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分析论文_戴燕飞

戴燕飞(浙江益勤建设有限公司,321017)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的市政建设项目来说,要保证基础建设规模的合理化增长,就要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集中关注相应的项目要点,进行有效的基础设施合理化整合。本文对于当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集约用地背景下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为相应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项目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集约用地;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

一、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措施缺失随着经济全球一体下的逐渐建立,相关管理人员要从全局出发,积极运行相应项目处理机制,并且利用必要的管理机制进行整体项目的集中监督。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城市与基础区域空间之间要建立优化的融合机制,强化整体项目的综合治理才能保证整体项目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是,具体的统筹规划制度和运行机制都存在比较大的缺失,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运行机制中不能集中审视和布局基本的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在基础的城市水源、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基础供配电厂房的建设和布局方面还需要进行一步优化。另外,在基础建设过程中,由于基础行政单元的划分具有城乡二元性,因此相应的问题凸显严重[1]。

(二)项目运行单位间沟通缺失对于基础设施和项目的建立来说,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进行有效的项目沟通,保证城市功能的高度集中。但是,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虽然基础城市用地数额有限,但是相关单位各自为政,没有建立有效的统一化协调机制,也就造成整体行业部门之间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项规划,整体布局没有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整合和基础集约型理念也没有建立起来。

(三)集约用地意识缺失任何项目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管理人员和规划人员的根本意识,但是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运行体系的影响,相关管理人员仍是以基础的划拨为主,相应的成本较低,在整体项目运行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必要的集约结构,相应的集约意识缺失,从根本上制约了整体集约项目规划的进行,相关单位只是在极力的争取用地,却忽略了集约用地的相应措施[2]。

(四)基础设施使用规范缺失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项目来说,相关的基础制度更新速度过于缓慢,不同行业之间建立的专业化规范也很难统一,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就导致相应的市政建设用地需求量逐渐增大。各行政单位都在为自身的市政建设进行用地的争取,没有建立有效的使用规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项目运行结构的混乱[3]。

另外,还会存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产生项目冲突,出现了不协调不融合的不良现象。

二、集约用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规划措施分析在整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在相应技术和相应管理措施上,集中力度进行相应项目的优化处理。

(一)强化基础统筹管理力度在相关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建立集中化的项目工程,要保证整体管理计划统筹能力的升级,并且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相应建设项目的分析,制定优化的融合性项目规划。从相对的区域层面上说,基础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保证整体研究视野的扩展,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突破原来自我封闭的瓶颈,集中进行相应项目的有机融合,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用水、用电、资源利用等项目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设置相应的设施系统,从而对整体系统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集中保证相关项目的优化运行。另外,相关地区可以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项目督办小组,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化的审核,以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立符合整体集约化要求[4]。

(二)强化基础规划模式建立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有很长的一段发展历史,原有的发展模式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先建立基础的总体规划,然后建立必要的专项规划,并且对整体项目进行集中的选址,最后才能进行集中的建设过程。由于基础的管理内容和相应设施项目非常的繁杂,相关编制主体以及规划会出现很大的不同,相关专项规划也比较偏向于对总体规划的部分预测,定性和定量研究比较集中,但是对于整体空间布局和相应集约建构缺少必要的关注。因此相关研究人员要对传统的项目规划进行集中的提升,以促进中整体结构产生更加有效的工程效果,要集中建立有效的基础建设整合性规划模式。运行的基础模式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然后建立必要的专项规划,并且利用单元控规的措施进行集中的项目整合规划,并且综相应的数据参数进行整合选址,最终建立相应的整合化项目建设[5]。

(三)强化相应用地指标统一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建立相应的项目用地指标,并且建立必要的项目管控机制,对于基础的用地强度进行集中的关注和项目设定。例如,在北京开展的《北京市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约用地标准》中,政府就对相应项目进行了集中的要求,对基础用地标准进行高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中保养场的建设比较突出,相关节约数据具有非常高的效仿价值。

只有保证基础标准的统一化,才能徐静整体项目管理效果的有效升级,建立更加优化的集约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整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集中化的项目运行机制,并且充分践行集约社会的相应建筑要求,在统筹规划的同时,有效融合相应的建筑项目,建立多元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保证整体项目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1]杨毅.基于集约用地背景探讨市政基础设施的整合规划[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18):1080-1080.[2]赵扬,任一兵.区域统筹下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研究[C].2013 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2013:1-6.[3]李正晖,任一兵.不同类大型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研究--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C].2014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4:1-7.[4]王昕.浅谈基于GIS 的市政管理与防汛应急一体化平台--概论(诠释“市政管理与防汛应急一体化平台”)[J].电子世界,2014,14(10):246-246,247.[5]周晓娟.从小城镇层面对中心村规划建设框架的探索[C].2013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13.[6]王成东.浅析JHHG 公司“六统一分”的集团化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5,18(02):62-62.

论文作者:戴燕飞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5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集约用地背景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整合规划分析论文_戴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