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各领域对电网运行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智能电网稳定运行下为用户提供需要的电能。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协调作用下,逐步产生了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配电系统来讲电力传输效率有明显提高,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关键点。要想发挥智能电网运行优势,要求继电保护设备合理配置到系统中,适应智能电网发展特点,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1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意义
在我国,人口具有基数大、总量多、增长速度快等特点,因此我国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我国供电企业当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供电压力,而智能电网的建设正是缓解当前供电网络的压力,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增大供电量。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研究和努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获得了较大地进展。但在智能电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电网相似,智能电网也会出现一些故障以及失效的情况,而机电保护技术正是一项可以有效改善这些情况的技术手段,提高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电网发生突发性故障或是失效时,自动对故障的设备进行切除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尽快使电网恢复正常运行的状态。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保障电力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也降低供电企业在供电过程中承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继电保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目前,进行高电压传输电量是智能电网运行的主要任务,继电保护装置在高压输电中会开启对电流差动的自动保护模式,长期传输状态下会破坏高压电路的正常运作从而诱发电力不足等安全隐患;智能电网的兼容性较大,配备装置的类型和功率庞杂,一旦超负荷运作会形成的高压易引发电力系统内部的短路故障;智能电网的功能应用与继电保护装置功能特征的密切统一更加侧重两者的高度匹配性和高质量需求,才能高效保障智能电网运行的快捷平稳。
3智能电网的构成及特点
相较于传统电网而言,智能电网的系统构成更为复杂。除了传统电网中包括的电网技术体系与电网基础体系之外,还涵盖了电网规范体系和智能服务体系。智能电网除了具有与传统电网相同的电能管理和输送功能外,还可以利用通信技术来保障电力供应企业对电力系统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随时监控,确保对电网信息进行更为精确和有效的采集。智能电网可以对电网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进行集成,并对信息进行共享,以此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了一些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提高供电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电网、电力来源及电力用户三者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发展。在进行智能电网系统的建设时,要更加注重对其智能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以此来提高供电服务的品质,既满足用户的基本用电需求,又能为其提供更多的增值性服务。
4智能电网框架下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方式
4.1推动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数字化
智能电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现代化电力技术,使得电力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征。在继电保护技术体系下,通过使用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提升了继电保护的灵敏度,有效应对了不同场景下电力系统保护工作的客观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进一步适应智能电网的系统保护要求,技术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从智能电网的数字化特点入手,着力推动继电保护技术的数字化,不断提升电子传感器的灵敏度,借助传感器实现对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强化继电保护技术对智能电网的故障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为后续智能电网故障处理工作的及时开展准备条件。为实现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数字化,技术人员需要在科学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将更智能化的信息设备和电子传感器应用于智能电网,确保继电保护技术覆盖到电力产生、电力输送、电力配置等各个方面,从而大大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4.2实现继电保护的网络化
为了适应新时期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技术人员应当着眼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构建起继电保护平台,为智能电网运行信息数据的交互提供一个媒介,形成智能电网的网络机制。电力企业在电力资源调配和传输过程中,能够快速分析智能电网运行状态,明确电力系统故障发生位置和故障类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的故障排除方案,在保证电力网络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故障的快速排除。在实现继电保护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网络建设效果,技术人员要结合智能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着眼于电网自身的发展趋势,对整个智能电力系统开展技术分析和技术重构,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的适应能力,使其符合现阶段智能电网运营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切实增强智能电力系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能力。
4.3实现继电保护的自动整定技术
传统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立足于电路运行的实际,调整电力系统内的电压、电流。但是,这种继电保护技术只能根据确定值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在这种技术模式下,继电保护技术缺乏灵活性,保护动作的精确性较差,无法满足电力网络运行的客观要求。为了确保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智能电网的特点,实现继电保护自动整定机制的设置,将各个电气元件有效衔接,形成分层保护机制,以实现对不同智能电网故障的合理化应对,切实提升继电保护技术的实用性。
4.4构建信息交互平台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量有所增加,要想实现理想的电网运行效果,有必要提高信息利用率。从这方面来看,可构建信息交互平台,来实现智能电网系统内部设备运作参数和系统状态信息的全面收集,在独立的资源库中,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计算,采用数据处理技术,挑选出有价值信息,为继电保护系统运作提供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一系列保护操作执行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认为建立信息交互平台是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适当指导。例如,当前大部分电力企业都结合智能电网运行实际,制定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方案,针对电网运行时产生的数据量确定数据库容量,从而保证数据完整性,能很好应用在继电保护中。具体来说,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在复杂的电网运行环境下体现出较好适用性,还需要做好系统状态信息收集及整合处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为了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性,有必要注重新的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问题的解决,针对运行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性高的措施,从而确保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苏.试论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8):59-60+63.
[2]李融,郭凡.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新技术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34+48.
[3]徐妍.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保护新技术的研究与探讨[D].东南大学,2015.
[4]莫峻.基于智能过程总线技术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
[5]王向东,吴立志.浅析智能电网框架下的继电保护技术[J].机电信息,2011(18):130-131.
论文作者:冯鑫贵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论文;