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经济发展与财政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_王秀霞

浅析财政经济发展与财政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_王秀霞

通许县财政局 河南 开封 475400

摘要:财政存在于国家的主体中,财政的收入与国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息息相关。经济是国家财政的根本,同时也是财政收入的来源。本文分析了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财政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了财政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对财政提出了相关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经济;发展;关系;政策;建议

从近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财政收入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引领支配着我国财政的发展方向,宏观上,也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中,其中经济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在财政收入和财政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各级人士和政府各级领导都开始重视经济发展与财政增长关系。

一、经济发展与财政增长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一直是相互协作,共同得利的关系。本质上分析,财政收入是国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关于国际、集体、企业、个人,四者之间财政分配的问题。财政的增长对集中资金和宏观调控十分有利,同时在广泛的经济建设中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但也可能因为发展后期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到人民的生活,造成企业集体的积累弱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财政收入过低便会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条件,更严重的话就会妨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财政的增长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样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一,观察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例。观察9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可以看到英、美、德、法四个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39%、34%、39%、47%;而经济发展较快的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四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在GPD中的比重是22%、20%、17%、28%。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但是实际分析调查后却发现我国的真实情况是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由80年代初期的25%在90年代初期降到了10%,这意味着政府在宏观经济上的调控能力有大幅度的减弱,不利于财政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采取施行了分税制,这才使得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偏低的局势得到缓解。如今,我国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15%,而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对于财政的管理不同,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通常为17%。

第二,观察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现今资源使用的效率;第二,生产性的资源积累的程度;第三,技木进步的程度。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的经济建设就处于快速发展中。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2016年则达到了74.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7%,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在不断地增长,其中以云南省为例,该省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财政规模也在扩大,短短几年就变了大模样。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从全省财政收入来看,该省财政收入在70年代初还处于年均增长速度之下,八十年代就超过了全省GDP的增速,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高中,渐渐地超过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年均速度。该省的GDP在90年代中期就达到一千亿元以上,20世纪初达到快两千亿元,如今早已超过万亿。经计算,年均增速达到9.9%,GDP年均增长17.9%。而且该省的财政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中。以小观大,由省市的财政增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一片大好的局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国民经济影响着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另一方面,财政收支调控着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财政的支出情况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经济与财政协调并进,一同发展,使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合理合适。财政支出可以被分为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这两种支出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促进作用。第一,消费性支出包括了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行政方面的费用等;第二,投资性支出包括了公司挖潜改造的费用、基础建设方面的花费、还有农村生产所需费用和科技研发费用等。从长远的目光来看,投资性支出对长期稳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民对需求的渴求度,并且通过转换供给体系,大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投资性支出的作用影响要比消费性支出的大。当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投资性支出的情况出现并持续时就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消费性支出的作用,在短期中,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迅速、直接。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财政支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有重大意义。

三、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一,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从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财政支出、税收、预算使用情况对经济发展的目标: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效率、资源分配结果和经济发展的效果的影响程度来分析。有理论认为在资本报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长期经济的增长程度就近似于无,这样就使得经济发展只能凭借外部条件。由于政策并不能改变外部条件的作用,那么政策就不能改变经济的增长率。然而真实的情况与这一理论并不符合,为此,便顺应潮流产生了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证实了长期情况下经济的发展能够被政策所改变。因此,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规模过大意味着浪费资源和低效率情况的出现,会恶化经济的增长情况,影响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唯有财政政策的分配合情合理才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第二,相关财政政策的建议。首先,对税收优惠与减免进行调整。政府采取了一整套关于税收优惠的财政政策,以鼓励非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这些财政政策有效地改善了非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仍存在缺陷,忽略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造成了非国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如今应该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要目标和经济的增长来源。公司集团利用税收优惠的财政政策,虚假合资等方式偷税漏税的不良现象也有,所以需要对税收优惠的各种财政政策进行调整,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调整所得税、消费税等等税收政策时要用简化税收制度、降低税收率等等准则为根本,做到既有效率,又公平公正。

其次,完善经济体系,保证经济增长。要想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得不断地完善经济体系,提升公司经济的效率。通过对经济体系的完善,从而构造一个综合性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系统;与此同时也要使产业结构转变,集中所有行业共同前进,由此保障国民经济能够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还可以针对如何改善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思考,使经济逐渐转化为 “效益型”经济。

再次,调整财政支出,加大支出透明化程度。要对财政支出进行调整,提高转移性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多角度多方面的促进经济发展。要扩大转移性财政支出,寻找有效的财政补贴方式和贴息等转移性财政支出的不同形式,尽可能地把公共物品的均等化这一目标实现,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公共物品,得到更多的福利。我国的国债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加强建设基础设施,还可以投资资金于统筹领域。重视财政资金的领导作用,实行人为根本的财政政策,创造财政部门内外互相监督、联手监督的氛围。高度重视有审计、纳税人为代表的外部监督,加大财政支出的透明程度。规范财政收支结构,发挥宏观税负的正效应,从而建立稳健的收入结构和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2]。

综上所述,财政经济发展与财政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国家也十分重视财政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希望财政经济能更好的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作出贡献。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基础,要使社会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的道路。更新以往的发展观念,在发展模式上有所创新,使发展质量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帆. 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关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15,1(6):114-115.

[2]林君. 浙江省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研究[D]. 浙江财经大学, 2016:36-36.

论文作者:王秀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9

标签:;  ;  ;  ;  ;  ;  ;  ;  

浅析财政经济发展与财政经济增长的关系论文_王秀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