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印报刊”看我国档案研究现状_档案学论文

从“影印报刊”看我国档案研究现状_档案学论文

从《复印报刊资料》看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报刊论文,现状论文,档案学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汇集了全国公开发行的4000多种报刊中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的精华,以其收集范围广,覆盖学科多,信息量大,内容殷实,学术性、权威性高而备受青睐,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复印资料库,多年来成为衡量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学术影响的重要尺度之一。而了解档案学领域内重要的期刊、作者、机构、论著和地区分布,从而了解档案学研究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从事档案学研究。为此,本文通过对《资料》档案学(G7)分册2000-2006年全文转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转载和引用两个方面对档案学领域重要的期刊、作者、机构、论著、地区和基金资助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试图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一些量化数据的参考。

一、期刊影响力

一般说来,期刊被《资料》转载和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其在本学科内产生的影响越大。统计分析某专业期刊的被转载和引用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刊在该学科领域内所处的地位,从而初步鉴定该学科的有关核心期刊。无论是载文分析或是引文分析,对期刊的评价与选择核心期刊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资料》转载论文的报刊分布

表1 00-06年转载论文的来源报刊分布

年度刊名 00010203040506合计

档案学通讯

21201917181516126

档案学研究

141418181215 6 97

中国档案 171915 91712 7 96

浙江档案 1514 6 7 713 5 67

档案与建设

1211 6 8 911 6 63

山西档案 11 9 3 3 612 5 49

档案管理 9 6 1 3 8 714 48

上海档案 121113 7 2 45

档案 13 7 4 5 1 1 1 32

兰台世界 10 1 2 711 31

北京档案2 2 4 3 6 7 24

中国档案报

10 7 4 1

0 1 23

机电兵船档案1 1 3 5 6 2 18

档案天地 6 2 1 5 1 0 1 16

档案时空2

1 4 2 2 11

四川档案 1 3 1 3 1 9

兰台内外 3 3 3 9

从表1可见:被转载量20篇以上的共12种,9篇以上的共17种。这17种报刊囊括了《中国档案报》这一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国家唯一档案行业报纸和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评定颁布的13种档案学期刊,表明《资料》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档案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代表了档案学研究的成就和水平。档案学界的三个国家级刊物《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和《中国档案》的被转载量最多,被转载论文126、97、96篇分列前三位。在省级核心刊物中,《浙江档案》和《档案与建设》的被转载量明显领先,分别被转载论文67和63篇,说明该两种刊物在全国档案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省级核心刊物中的佼佼者。而非核心刊物《档案天地》、《机电兵船档案》和《兰台内外》也分别被转载论文18、16和9篇,这对该三种期刊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说明其在档案界也具有较好的影响,在某些指标上甚至可以与核心期刊相媲美。

(二)《资料》引用的档案报刊分布

表2 00-06年转载论文引用的报刊分布

年度刊名00010203040506合计

档案学通讯 49494466426432346

中国档案29484621434026253

档案学研究 35191329212122160

山西档案32 81117 921 8106

浙江档案1311 4 9101814 79

北京档案 713 6 91018 7 70

档案与建设

9 8 614 7 7 6 57

上海档案11 31313 2 7 7 56

档案管理 3 4 8 5 818 6 52

兰台世界 8 917 6 2 3 3 48

中国档案报 12 0 7 4 3 0 5 31

档案 9 2 1 9 4 3 1 29

工作动态 6

2 4 4 4 0 20

四川档案 2 5 1 3 1 4 2 18

档案时空 1 1 1 4 2 6 3 18

表3 00-06年被转载5篇以上的作者

序号 作者 篇数 作者单位

1

傅荣校 18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所

2

何嘉荪 16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所

3

潘连根 14浙江绍兴文理学院

4

陈兆祦 12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5

宗培岭 11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

6

谭琤培 10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6

黄世喆 10广西民族学院管理学院

8

毛福民

9国家档案局

8

黄霄羽

9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8

冯惠玲

9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11 张照余

8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11 吴品才

8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11 覃兆刿

8湖北大学档案学系

11 潘玉民

8上海大学文学院档案学系

11 金更达

8浙江大学档案馆

16 麻新纯

7 广西民族学院管理学院

16 李财富

7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18 周玲 6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18 刘国能

