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_丁锦鸿 尹椋基 郑力源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_丁锦鸿 尹椋基 郑力源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其形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语言的变革。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文学形式同样历经了历史的洗礼。“新文化运动”期间“反对文言文、推崇白话文”的语言变革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之时,此次语言变革对中国之后的文学变迁产生了意义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语言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的阐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学术借鉴。

关键词:文学发展; 现代文学; 语言变革;

一、中国现代的语言变革

1、新文化运动,普及白话文

中国现当代的语言变革主要集中在新文化运动,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的主要发起者胡适主张以实用主义取代儒家学说,由此可见实用性是语言变革的重要依据。白话文运动倡导摆脱文言文语言形式的局限,用白话文明白,精确的表达思想内容,有益于思想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社会大众有机会学习文化。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有口语化和精确性的特点[3]。白话文的主要优势有:第一,文言文有着复杂的句式,在实际写作中效率很低,而白话文可以直观地对思想内容进行表达,效率高,受众范围广,更加亲民,便于文化的推广;第二,文言文存在含糊不清字词,表达的内容不够直观,对新事物的表达能力欠缺,而白话文出自口语,表达能力更加,有利于传播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与科学知识。当然,白话文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主要是简单直白的语音降低了艺术表达能力,也让传统语言中象征、隐喻、声韵、对仗等文化形式不断弱化。因此,在创作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时,要选择最为合适文学形式,例如有的文学作品注重思想的自由表达,有的则是注重韵律格式,语言变革正是因此而产生,最终影响了现当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文言文,推崇白话文,这对于书面语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更深层次来看,这是新文化对旧文化的反抗,是对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它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的一次空前绝后的解放,最终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

2、网络文化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语言变革。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自由性。超时空性,而且由于网络实名制的欠缺,使得网民在表达思想時无所顾虑,这种语言变革也对现代的文学形式造成了影响。

二、语言变革对现当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1、对小说的影响

小说是在明清时期得到广发发展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相比与其他文言文作品更加贴近下层民众的生活,而且语言形式也是以文白夹杂为主,比较通俗易懂,受到下层民众的喜爱而得到广泛传播。但是由于文言文表述的制约,使得小说成为了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再加上文字狱的盛行,进一步限制了小说语言的表达,导致小说在创作中面临着题材有限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小说中依然还有大量的文言文,这就使得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下层民众不能完全理解小说的内容,限制了小说的发展与传播,致使小说一直处在主流文学形式的边缘。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成为了主流的语言形式,这打破了小说发展的桎梏。根据有关调查证实,五四运动之后小说作品的出版量呈现井喷式增长[4],而且小说作品的购买者也变多了。小说是以人物为主线交代背景,展开叙事的文学形式,文言文因为呆板的文体结构,以及对字词的考究很难清晰条理的将小说故事展开,而白话文简单明了的词句,灵活多变的文体为小说故事提供了表达的空间,这对于小说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对诗歌的影响

与小说相比,传统诗歌的艺术美感主要体现在韵律格律上,而白话文的简单直观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诗词歌赋的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诗歌体裁的变化更迭应当顺其自然,然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的发起者与支持者们却强行打破了诗歌的发展规律,只片面的看到了传统诗歌在创作上的复杂困难,偏执的认为传统诗歌不利于表达与传递作者的思想,进而极力推崇新体诗。只是,他们忽略了东方文明含蓄内敛的特点,也轻视了中国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与发展规律,最终致使中国传统诗歌所独有的美感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3、对散文的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以前,散文的定位并不清晰。而且由于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其文体结构较为特殊性,又对辞藻比较考究,在文言文的影响下,很多散文不像是文章,更像是散文诗。因为散文的文字艰深,内容晦涩,只能在文人阶层得以传播,艺术价值有限。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逐渐替代文言文成为了主流的语言形式,这就使得散文的表达变得更加明了,让更多的读者可以参与散文的阅读与创作中来。

散文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个性化,它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记录,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达来反应作者的内心世界,文言文由白话文替代,使得散文不再拘束于传统的、僵化的格式,促进了作者真实想法的表述,而且这种富有哲思的文学内容也因为白话文而可以得到广泛的流传。如:朱自清、沈从文等散文名宿都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涌现出来的。

4、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语言变革中,白话文的语言形式成为主流,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学者开始意识到儿童教育对国家富强的重要性。在过去,中国儿童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是以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为主,而实际生活中,儿童的日常交流与书籍文体并不相同,这种现象严重耽误了儿童的早期教育。白话文运动之后,知识阶级对儿童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与古板的经史子集相比,白话文更适合当时的儿童教学,儿童文学因此而诞生。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儿童文学要有低龄化的特点,要让儿童产生代入感、亲近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白话文口语化的特点无疑是儿童文学的助力。

5、对话剧的影响

白话文表情达意上更重视铺陈、直叙,因而对话剧这一文学形式来说,更有利于话剧人物的直抒胸臆。这也是直接催生中国现代戏剧形成的重要因素。

语言变革下的文言作为诗性语言,具有语感上含混、凝练的特征,重视文字的表现而不关注交流,重视文字的叙述而无法更好地用于对话,重视文本的抒情性而不善于体现动作性。所以,以文言文为语言形式的我国传统戏剧主要是歌剧,和古代诗词有着相似特点。对比之下,现代意义上的话剧都是以语言对话为载体,尤为强调对白的功能。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有如话剧替代歌剧,都可称之为现代文学形式的跨越性变革。

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语言让喜剧语言在语言环境与资源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这也推助了写实戏剧语言的明确。因为白话文在表达上的直白性,也促进了写意抒情性话剧语言的诞生;又因为白话文更善于状物,对人物腔调皆可获得精确的陈述,由此也催生了戏剧性话剧语言方式的诞生。概言之,语言变革背景下,白话文的出现让我国现代话剧的内容与形式均得到了丰富,推动了现代话剧语言形式的多样化。语言变革促进白话语言环境成熟的同样,也让中国现代话剧的语言形式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熟。

三、结语

语言文化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特别是近代时期白话文对文言文的替代,打破传统语言形式对文学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文学形式的进步。在语言变革历史背景下,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形式发展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认识到语言变革对文学形式变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现代的语言文化进行定位,促进当今的文学进步。

参考文献:

[1]付丹.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邵滢.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53-56.

论文作者:丁锦鸿 尹椋基 郑力源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_丁锦鸿 尹椋基 郑力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