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档案管理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管理模式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管理工作采用集中式的形式,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下,初步建起纵向和横向管理。
1.纵向管理形成。
我国档案纵向管理,是通过档案立法形式在档案管理的不同范围及各种行业内分别确立的一个多类别的管理体制,各类别表示上下垂直关系,组成条条纵向管理结构。(1)档案事业的纵向管理结构。1954 年国家档案局成立。随后,各地相继成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1987 年9月颁布的《档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从而形成了以国家档案局为首,以省、地、县为层次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2)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纵向管理结构。 1959年中央档案馆成立。196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县档案馆工作通则》和《省档案馆工作通则》,促进了全国各级档案馆的建设,形成中央、省、地、县四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网络。(3 )机关(主要指专业机关)档案工作的纵向管理结构。1960年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档案室工作会议,通过了新的《机关档案室工作通则》。1983年中办、国办颁发《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同时,国家档案局与其它机关联合颁发大量的专门档案工作规章,形成行业、系统、专业范围内的档案纵向管理体系。至1990年,全国建立起县级以上机关档案室24.7万个,并在21万个企事业中开展了档案工作。档案纵向管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横向管理薄弱。
档案横向管理表示档案工作在地区、行业、专业及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工作成果体现档案或信息资源的共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档案横向管理十分薄弱,其功能作用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出来。横向联系局限于馆际交流和行业的学术活动,活跃在系统内的狭小空间,资源共享仅在系统内体现。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内容的档案资源及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共同开发利用不够,尤其是缺乏对尚未进馆的档案(特别是经济档案)和文件信息资源的管理。具有现实使用价值的资源得不到及时合理利用,使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不断增长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和档案部门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据1991年统计,中央、省、地、县四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利用档案用于经济建设的比例分别为0.3%、1.7%、9.9%、8.5%,可见档案信息资源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十分有限。
上述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表明,我国档案管理结构不平衡,横向管理薄弱,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拓宽我国档案管理领域,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模式及内容
新时期档案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为主体,以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为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档案管理模式。
1.档案纵向管理模式。(1)管理方式。 针对我国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仍以中央、省、地、县档案管理部门为核心履行档案保管、利用和行政管理职能,以中央各机关、中央政府各专业主管部门为首,按系统或专业、行业,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序列,管理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纵向管理方式,对跨行业、跨省甚至跨国界的企业集团、集团公司所辖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管理,使全国各级各类档案工作实现统一管理。(2)管理内容。 纵向管理主要是对档案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党和国家有关各业、各类档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并下发系统内逐级实施。同时,做好档案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
2.档案横向管理模式。(1)对地区、 行业档案学(协)会活动的管理。通过学会“就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和情况交流,可以达到互相补益、取得共识的效果。”新时期学会工作,要突破地区和行业界限,进行广泛领域和全方位的档案学术交流,重点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中及其跨世纪的档案工作。同时,档案管理现代化将会促使学会成为档案科技学术活动的组织者或引路人。(2 )对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联合各类档案馆开展馆际交流活动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重点加强经济建设部门专业档案馆和不同性质的大中型企事业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相互交流,满足市场经济对信息的需求。(3 )对一个地区内尚未转化为档案的文件实体的管理。应大胆引用外国“文件中心”形式,建立“文件信息服务中心”。在地方综合档案馆的统一管理下,采用企业赞助联办和原则上自愿加入的办法,通过在“中心”建立各种“数据库”、“计算机联网、文件实体管理等形式,对本地区(以县级地区为重点)的国有、集体和“三资”、私营、个体所有的企事业单位的文件信息材料进行统一开发利用,共享(主要是未进馆的)具有现实使用价值的文件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市场的繁荣,档案的“文件信息服务中心”将会有一个起步和发展。
三、发展新时期档案管理模式的措施
新的历史时期,完善和发展我国档案管理纵、横向模式,必须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的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国有档案、集体档案、“三资”企业档案、私营和个体经济档案多种成分并存。对此,要不要或能不能采用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回答是肯定的。首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该原则指导下档案才会有安全和齐全完整;其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档案纵向管理的保证,只有在“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才能有档案工作的“纵向”管理;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决定,无论是国有档案还是私有档案,只要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内容,并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就必须要管理;第四,市场经济要求提供信息资源,档案工作唯有统一管理,才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新时期档案统一管理的原则只能坚持不能动摇。
2.突出工作重点,调整档案管理布局。
现阶段必须加强对经济建设部门的档案工作,将档案实体管理调整为经济信息管理。尤其要做好重点工程、经济开发区、国有大中型企业、重要事业单位和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部门档案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国有企业和独资、私营、个体企业的档案工作的管理。
此外,在档案和文件资源中,文件的信息量极为丰富,特别是在二、三级企事业单位的文件材料更有现实利用价值。重点加强对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尚未转化为档案的文件实体的管理,合理配置优化档案信息资源,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3.加强法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档案的管理出现新情况,档案所有制成分增多,对这部分档案的管理问题随之而来。档案部门应当加强法治,依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