6国家档案局

18 刘东斌

6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

18 姜之茂

6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2 刘新安

5天津师范大学档案学系

22 刘家真

5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2 李国庆

5深圳市档案局

22 霍振礼

5总装备部第二干休所

从表2可见:被引量在18次以上的档案学报刊共有15种,这包括了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评定颁布的13种档案学期刊以及期刊《外国档案工作动态》和报纸《中国档案报》(国家档案局主办)。档案学界的三个国家级刊物《档案学通讯》、《中国档案》和《档案学研究》被引量最多,分别为346、253和160次而分列前三位。而在省级刊物中,《山西档案》被引用最多,多达106次,表明《山西档案》历来的发文质量高,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浙江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分别被引79、70和57次,说明其在档案界中的学术影响很大。而《外国档案工作动态》作为非档案学核心期刊,被引用20次,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档案学界获得重要影响的期刊,无一是国外期刊,说明我国档案学研究与国外的交流还不够充分,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视。

二、作者影响力

作者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作者乃是重要指标之一。作者对学科贡献主要体现在文献生产力和文献被引两个方面,其中文献生产力说明作者生产的文献产量或科研能力,而文献被引则更能说明作者生产文献的质量、交流程度和学术水平。因此,本文从载文和被引两个方面考察作者的影响力。

(一)00-06年被转载5篇以上作者

从表3可见:2000-2006年间被《资料》转载论文5篇以上的共有25位作者。这25位作者除毛福民、刘国能、刘东斌、李国庆和霍振礼5人外,其余20人均来自高等学校。被转量最多的(10篇以上)前七位作者也全部来自全国各所高等学校。说明高校在现今的档案学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影响力。傅荣校被《资料》转载的论文量最多,多达18篇,由此可见其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中极其突出的学术地位。而被引量10篇以上的依次还有何嘉荪、潘连根、陈兆祦、宗培岭、谭玲培、黄世喆六人。

(二)00-06年被引用13次以上作者

从表4可见:2000-2006年被引13次以上的共有26位作者。其中,除了三位外国学者和傅振伦外,当代档案学者共有22位。这22位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的学者除了曾三来自国家档案局外,其余均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高校在当前档案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次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来自高校的21位学者中,中国人民大学就占了9位,约占43%。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档案学教育已逐渐形成一支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为核心的重要学术队伍。它有着资历深、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有学术造诣高的带头人,总体科研能力强,学术气氛浓厚,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三、机构影响力

机构影响力一直受到各界关注。研究档案学论文及其引文的来源机构分布,可以大致了解各机构在档案学研究的活跃程度和该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主要是通过载文量和被引量来评价。由于机构被引量统计比较困难(以下地区被引同此),本文仅统计档案学界学术机构的载文量。

由表5可见,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被转载论文量最多,高达92篇。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浙江绍兴文理学院、中山大学、辽宁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均被转载论文10篇以上,说明这十五所大学的档案学学术研究影响较大。在档案学论文产出的核心区域分布中,高校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高等学校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档案学专业人才,而且研究实力也相当雄厚,名副其实地成为档案学研究领域的主力军。

表4 00-06年《资料》引用13次以上的作者

被引

序号 作者

次数 作者单位

1 何嘉荪197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所

2 陈兆祦10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 冯惠玲10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4 吴宝康 98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5 特里·库克 68

6 傅振伦 47

7 韩玉梅 45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8 谢伦伯格

43

9 吴品才 34 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10 傅荣校 33 浙江大学信息资源所

11 彼得·瓦尔纳

32

12 刘家真 26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3 曾三

23 国家档案局

14 邓绍兴 2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15 谭琤培 21 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16 黄存勋 20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6 张照余 20 苏州大学档案学系

16 安小米 20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19 黄霄羽 19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0 霍振礼 18 总装备第二干休所

