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颅底七穴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论文_吴冬艳,郑祖艳,蔡宏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01 吴冬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01 郑祖艳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01 蔡宏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刺颅底七穴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在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口服美多巴250mg(规格250mg/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完成4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 4 周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帕金森病静止震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 针刺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在控制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延缓病情、逐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灸;疗效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由英国医师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报道并系统描述。我国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男性多于女性[1]。

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仍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因为有可能从根本上治疗这一疾病的神经保护剂在临床上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众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做出诊断时脑中的DA已经降至连神经保护治疗都回天乏术的阶段,但目前仍在临床上应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左旋多巴和DA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在应用5年后有40%患者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而DA受体拮抗剂较昂贵而且具有更多非运动副作用,故西药目前未能与更好的治疗办法[2]。然而,在渊源的中国历史中,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针灸逐渐走进了帕金森病的治疗当中。针灸属于“物理疗法”无毒无副作用,无依赖性,更容易被患者所能接受。

本人师从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祖艳主任医师,在实习过程中主任采用针刺颅底七穴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静止震颤疗效显著,现将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做出总结并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确定的《帕金森诊断标准》[3]。据改良后Webster评分评价病情(1-10分为轻度,11-20分为中度,21-30分为重度)25分以上患者因残疾基本丧失研究价值故不纳入本研究。排除已经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效应指标的患者;排除创伤、脑血管病、化学药物及其他病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后,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0人。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20人,男12人女8人,平均年龄59±9岁,平均病程35±6年,平均服药时间5.47±3.18;治疗组20人,男13人女7人,平均年龄61±8,病史平均34±8年,平均服药时间5.38±3.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位等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口服美多巴250mg(规格250mg/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在完成4周治疗后评定疗效。

治疗组:(1)选穴: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以及哑门七穴。偏于风火者加合谷、曲池;偏于痰火加曲池、丰隆;偏于瘀者加内关、青灵;偏于肝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以及华佗夹脊穴。(2)针具:选用华佗牌0.40mm×15mm 毫针。(3)操作方法:完骨进针 1 寸, 针尖向鼻尖 ;风池进针1.2寸,针尖向对侧目睛;天柱垂直进针 1 寸;哑门穴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患者头部不得俯仰,并在1.0-1.5寸范围内提插,进针1.2寸;夹脊穴直刺0.3-0.5寸;均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 以 120 次 /min 捻转 2min。配穴除太溪、三阴交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夹脊穴不做手I法。以上穴位操作得气后均留针4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1周为1疗程,4周后评定其疗效。(4)疗效标准:采用修改后Webster氏10项记分评定法,按面部表情、姿势、坐位起立、言语、步态、运动障碍、上肢随意运动、 震颤、 生活自理和肌强直10个项目,各分轻、中、重度。每个项目正常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10个项目综合后,总分10分以下为轻度,11~20分为中度,20分以上为重度。根据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算出进步率。 进步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

明显进步:评价正常或评价提高2个等级。

进步:评价提高1个等级。

无效:评价提高<1个等级或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 4 周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帕金森病静止震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001)。

讨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诸家各有所长, 我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筛选出“颅底七穴结合华佗夹脊穴” 针法治疗该病。本病属于中医的“颤证”“震颤”“振掉”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故“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证治准绳杂病》)。病机主要在于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虚风内动,筋脉失其濡养而震颤不已,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阳邪主动,故震颤不已当首先责之于阳动,本病肝肾阴虚不能制阳,故当治阳邪,治从阳经,故针刺取阳经穴为主。哑门属督脉,交阳维脉,统督一身之阳,维系阳气之运行,任持风阳;风池、完骨属胆经, 均可息风平肝阳,疗此疾多用之。天柱属足太阳经, 系阳中之阳,其穴在风池穴、哑门穴之间,可以辅助加强两穴之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颅底七穴呈半环形分布于颅底,治疗帕金森病可直达病所。华佗夹脊穴在背腰部,因背为阳,其对四肢震颤又有良好疗效。以上诸穴合用,可达振奋阳气、温养筋脉、益肾填髓、平衡阴阳之功效,能够同时疏通经络、筋脉,达到恢复阴阳平衡、温煦经络、濡养筋脉、改善病症的目的[4]。从临床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来看,针刺配合口服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优于单纯服用美多巴,针刺能激发患者自身脑内调节机制,纠正脑内神经递质不平衡状态,使症状明显减轻,逐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性,改善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能力,这与临床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临床实践证明,针刺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在控制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延缓病情、逐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78.

[2] 刘鸣,谢鹏. 神经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34-235.

[3] 刘悼霞. 帕金森病诊断标准[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1):62.

[4]孟振,杜广中,卜彦青,等.帕金森病现代针灸腧穴应用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3-64.

论文作者:吴冬艳,郑祖艳,蔡宏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针刺颅底七穴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论文_吴冬艳,郑祖艳,蔡宏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