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论文_杨越茗 刘思维

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论文_杨越茗 刘思维

摘要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水问题,城市水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本文在调查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带来的雨水问题、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了城市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关键词:雨水资源;节约型;景观

一、雨水资源化现状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建设生态海绵城市为政策基础,以雨水为潜在水源,充分利用雨水已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无论在南部还是北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大量的水资源,仅从降雨的角度来看,这些水资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城市规划必须充分认识水资源的价值,重新规划雨水回用的方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雨水集蓄力度,构建雨水综合利用模式。当今倡导的海绵城市发展模式,是采用一系列景观和工程技术,使城市排水模拟雨水的自然吸收、储存和蒸发,城市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二、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化利用

20世纪70年代,为了保护水环境和利用水资源,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和应用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技术。许多发达国家通过不断改进处理方式,从一维处理方式向景观设计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海绵城市模式与实际的景观格局相对应,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通过景观格局的设计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三、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

(一)雨水资源收集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极不平衡。因此,为了缓解我国北方严重的缺水问题,近年来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进行中,工程工作量大,建设周期长。缺水地区不能等待外部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循环利用当地所有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是长期被忽视的水资源,也是我们雨水资源收集的重要意义。

(二)雨水资源的合理运用

合理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表水污染。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改善,净化和利用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对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雨水资源利用的方法

雨水利用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自然利用和人工利用两种。这里的自然利用结合了城市景观设计中设置的雨水花园、植物生长的绿地和保留的透水路面,雨水可以自然渗入地下,不光能灌溉部分绿地植物,更能补充河流和地下水。人工利用是通过预制水箱或集水箱安装被动式吸水装置。相比自然灌溉方式,它还可以用来塑造景观(折叠水,喷泉),建造人工湿地和洗车,清洁道路和防火用水。

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

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不断地循环利用,常见的有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冷凝沉淀、入渗和径流形成水循环,冷凝沉淀是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是地表水资源的直接供给,当降落到地面时,降水将逐渐聚集并形成水流,这些水流将流入低洼地区,如河流等地方。在提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上,直接收取利用可以减少过程中天然雨水的一些损失。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城市雨水利用是通过规划设计与相应的工程措施,从屋顶或集水器表面进行。对自然降水的采集和处理及贮存利用,防止因蒸发和漏水造成的损失,使水资源直接从源头截取,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工艺的繁琐浪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为目标,在保证防洪安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前提下,采用一定的科学设施。

雨水资源的规划与合理开发利用,它不仅关系到水环境保护、排水、防洪、排水、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雨水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雨水资源的回用可较好地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水资源的健康循环,缓解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补偿水资源的平衡。

五、启迪与展望

通过构建绿色空间、花园、透水路面和其他城市配套设施,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雨水存储系统,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也提供了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的前景。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在设备、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也将促城市的发展。此外,各级政府依旧继续鼓励更多的城市防灾减灾和向生态建设多元化发展,用雨水来创造景观生态的方法和技术来构建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J].王思元,王向荣.中国园林.2014(09)

[2]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景观学途径及其综合效益评价[J].蒋涤非,邱慧,易欣. 资源科学.2014(01)

[3]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J].吴晓华,王水浪.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05)

[4]透水铺装地面降雨产流模型研究[J].赵飞,陈建刚,张书函,苏东斌,龚应安.给水排水.2010(05)

[5]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朱建宁.中国园林.2009(02)

简介:杨越茗。1989.12.16.女。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设计与艺术系.讲师

刘思维。1986.04.30.女。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设计与艺术系.讲师

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沈阳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2018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SYSK2018-25-01)

论文作者:杨越茗 刘思维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构建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论文_杨越茗 刘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