20 王英玮 18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2 王茂跃 17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3 郭丽珠 14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3 邹吉辉 14 攀枝花学院人文社科院

25 陈永生 13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25 张晓霞 13 成都大学中文系

注:本表数据仅统计第一作者

表5 00-06年被转载5篇以上机构

序号 机构转载篇数

1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92

2 浙江大学 45

3 国家档案局44

4 苏州大学 43

5 上海大学 28

6 武汉大学 26

6 广西民族学院 26

8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21

9 安徽大学 16

10上海市档案馆 15

10四川大学 15

10浙江绍兴文理学院 15

13中山大学 14

14辽宁大学 11

14湘潭大学 11

16湖北大学 10

16北京市档案局 10

16天津师范大学 10

19江苏省档案局

8

20南京大学

7

20郑州大学

7

20浙江省档案局

7

20深圳市档案馆

7

24山西省档案局

5

其次,以国家档案局为龙头的各级省(市)档案局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以及工作实践,已经形成一支高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者队伍,特别是随着档案学研究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档案事业机构成为了档案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在各级档案事业机构中,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深圳市档案局和山西省档案局的影响较大。

四、论著影响力

论著的影响来自于被他人引用和阅读,以及被他人使用等。论著影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是否被引用及引用次数的多少来体现。通过统计,可大致产生档案学学科研究的重要论文和重要著作。

(一)重要著作

一本学术著作的影响大小可以通过它是否被引用体现出来。表6列出了2000-2006年《资料》全文转载论文引文中引用9次以上的20本档案学著作。这20本著作可大致被认为是档案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和重要参考指导价值的文献。研究这些文献可大体了解档案学学科研究的热点、重点、现状和趋势。

从表6可见,《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被引用次数最多,达69次。而《档案学概论》(吴宝康)和《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何嘉荪),分别被引56次和54次,居被引量第二、三位。《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谢伦伯格)、《档案管理学基础》(陈兆祦)、《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彼得·瓦尔纳)、《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冯惠玲)也都被引用27次以上。说明这些著作在档案界具有很大的学术影响。从表6同时可见,档案学领域具有学术影响的著作集中由档案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说明该两大出版社出版的档案学论著学术水平最高。

(二)重要论文

论文发表后是否被引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统计2000-2006年《资料》全文转载论文引用8次以上的档案学论文得表7。

表6 00-06《资料》转载论文引用9次以上的档案学著作

序号被引频次著者 文献名称出版社出版年

1 69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7

2 56 吴宝康 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 54 何嘉荪 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9

4 43 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

1983

5 32 陈兆祦 档案管理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5 32

彼得·瓦尔纳 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档案出版社

1992

7 21 冯惠玲 电子文件管理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 18 韩玉梅 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9 17 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9 17 傅振伦 公文档案管理法档案出版社

1988

11 16

戴维·比尔曼 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1 16 傅振伦 六十年档案工作议注学苑出版社

1994

13 13 何嘉荪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14 12 韩玉梅 外国档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4 12 邓绍兴 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16 11博士论坛文集编委会

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6 11 傅振伦 游英法档案馆小记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1936

17 9 郭莉珠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2000

17 9

该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1993

17 9 中国档案学会 《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报告选编 档案出版社

1990

表7 00-06《资料》转载论文引用8次以上的档案学论文

(注:本表数据仅列第一作者)

序号 被引频次著者 文献名称出版社

出版期

1

47特里·库克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 《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

1997

2

19安小米文件连续体模式及其对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的揭示《档案学通讯》 2002(3)

3

18何嘉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完全适用于中国——与王茂跃等同志商榷《山西档案》1998(5)

4

15陈兆祦论档案学研究面向世界问题《兰台世界》1998(7)

5

12冯惠玲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档案学通讯》 2003(1)

6

11黄存勋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我国大有用武之地——与王茂跃先生商榷 《档案学研究》 1999(1)

7

10冯惠玲电子文件时代新思维 《档案学通讯》

1998(6)

7

10张照余文件与档案问题的思考《档案学通讯》 1999(4)

7

10张晓霞数字档案馆——21世纪档案馆的新发展 《兰台世界》

2000(1)

