没有变化,肯定引不起别人的注意,而人人见了就要争论的双星塔正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效果。汪海经常“告诫”员工,市场经济就是要这种双星塔的创新意识。

双星塔究竟是怎样的建筑呢?在双星塔的正面,有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胡三太爷到双星”,下联是“有求必应保平安”,横批“太爷庙”———双星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汪海在公开场合将双星塔上的“胡三太爷”称作其兄,并要求来到双星塔下的双星员工磕头进香。

在双星度假村内,同类的建筑物还有“双星仙姑阁”、“双星仙葫亭”等。双星轮胎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2002年汪海带领轮胎厂的一些领导到德国大陆轮胎公司考察。回国之后,在2002年底的一次轮胎厂中层干部考察总结会议上,质检处的一位焦姓处长只字不提从大陆公司学到了何等管理经验

和技术,却向在场的中层干部讲述,考察途中,自己肚子疼,后来汪总裁如何发功将其病治好的“奇事”。

讲完这件“奇事”后,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的这位技术负责人说:“这不是封建迷信、不是个人崇拜是什么?双星的‘神’已经太多了。”

标签:;  ;  ;  ;  

一人双星:人类家族国有企业衰落的典型案例_双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