10

9何嘉荪扩大档案概念是科学合理的 《山西档案》

1995(5)

10

9陈兆祦再论档案定义:兼论文件的定义和运动周期

《档案学通讯》 1987(2)

12

8何嘉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档案学通讯》 1991(6)

12

8特里·库克电子文件与纸文件观念:后保管时代档案全宗的概念

《山西档案》

1997(2)

12

8王英玮关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思考

《档案学通讯》 2001(2)

表7所列15篇论文可大致认为是档案学学科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重要论文。从表中可以看出:被引8次以上的论文集中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山西档案》、《兰台世界》四种期刊和专著《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上。其中刊登在期刊上的14篇论文仅《档案学通讯》就占了7篇,说明《档案学通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档案学研究的最主要阵地。而对于省级核心期刊《山西档案》和《兰台世界》来说,能刊登对档案学学科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文,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从论文的主题上看,这些论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主要集中在档案定义及本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以及网络化、电子化时代环境带给档案学的影响等主题上。从整体上看,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些对档案自身的研究及具有展望、发展动向的指导性、前瞻性论文,也反映出档案学研究比较注重前沿性发展和研究。

五、地区影响力

表8 00-06年被转载论文量的地区分布

序号 地区被转载数序号 地区被转载数

1北京 20815 河北 15

2江苏 10115 福建 15

3浙江

8817 云南 11

4上海

7518 陕西 10

5湖北

4519 山东

9

6广东

4420 吉林

7

7河南

3920 黑龙江 7

8四川

3820 江西

7

9安徽

3020 甘肃

7

9广西

3024 重庆

3

11

辽宁

2225 贵州

2

12

山西

1625 宁夏

2

12

湖南

1625 新疆

2

12

天津

1628 内蒙古 1

地区研究本身也是社会学科研究的一项内容,与区域经济相应存在着区域文化。地区研究水平往往与区域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为了考察地区学术科研能力和发展状况,统计2000-2006年间被《资料》全文转载论文量的地区分布可得表8。

从表8可以看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作者地域分布极其广泛,但同时分布密度又是参差不齐的。被转载量在40篇以上的地区有北京、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广东和四川等。这七个地区共被转载论文602篇,占总数866篇的69.5%,可以认为这些地区的学术影响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另一方面在于这些地区集中了设有档案学专业的高校。故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文献生产力较强,学科贡献较大。

六、论文的基金分布

档案学的研究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与国家对其的资助也有很大关系。统计档案学基金资助论文情况,可大致考察分析档案学研究项目状况。档案学基金论文分布见表9。

从表9中可以看出,2000-2006年《资料》档案学分册转载论文中得到基金资助的论文篇数共31篇。相对于《资料》90年代仅1999年有两篇标注课题(项目)论文来说,31篇这一数目表明档案学研究项目在2000年以来取得了很大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档案学研究项目取得了很大进展的社会背景。2000年以来,档案学科研工作从立项渠道和数量均取得了很大发展,说明档案学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家、部、省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因此基金资助的论文呈增长趋势。从表中同时可见,《资料》转载论文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最多,共计17篇,占总量的54.8%。其次是各省级基金。

从另一个角度看,《资料》档案学分册转载论文受到基金资助数量与相邻学科(如图书情报)相比明显偏少。根据有关数据(见参考文献3),2000-2004年我国档案学界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项、国家档案局基金资助项目253项。而标注基金论文数明显较少可能与档案基金项目未对结项做出严格规范致使有些基金论文未标注基金来源有关,同时也说明档案学科科研课题立项情况虽有明显进步,但在立项数量、研究领域和支持强度上尚需进一步发展扩大。

表9 00-06年被转载论文量的基金分布

基金年度00010203040506合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1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 3 5 5 3 17

国家档案局基金

1 1

教育部基金

1

1 2

省级基金11 1 1

2 6

其他基金 3 3

合计2 0 1 511 5 7 31

标签:;  ;  ;  ;  ;  ;  ;  ;  ;  ;  

从“影印报刊”看我国档案研究现状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